分享

百思买败退真是因为价格 和规模吗?

 汕头能率 2013-03-12

百思买败退真是因为价格 和规模吗?

2013-2-18 11:50| 查看: 4189| 评论: 0|原作者: 唐亚男

摘要: 对于百思买的整体败北,业界多数人认为是规模因素,因为发展得太慢,导致市场规模小,成本高企,没有价格优势。事实可能恰恰相反。

王先生刚回国不久,想买一个价格在3000元左右的耳机,问我哪儿有百思买。当我回答百思买已经退出中国时,他的惊讶程度不亚于我听到他问题时的反应。

我建议他去网上看看。后来他上网找到所有这个价位的耳机,一番了解之后,去了森海塞尔专卖店(因为在附近只能找到森海塞尔),体验了一下,就在店里买了。虽然这样很麻烦,但他说,耳机这东西,不挑是不行的。

王先生不是购物达人,平时也没有时间四处挑。之前,可能去一趟百思买就完事了。可是他还没回国,百思买就已经退出了。

初来中国,是百思买第一次走出北美市场。和其他跨国企业一样,他穿着西装,拿着名校毕业证书,态度谦和,内心骄傲,一副谦谦君子的“高富帅”形象着实蛊惑人心。还曾有那么一群“激进分子”,寄希望于百思买来改变国内的零售环境。

但这群人最后失望了,他们如今面对的依然是国美、苏宁这些“土老大”。

来时的意气风发,让离开越发惨烈。业界早已从各方面解析了它败走的全过程。水土不服,各种水土不服,如“买断模式”水土不服,“高端定位”水土不服等等。看上去,百思买在中国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成功的局部

但事实上,就算在中国的整体表现不佳,百思买的上海徐家汇店曾以5亿元的营收列全球门店50强,并在2010年实现营利。

上海徐家汇店是百思买在中国的第一家自有品牌门店,20071月开业。正式开业仅一个多月,客流量、营业额就在百思买全球1100多家分店中名列前茅,超过预期效果的30%以上。

可以说,百思买的目标消费者很给力!

“百思买对消费者定位是很准的。”原五星电器绍兴公司副总经理张加荣2006年与五星电器一同进入百思买,他回忆起百思买时的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它对消费者的研究和对消费者的关注都还是比较多,做得也比较好,超越国内任何一个企业。”

这么想的,不只有张加荣。在和百思买合作之初,五星电器创始人汪建国就曾说,“百思买能给我们最直接的东西,是教我们如何对客户进行细分。如何找到我们的目标顾客和潜在顾客,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发现客户的真正需求,如何实现顾客体验,从而让我们的顾客满意。”

被百思买收购之前,五星电器已经是中国第四大家电零售连锁企业,能让这些家电零售老兵有这番感叹,可见百思买对客户的研究确有独到之处。

外界看来,百思买的定位可能只是“高端、精品”,但这无法概括当时百思买对其消费者的定位。

第一任百思买中国区总裁吕维民曾说过,“如果简单地说是中(端)高(端)低(端)。我觉得这是对中国的消费者太粗线条了,太轻视了”。他认为,“要根据他们的消费习惯,他们的教育背景,进行组货、设计店面,满足他们的需要”。

百思买把连锁店按顾客特征归纳成五种类型,并给予拟人的名称:

Ray技术“知”家,指家长、小孩都熟练使用并依赖IT产品的家庭;

Jill足球妈妈,指居住郊区,小孩文体活动特多,忙碌接送的妈妈顾客;

Barry专业成人,指各类喜欢高档IT产品个人应用和享受的专业人士;

Buzz年轻娱乐发烧玩家;

BBFB小型公司。

分类鉴别之后,如果说这个店是Ray店,那公司内部就知道怎么备货怎么服务,店内的设计和设置都有所不同,很方便居住在附近的常客。

入主五星电器不久,百思买多次提出要进行客户调查,并要求由英国调查公司dunnhumby来负责这项工作,需花费300万元人民币。时任合资公司董事长的汪建国因价格过高反对,五星电器董事会几次讨论这个提案都被否决。到现在为止,国内也没有哪一家家电连锁企业愿意花巨资和精力来做这番“花拳绣腿”的工作。

但当时百思买却异常坚持。不久从美国传来消息:市场调查一定要进行,但调查费用可以由百思买总部支付,不用合资公司承担。之后投资了“孩子王”和“好享家”的汪建国,表示在与百思买合作期间,在如何研究消费者和市场调查方面受益良多,说“和这群美国人合作四年,比读MBA还有用得多”。

在上海店开业前,百思买对上海当地的消费者做了详细的研究。之后,2008年初,徐家汇店推出会员制。半年后,该店会员超过6万人,会员的消费总额占到了总量的4/5VIP客户还有固定的专人服务。同时,会员的购买行为被系统记录之后,由dunnhumby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会员的购买行为数据分析,徐家汇店商品的陈列方式每隔几天就会发生变化,让客户随时能感觉新鲜刺激的购物环境。在优衣库和屈臣氏的门店中,我们经常也能感受商品的陈列变换带来的新鲜感。

2007年下半年,苏宁、国美相继在徐家汇开出旗舰店,主打“体验式购物”,并用价格阻击百思买徐家汇店。与人们的设想相反,百思买内部的客流和销售的监测数据表明,在国美、苏宁落户后,百思买的销售额不降反升。

这多少给百思买赚回了些许尊严。

 

