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診

 笑口常開笑人生 2013-03-12

觀察舌頭的色澤、形態的變化來輔助診斷及鑒別的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舌診,診斷學名詞。為望診重點內容之一。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客觀指標。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氣所生。臟腑通過經脈與舌相聯系,手少陰之別系舌本,足少陰之脈挾舌本,足厥陰之脈絡舌本,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故臟腑病變,可在舌質和舌苔上反映出來,舌診主要診察舌質和舌苔的形態、色澤、潤燥等,以此判斷疾病的性質、病勢的淺深、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及臟腑的虛實等。

舌診 – 簡介

舌

中醫通過觀察病人舌質和舌苔變化診察疾病的方法。屬望診范疇。舌質和舌苔的變化征象,稱為舌象。舌象的變化,能較客觀地判斷正氣盛衰,分辨病位深淺,區別病邪性質,推測病情進退,為辨證論治的依據之一。

 

舌診 – 舌的形態結構

舌形態結構舌形態結構

舌附著于口腔底、下頜骨和舌骨,是由橫紋肌組成的肌性器官,有感受味覺、調節聲音、攪拌食物、協助吞咽等功能。

舌很軟,形狀及大小可以變化,在安靜時舌扁平而長。

舌分為舌體及舌根兩部分,其間有一條人字形界溝。舌體的上面稱為舌背(又稱舌面),下面稱為舌底,兩側叫舌邊,前端叫舌尖。舌背黏膜層薄而透明,黏膜上有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總稱為舌乳頭),后兩者內有味蕾可感受味道。絲狀乳頭上皮淺層細胞輕度角化,故凡有其覆蓋的舌面均呈微白色。絲狀乳頭有輕微而持續不斷的生長能力,故在病變時可成長如毛發狀。菌狀乳頭位于舌邊、舌尖,分散在絲狀乳頭之間,可用肉眼識別,透過上皮隱約可見其固有膜內的毛細血管,使菌狀乳頭在活體表面呈紅色。舌的血管和神經分布很豐富,可靈敏反映機體變化。

舌診 – 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正常舌象

舌體柔軟,活動靈活自如,顏色淡紅而紅活鮮明,胖瘦大小適中,無異常形態。舌苔色白,顆粒均勻,薄薄地鋪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干濕適中,不黏不膩。肉眼觀察,正常舌象為“薄白苔、淡紅舌”。正常薄白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咀嚼吞咽動作及飲食、唾液沖洗,可使絲狀乳頭間的物質及角化上皮脫落清除,而僅留一層薄白舌苔。淡紅舌的形成,與舌乳頭內良好的微迴圈狀態有關,其中菌狀乳頭內微血管較絲狀乳頭豐富,故淡紅舌的形成與菌狀乳頭數量的關系尤為密切。健康青少年舌尖部菌狀乳頭占乳頭總數的70%,絲狀乳頭占30%,而老年人舌尖部菌狀乳頭減少,僅占45%,故老年人淡紅舌比例大大低于青少年。由于舌肌的紅色尚須通過一層白色半透明角化的黏膜層透出,因此當肉眼觀察時便呈現淡紅色舌質。

  

舌診 – 舌診原理

人體五臟六腑通過經絡和經筋的循行,直接或間接地與舌有聯系。如手少陰心經之別系舌本(舌根),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挾舌本,足厥陰肝經絡舌本,足太陽經筋的分支結于舌本,手少陽經筋入系舌本,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陽明等。舌通過經脈、經筋、經別與心、肝、脾、腎、胃、膀胱、三焦各臟腑有著直接聯系。而肺、膽、大腸、小腸等,通過經絡的間接聯系與舌相通。五臟六腑均直接或間接地通過與舌相連,其精氣上榮于舌。因此,臟腑的病變影響精氣的變化,同時也反映至舌象上來。在臟腑中,心、脾、胃、腎與舌的關系尤為密切。舌為心之苗竅,心氣直接通于舌。心主血脈,主神志,血脈虛則舌質淡,血熱盛則舌質深紅,神志不清則語言聲音失常,舌卷縮。舌苔為胃氣熏蒸所生,舌苔的變化直接受脾胃功能變化的影響。腎主水,五臟六腑之精氣皆歸藏于腎。腎之經脈上挾舌本而通舌下,舌下金津、玉液兩穴為津液上泛于口的孔道,而直接影響舌體的潤燥、榮枯。因此,腎水的盛衰,甚至全身精氣的變化也反映于舌。所以五臟六腑的變化均可從舌象察知。

舌診 – 舌診方法

在臨床上,將舌分為舌尖、舌中、舌根、舌邊四部分,而分別與各臟腑相配。因心肺居上,舌尖候心和肺;脾胃居中,舌中候脾胃;肝膽之脈布于兩脅,所以舌的兩邊候肝膽;腎居下焦,舌根候腎的變化(見圖)。

  

