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全市之力加快新区建设——来自兴文新区的报道之七(结束篇)

 粉红色的美洲豹 2013-03-13

举全市之力加快新区建设——来自兴文新区的报道之七(结束篇)

 (2011-12-22 13:16:55)
标签: 

杂谈

                                            本报记者  冯一鸣

   规划建设兴文新区,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市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每一个巴中人,身处巴中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理应勇担主人翁之责,心怀时不我待之感,以庄严态度和饱满激情,全力投入新区建设中,为巴中经济发展奠定新的增长极。

   能否抓好兴文新区建设,首先在于我们“怎么看”。抓好兴文新区建设,必须要充分认识兴文新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必须要深刻领会兴文新区对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兴文作为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是我市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重要承载体,是构建“全域巴中”的重要动力引擎,也是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它的建成对于提升我市产业发展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功能和区域竞争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市委书记李刚明确指出,要把经济开发区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两化互动”发展的一号战场、一号阵地,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开发区建设的高度重视。

  开发建设兴文新区,是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功能的现实选择。现在的巴城,建成区面积仅有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万,城区地方狭窄,发展空间很受局限,基本上没有现代城市的气息。加之人口密度过大,城内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达1.6万人,高密度的城市人口造成交通、资源、人居环境一系列压力和矛盾,现在的巴城可以说是人满为患、车满为患,发展的空间太窄了。另外,巴中作为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地级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会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我们现在的中心城区的承载能力、服务功能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需要拓展新的城市空间。兴文紧邻巴城,地势平坦,城市发展空间大,建设投入成本低,市委决定在兴文建设新区是完全符合巴中城市发展客观实际的。

开发建设兴文新区,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的现实需要。随着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巴中的区位劣势正逐步改善,作为地处川、陕、渝三大省会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巴中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与成都、西安、重庆实现三小时通达,与广元、达州、汉中、南充、广安等市实现一小时车程,我们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和招商引资的基础条件都将得到有效改善。同时,随着国家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能源项目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而言也将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加之,市委出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积极搭建开放合作平台,许多外地客商已将目光投向这里。兴文,作为规划的新城区,必将成为巴中对外开放的城市名片,必将成为外商落户巴中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

开发建设兴文新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两化”互动的现实任务。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果我们不抓紧跟上,不加快进度,不加快发展,否则我们还会在“两化”互动中继续掉队。比如在城镇化方面,2010年我市的城镇化水平不到30%,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在2020年末,我们规划的目标是城镇化率要达到50%。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还需要继续加倍努力。同时,综合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和城乡统筹发展,到2020年巴中全市将新增100万左右的城镇人口,巴中中心城区无疑是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载体。开发建设兴文新区,有利于提高巴城作为全市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加快实现城乡统筹步伐。

开发建设兴文新区,是顺应时代发展、实现追赶跨越的现实路径。巴中近年来的发展,纵向比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横向比较,与兄弟市州的差距还在拉大。附近达州、广元、南充等地,省内遂宁、眉山、资阳等地,近年来都是以产业作支撑、城市作载体,实现了快速发展。开发建设兴文新城,是市委准确审视市情,借鉴外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作出的科学决策。

未来的兴文新区,能否建设成为一座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关键取决于我们“怎么做”。兴文新区,将是一个“产城一体、一区多园、城园相融、宜居宜业”的东部新城,更是“两化”良性互动、产城紧密相融、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城市功能高水平完善、人居环境高水平提升的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原生态产业新城

抓好兴文新区建设,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产城一体、城园相融”的发展模式和建设现代原生态森林城市的定位,以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标准、生态化特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再造一座产业新区、人居新城;必须以新型产业化为支撑,以新型城市化为载体,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一年奠定基础,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新城崛起”的发展目标,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兴文新区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两化”互动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生态宜居都市区,建设成为巴中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建设成为四川省新型开发区、示范开发区、中国西部一流的开发区。

抓好兴文新区建设,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对开发建设兴文新区的可行性、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坚持做到不争论、不畏难、不空谈,咬定目标不放松;必须坚持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付出;必须坚持思想解放先人一步,规划建设高人一筹,工作进度快人一拍;必须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也要上,突出“快”字;必须坚持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在这片现在还是原生态的土地上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

前不久,随着兴文新区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新区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吹响了我市加快新区建设的进军号角。如何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如何再造一座产业新区、人居新城,任务和重托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我们全市上下必须要有一种“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把所有的热情、智慧和汗水挥洒在这片沸腾的发展热土上。要心怀对巴中人民福祉极其负责、对千年之后历史有所交代的庄严态度和饱满激情,参与和推动这项开启新城、泽被后世的重要工作。要像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那样的速度和气魄,只争朝夕抓建设、分秒必争赶进度。

 一座新城的崛起,一个新区的腾飞,我们责无旁贷,我们重任在肩,我们满怀信心。 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各方一股劲,几年之后,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将在兴文拔地而起,而那必将是一座大美之城、宜人之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