失败的整体

在上海第一家店开业之后的20个月当中,百思买自有品牌新店没有任何动作,五星电器也没见扩大规模。

后来,在2008年下半年,百思买在上海开出5家自有品牌门店,导致单店销售额下降。2010年,走出上海在苏州和杭州开店。2011年年初,百思买宣布退出中国。

对于百思买的整体败北,业界多数人认为是规模因素,因为发展得太慢,导致市场规模小,成本高企,没有价格优势。

事实可能恰恰相反。

以百思买对自己的定位来看,“高端、精品”,价格不是它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给消费者提供最优的服务是首要任务。这也决定了,在对降价和促销敏感的中国市场,它的目标消费者必定不是大众。

蜷缩在上海,导致上海的6家店相互蚕食自己本来就不大的目标顾客群。同时,在成熟商圈开店,来得越晚,成本越高。结果是开店越多,并不能分摊成本。

后来,百思买中国区总裁宋大卫对全部关店的解释也暗示:“保留一两家店跟保留9家,运营所需要耗费的成本其实是差不多的。”

张加荣提到百思买当时的策略时说,“当时他就要讲究单店运营效率”。这也是后来苏宁和国美相继提出的运营策略。

百思买也曾采取快速开店扩张的战略,在与美国的竞争对手电路城(Circuit City)的开店竞赛中,百思买快速扩张到近1000家店,但经营利润却出现大幅下降。

后来,百思买转变发展战略,开始重视资金流和负债的长期平衡,更强调库存管理和顾客的跟踪服务,使得平均单店的销售额约是对手的2倍,而且延保服务等业务占其利润的50%以上。

AO.史密斯(中国)总裁丁威在和吕维民对话当中曾说过:“说2007年要开200家店,我说它肯定是要卷铺盖回家的。它如果真的开两到四家店,它在中国实际上是非常有机会的。因为肯定是要先去学习摸索一个模式,一个盈利模式。这个盈利模式对厂家不是压榨型的,这个我们是比较高兴的。你不要跟我要更多的价格空间,那你的空间怎么出来,消费者又不愿意花更多的钱来买,那就是你提高你自己的营运效率,模式的摸索是非常重要的。”

但不论退出是什么原因,在提高单店效益的策略上,百思买已经做到了超出国内家电零售商的水平。

 

好“玉”谁来当?

现任dunnhumby客户总监的Kenneth说:“百思买的退出是多方面原因,但是对客户细分和看重服务的方向没有错。细分等分析、陈列、服务等,都是国美等发展的方向。”

他认为,现在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于顾客的细分服务,是专业的服务而不是Hard Sell (硬行推销)。“现在在多渠道的影响下,并不是你摆什么我就买什么的。”

他举例,“当有些日化消费者对品牌不熟悉的情况下,更多地考虑去屈臣氏,因为它给人的感觉比较专业,可以得到一些客观的推荐。当他有了足够的品牌忠诚度,他可能就直接去专柜买。”

Kenneth自己正忙于装修他在上海的房子,挑选家具和家电是件很头疼的事情。“因为我知道他们(家电、家具卖场)提供不了什么专业的建议。只有自己通过多方面先了解我要买的产品信息了。”

目前他想出几种途径,如:与他的家装设计师沟通,跟有经验的朋友请教,以及去一个网上社区“篱笆网”了解更多家装以及各种品牌的详细信息,还会去一些展厅去跟各个品牌询问“对方的品牌为什么不好”之类的问题。

确实有些麻烦,但家装这种事情,不挑也是不行的。Kenneth应该算是百思买的目标消费者吧,这些消费者现在只有去国美、苏宁们了。

其实相对跨国零售商,张加荣如今更看好本土企业。经历了百思买的退出之后,他现就职于红星美凯龙,又见证了竞争对手家得宝的败走中国。

“虽然百思买在消费者研究上做得很细致,但这些外国零售商过来后都有一个弊端,就是希望改变消费者。消费者是不能被改变而是要慢慢影响的。”

国内这些零售商,先适应市场再求变,慢慢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更容易成功。如国美、苏宁,“他们总量基础比较大,覆盖的地域广,就可以在不同的地域开始尝试。而且他们本身有求变的一个心态,不像百思买,是希望你改变的这样一个心态。”

国美、苏宁也一直在尝试着做些改变,国美此前尝试过各种意义上的“高端店”,如鹏润、新活馆以及羊城3C电器奢侈品店,反响均不理想。

苏宁也早在几年前试水高端市场,推出精品形象店,在市场上没有产生足够的效应。如今推出的EXPO超级店,打出“逛电器店”的形式,也显示其在改善购物环境上的尝试。

国美的一位大区经理说:“现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肯定增加了的,尤其是大家电,他会对服务要求更多一些。有些消费档次比较高的产品,更注重服务、品牌。我在广州的友谊商城见到一个客户,一次性地买了37万元的家电。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国美买,那边也有高档品牌。他说,国美服务不好,品牌不全。”

他认为国美现有的特征,还有这十几年打拼留下来的历史习惯,让它很难做到友谊商城“品牌+服务”水平。

“书生气”的百思买最终从中国的“市场江湖”中,带着教训离开。我们本土的“江湖大佬”在如今的市场中,正忙于变化与适应。相对于打天下时的冲劲,如今要拖着庞大的身躯和老大的身段来进行改变的精细化运作,却是更难。

吕维民在介绍百思买模式和国内现有的家电卖场模式时说过,“我觉得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现在的家电销售模式,有很多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有很多合理的地方,而且我们也在学习这些合理的地方。但是在这个合理之上怎么继续发展?希望我们来了,也给大家抛砖引玉,提供一个新的实验的方式”。

不幸被他言中,如今百思买真成了“砖”。但愿它至少起到了“引玉”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