舌診 – 臨床意義

觀察舌象的變化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①判斷正氣盛衰。辨舌質可知氣血盛衰,辨舌苔可知脾胃功能正常與否。如舌質紅潤為氣血旺盛,舌質淡白為氣血虛虧,舌苔薄白而潤為脾胃功能正常,舌苔光剝甚而無苔,則為脾胃功能衰敗,或陰津枯竭。②分辨病位深淺。無論外感病,還是內傷病,觀察舌苔的厚薄和分布,可以了解病位的深淺和病變之所在。如舌苔薄多為疾病初起,病位在表;舌苔厚則病邪入裡,病位較深;舌苔分布于舌中,病變在脾胃;舌苔分布于舌邊,則病變在肝膽。在熱病過程中,舌質的顏色可反映病位深淺,衛分、氣分病證舌質顏色不絳,病入營分、血分則舌質絳紫。③區分病邪性質。病邪性質的不同,可產生不同的舌象變化。如白苔主寒邪,黃苔主熱邪,腐膩苔多為食積、痰濁所致,黃厚膩苔為濕熱,舌歪為風邪所引起,舌有瘀點或舌質青紫,則屬瘀血證。④推斷病情進退。舌苔的顏色(苔色)和質地(苔質),往往隨邪正消長和病情進退呈相應的動態變化。如舌苔由白轉黃,又進一步變灰黑,說明病邪由表入裡,由寒化熱,病情正在發展;舌苔由潤轉燥,為熱邪漸盛而津液漸傷;舌苔由厚變薄、由燥轉潤,是病邪漸退、津液復生的表現,病情即將好轉。

  

舌診 – 舌診內容簡介

舌診分為望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望舌質包括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態(見舌質)。望舌苔包括望苔色,即舌苔的色澤,主病的苔色有白苔、黃苔、灰黑苔等;望苔質,即舌苔的形狀與質地,包括苔的厚薄、潤燥、腐膩、偏全、剝落、消長、真假等。

舌質與舌苔的關系 在一般情況下,舌質與舌苔的變化是統一的。舌質反映臟腑氣血的虛實,可知正氣的盛衰;舌苔反映病邪性質和病位深淺,可知邪氣的消長。氣分病察舌苔,血分病觀舌質。淡白舌主虛寒,紅舌主熱證,青紫舌潤者為寒,燥者為熱;白苔主表證、寒證,黃苔主裡證、熱證,灰黑苔潤者為寒,燥者為熱。在分別掌握舌質、舌苔的基本變化及其主病的同時,還應注意二者的相互關系,將舌質、舌苔的情況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才能全面認識病變。如舌紅苔黃而干,是內有實熱的舌象;舌淡苔白而潤,則為虛寒病證的變化。有時舌質和舌苔變化不一致,如紅絳舌溫邪入營,兼見白苔而干,表示燥熱傷津,兼見滑膩白苔表示氣分有濕,或為內傷病陰虛火旺而又有痰濕。因此,舌診需結合臨床實際具體分析。另外,還應結合其他診病方法以作出正確判斷。

舌診 – 方法及注意事項 

舌診一般在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下進行觀察。如在晚間和暗處,可借助日光燈光線。要求病人取正坐姿勢,張口,舌體放松自然舒展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觀舌的順序,多是從舌尖到舌根,先看舌苔的有無、厚薄、腐膩、色澤、潤燥等,再看舌體的色澤、斑點、胖瘦、老嫩及動態變化。對病人的飲食情況尤須注意,因某些食物或藥物可使舌苔染色而出現染苔;過冷或過熱的飲食及刺激性食物,常引起舌苔顏色改變等情況而出現假苔。正常舌象一般隨不同季節、時間而稍有變化。如夏季舌苔稍厚或有淡黃苔,秋季舌苔薄而干,冬季舌常濕潤,晨起舌苔多厚,進食后舌苔變薄等。舌象也隨年齡、體質而有差異。老年多裂紋舌,小兒多現剝苔或白屑。肥胖者舌胖而淡,消瘦者舌瘦而紅。有時為了探察舌面的潤燥,舌苔的松腐與堅斂,有根與無根等情況,還可配合套用刮舌與揩舌等方法。

 

舌診 – 舌診現代研究

套用現代醫學的技術和方法,對中醫舌診方法與臨床舌象進行研究,是舌診現代研究的主要內容。這包括:①開展正常舌象(淡紅舌、薄白苔)與異常舌象的系統研究,后者主要包括淡白舌、紅絳舌、青紫舌、胖嫩舌、光剝舌、裂紋舌、白苔、黃苔、膩苔等。②對各種臨床常見病的舌象加以研究,掌握其變化規律和形成機理。較有意義的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冠心病、肺心病、中風、高血壓病、腫瘤、肝病、糖尿病等。③進行舌的生理解剖、微迴圈、血液流變學研究和動物實驗,以及舌體測量、舌超聲研究、舌色與酸堿度研究,并套用計算機系統與綵色圖象系統對舌診進行客觀表述。④規范舌診名詞術語,采用中西醫病證結合方法,對舌象進行現代表述。⑤結合臨床實踐,系統觀察舌下絡脈的生理指標和病理變化意義,以豐富古早舌診的內容。

舌診 – 舌診具體內容

正常舍正常舍

淡紅舌

顏色淡紅而紅活鮮明,胖瘦大小適中。

臨床意義:正常舌或者處于疾病初期,或疾病轉愈的征兆。

淡白舌

淡白舌淡白舌

顏色較正常舌淺。

臨床意義:外感表寒證

紅絳舌

紅絳舌紅絳舌

舌顏色較正常舌紅。

臨床意義:血熱或血瘀,以及溫熱病初期。

http:///%E8%88%8C%E8%A8%B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