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陆春舘 2013-03-13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陆 

2013310

今年春节,余来成都过年,觉得应该到都江堰看看。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余曾去过一次都江堰。那时,还没有景区大门,也没有围墙,标识和介绍很少,当然更没有导游,人们随意免费参观。到鱼嘴分水堤处,看到岷江水被分成了两股,西边的水很少,河床也多有裸露,东边的水较多。过后,并没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也有个意外的收获。灌县盛产石磨,余在县城花两元钱买了一对青石磨盘,花五角钱通过铁路托运了回来。后来,用粗钢丝、水泥和碎石做了一个带嘴的水磨石凹道底盘,又用黄铜和圆木车了一对磨芯和手柄,做了一个小磨。用它磨黄豆和糯米可得劲儿了,小磨成了家里喝豆浆、包汤圆的得力工具。有时,也用它磨花椒、胡椒等,制作调料面。四十六年过去了,小磨仍未退役。看来,还要传给子孙后代了。那一次,看都江堰仅是走马观花,并未对这一伟大工程深入观察和了解。

2008年5月,四川发生了八级大地震,给都江堰市造成了重大损失,听说都江堰工程仍然完好,但也不免令人担心。这次有了机会,自然要到都江堰仔细看看。

都江堰名灌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50公里传说夏禹治水导江时曾至此,故在夏禹时代称“导江”岷江源自岷山山脉,从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据测算到成都落差达273米,所以对整个川西平原来讲,岷江是道地的悬江。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川西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由战国末期蜀国郡守李冰率众创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对四川一带的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彻底根除了千百年来危害当地人民的江水患,改变了川西平原14个县的农业生产面貌,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原来旱涝灾害频繁的地区变成了沃野千里、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都江堰灌溉渠,也当地航运的重要道,许多有名的四川特产梓柏大竹和蜀锦等也通过这些渠道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都江堰不愧为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8撤销灌县建立都江堰市1994年又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都江堰》碑(国务院1982年2月23日公布,四川省人民政府立)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都江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碑(国务院1982年批准,建设部监制)

 

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密切结合,治水理念具有突出的创造价值,被确定为世界遗产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世界遗产·都江堰》

 

2007年,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200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石刻

 

都江堰点和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离堆公园、伏龙观、安澜索桥、二王庙、玉垒关、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等。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都江堰景区示意图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都江堰景区游览图

 

都江堰景区有四个出入口,游客可从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二王庙等方向进出。如果以参观都江堰工程为主,则多从离堆公园出入口进入。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出入口

 

都江堰离堆公园出入口的大门前有一个大的广场,称为南桥广场,它与著名的都江堰南桥相连。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的下侧横跨内江,是南街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

南桥历史宋以前无考,名“凌云桥”,后改名“凌虚桥”。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普济桥。普济桥“雁齿凌空,直指南道”,于是人们为“南桥”。1933年军阀混战曾将南桥烧毁1958年岷江暴洪致漂木堵塞桥洞撞毁桥身1959年重建,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从而经历了由绳桥、土桥到水泥与木结构结合的演变正式更名为“南桥”1979年,南桥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造,成为都江堰一道著名景点;2008年,南桥在地震中严重受损,经2009年投资450万元改建使其历史上最漂亮、也是最安全的南桥,抗震烈度可达8级

现存南桥共5孔,长54米,宽12米,3层重叠翘飞檐,上盖琉璃瓦为桥楼民族建筑形式。两端桥亭的圆柱上有书法植联,赤柱朱槛桥头楼阁,飞檐刺空重檐彩塑珍禽奇兽和民间传说戏剧人物各具情态,栩栩如生桥内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各种彩绘十分耀眼。右两廊内壁上有精工绘制的山水风景神话传说壁画以及书法楹联作品34幅。屋顶有《海瑞罢官》、《水漫金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民间的彩塑。整座既是过江的通道,又是诗画合璧的艺术长廊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达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都江堰南桥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南桥两边,各有四个龙头。五个桥洞内,从宝瓶口过来的江水,波涛汹涌,浪花飞溅。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南桥长廊,装修考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长廊内部,书画并茂,彩绘各异。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长廊两端,宫灯高悬,雕刻绘画,色彩艳丽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公园。进园后,呈现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堰功道。道路设计和布局,别具匠心。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堰功道石刻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宽阔而考究的堰功道

  

    堰功道设计庄重而古朴,幽长而洁净。鲜花居中开放,池水潺潺居边,龙口喷水吐浆,盆景灌木相间,古桩乔木林立,间隔矗立石像。凡是对修建、维护都江堰作出突出贡献的功臣,在这里均立有纪念石像,蜀国的诸葛亮、清朝的丁宝桢十余人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堰功道一角

 

    堰功道侧旁,奇花盆景错落有致,丛林幽径布局精巧,古木桩头,别具情趣,让人流连忘返园中还有紫薇花瓶,紫薇屏风,经二三百年培育而成,独具匠心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离堆古园内位于堰功道上的喷泉卧铁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1994年埋下的。这四根卧铁复制品,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离堆公园内堰功道旁的张松银杏

 

    这株古银杏桩头,树高6.3米,树围最宽达5米,相传是东汉末年益州别驾张松亲手所植今仍亭亭玉立,枝繁叶茂,像一支仙鹤。仔细观察,树枝和树干上长有下垂的突起,据说非有千年以上之树而不可得紫薇花瓶、紫薇屏风和银杏桩,人称“园中三宝”。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春节期间,离堆公园内兰花盛开。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离堆公园内的古桩园与天府源茶楼

  

堰功道尽头便是离堆离堆是李冰当年开宝瓶口引岷江水灌溉川西平原时凿垒山而分离出来的孤堆,两旁有后人立的“离堆”石碑和“佛教梵文碑”。

离堆之上,建有纪念李冰的伏龙观,观前有台阶42级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建于离堆之上的伏龙观

 

    伏龙观原名范贤馆,建于晋代,是纪念三国时贤士范长生的。北宋初年,人民为怀念李冰的功绩,扩建殿宇,沿袭李冰“降龙治水”传说,改称伏龙观

    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治水时与其子二郎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

清何盛新《伏龙观》诗:“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断涧流红叶,空潭起白云。凭空桥架索,薄暮树浮曛。龙女今何在,悬崖问柳君。

清董湘琴《游伏龙观随吟》: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

 

伏龙观前殿陈列的李冰刻像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2.9米,重4.5吨。汶川地震中,伏龙观严重受损,顶部震毁,但这尊李冰石像完好无损。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李冰石刻像(资料图)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2008年汶川地震时,伏龙观损毁严重,但李冰石刻像安然无恙(资料图)

 

据考证,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前殿中还陈列有一尊无头石像,传说是汉代为控制内江水量与李冰石像一起埋于江中三尊石人之一,另一尊还未知踪迹

伏龙观后殿内有一尊飞龙鼎是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系明代铸造,清咸丰年间(公元1831年)在青城山上皇冠出土。炉口宽0.74米,高1.6米,重约千斤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飞龙鼎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飞龙鼎铭记



伏龙观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纵观都江堰工程伏龙观的左侧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之一的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

 

重游都江堰有感(一)

都江古堰介绍牌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