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阳利湿

 成为亨特 2013-03-13

温阳利湿

温阳利湿,治法之一。温阳利湿汤,肾阳亏虚型降压方。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如病人内停水湿,外有表寒,阳气受水寒阻遏,症见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欲饮,或水入则吐、小便不利,或水肿泄泻,或痰饮咳喘,苔白腻,脉浮等,治以五苓散温阳化气,行湿利水。


温阳利湿汤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该组36例均为本院门诊女性患者,年龄最大75岁,最小3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
诊断依据:有泌尿系感染病史,因劳累生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伴见少腹坠胀发凉、腰膝酸痛、神倦无力等症。检查:肾区有叩痛;尿常规检查见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应用多种抗生素和清热利湿药未愈者。
治疗方法:予温阳利湿汤治疗。药物组成:山药30 g,菟丝子、小茴香、乌药、橘核各12 g,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5 g,蓄、瞿麦各18 g,半枝莲30 g。少腹凉甚加肉桂;疼痛明显加延胡索;气短乏力加黄芪、党参;伴尿血加小蓟、白茅根;腰酸疼痛加杜仲、续断;尿液混浊可加萆、滑石。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6日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2次检查正常,尿培养阴性,并于第6~8周复查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尿培养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尿常规检查改善,尿培养阴性或偶有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尿常规检查无恢复,尿培养阳性。
结果
该组36例,痊愈17例,占47.2%;显效10例,占27.8%;有效6例,占16.7%;无效3例,占8.3%。总有效率91.7%。
典型病例
李某,女,68岁。2004-02-21初诊。2001-01曾患急性泌尿系感染,经治疗痊愈,近2年因劳累生气反复发作。刻诊:尿频,尿急,少腹坠胀发凉,腰膝酸痛,神疲乏力,舌质红,苔白厚,脉沉细弦。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诊前曾静脉滴注氧氟沙星7日,服氧氟沙星片、三金片10日,未愈。中医诊断:劳淋,证属肾阳不足,肝气郁结,兼有膀胱湿热。治宜温阳理气,利水通淋。方用温阳利湿汤加味。药物组成:山药30 g,菟丝子、小茴香、橘核、乌药各12 g,蓄、瞿麦各18 g,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5 g,半枝莲30 g。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诸症明显减轻,守方继服12剂,诸症悉平。
讨论
慢性泌尿系感染属中医学淋证范畴,早期以热淋为主,属实证,多由于湿热蕴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候》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说明其病位在肾与膀胱,病机为肾虚膀胱热。若淋证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湿热邪恋膀胱,每易由腑及脏伤及于肾,继则由肾及脾,出现肾阴不足、脾肾阳虚的证候,此时正虚邪恋,则属慢性阶段。慢性泌尿系感染,多发于年龄偏大的妇女,由于脾肾不足,湿热留恋,此时纯虚纯实证均少见,多为虚实夹杂症,如阴虚夹湿热、气虚夹水湿、阳虚夹湿热,治以扶正祛邪,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温阳利湿汤方中山药补脾益肾;菟丝子温补肾阳;小茴香、乌药温阳理气散寒止痛;蓄、瞿麦清热利湿通淋;茯苓、泽泻健脾利水渗湿;车前子利尿;橘核理气通络;半枝莲清热解毒利尿。 全方温阳理气与清利湿热并举,切中病机,祛邪而不伤正,故对于老年妇女,病程长,因劳累生气反复发作,应用多种抗生素和清热利湿药物仍有小便频数、少腹坠胀发凉、迁延难愈的慢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疗效显著。[1]

温阳利湿汤对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影响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共观察比较62例,均为我院肾内科2005年3月~2007年4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均符合相应的中医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随机选择32例使用活血温阳利湿汤治疗者为治疗组,在同一时间内选择条件基本相同,并使用肾炎四味片的病例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间治疗前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治疗时间、慢性肾功能不全程度等进行比较,并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  脾肾阳虚证:主症:面浮肢肿,畏寒肢冷,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脘闷纳呆,睡眠欠佳,小便清长,大便溏稀;次症:舌淡或胖,苔腻或有齿痕,脉细弱或细滑(按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2〕  ①大量蛋白尿(>3.5 g/24 h);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 g/L;③明显水肿;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两项为必备。
疗效判定标准〔1〕  临床痊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治疗后连续3次尿蛋白检查阴性,或24 h尿蛋白定量持续小于0.18 g,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血清白蛋白恢复到35 g/L以上,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基本正常,肾功能正常;显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尿蛋白3次检查减少1~2个+号以上,24 h尿蛋白定量持续在0.1~0.5 g之间,血清白蛋白在30~35 g/L之间,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有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1个+号,或24 h尿蛋白定量持续在0.51~2 g之间,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肾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好转,24 h尿蛋白定量>2g,肾功能无好转。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活血化瘀、温阳利湿为法,对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蛋白尿除进行常规治疗之外,加用活血温阳利湿汤(黄芪25 g,益母草25 g,当归15 g,川芎15 g,猪苓15 g,车前子25 g,桂枝10 g,蝉蜕20 g,地龙20 g),水煎取汁200 mL,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使用肾炎四味片,8片日3次口服,其他治疗相同。常规治疗中,如伴有高血压等症状而需对症治疗时,均未使用转氨酶抑制剂,避免了其对尿蛋白的影响。两组患者均以1-3个月为1疗程。[2]
治疗结果与分析
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为u=3.992,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为u=2.162,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u=1.988,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尿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经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24h尿蛋白定量方面优于对照组。
症状体征的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面浮肢肿、神疲乏力、恶寒肢冷、腰膝酸软、脘闷纳呆、睡眠欠佳、小便清长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面浮肢肿、脘闷纳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尤其对面浮肢肿、脘闷纳呆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
讨论
自拟活血温阳利湿汤方以黄芪、益母草为君药,黄芪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益母草能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二者同作为君药,标本兼治,攻中寓补,补中寓攻,既益气固本扶正,又活血化瘀祛邪,相辅相成,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方中猪苓、车前子、桂枝为臣药,猪苓利尿渗湿,温阳利湿;车前子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方中蝉蜕、地龙、当归、川芎共为佐使药,蝉蜕疏散风热,宣肺透疹,熄风止痉;地龙清热熄风、平喘、通络、利尿;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阳利湿之功[3-4]。
本方具有良好的消蛋白,止血尿,消炎,增加免疫力,降血脂,抑制肾小球硬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的作用。抑制已发生的免疫反应,另一方面,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体内微循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肾血流量,并抑制肾小球内的异常增殖,最终达到改善或稳定肾功能的目的,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