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魔之殿,水浒一百零八将出生地

 易之复 2013-03-13
 

        水浒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大凡中国人多少都了解一些,《水浒传》的开头,第一回即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洪太尉不顾众人反对,挖开石碑,误走了一百零八名天罡地煞般的妖魔,水浒梁山好汉的故事由此展开。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在哪里呢?它就在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龙虎山上清宫,上清宫的伏魔之殿,就是传说中水浒一百零八将出生之地。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时名“天师草堂”。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改“天师草堂”为“传录坛”,北宋年间,名上清正一宫,简称上清宫、大上清宫。“时宫中学道者常数千百人”,成了“昼夜常明羽人国”。上清宫原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老道宫之一,它和皇帝宫殿相比,仅矮一尺,以示区别于皇宫。

 江西龙虎山的大上清宫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道宫之一

 大上清宫是龙虎山景区里的一个景点,离开游客中心近10公里,有观光车接驳,宫前一条小溪依然清澈

 “福地那容凡客到,仙源未许俗人窥”,非常霸道的对联,与众不同的是上清宫查验门票的都是道士

 上清宫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更有伏魔之殿是水浒一百零八将的出生地

 道观的回廊总是S形的,因为要呈现道教太极图中阴阳分界线的形状

 进入上清宫后现存的第一座建筑是下马亭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罡踏斗,礼诚神灵”,我等凡人,能进到来已经很给面子了

 下马亭的地面上镶嵌着道教的九宫八卦阵图,需按一定的走法方能走出

 下马亭由28根很漂亮的柱子支撑,28根柱子对应着天上二十八星宿

 下马亭后的一段古墙,整块的红石之间还有用糯米浆、桐油、石灰调和物作粘合剂,十分牢固

 这座棂星门始建于元代,总共花费白银五万多两,石料是从千里之外的太湖运来的,用糯米浆、桐油、石灰拌成的粘合剂砌成,异常坚固,屡经灾难而丝毫未损,屹立如初,直到1966年被破四旧的红卫兵推倒,2000年4月按原貌重建,部分颜色微黄的石头就是原物

 棂星门后有钟鼓楼,中间有太极八卦图,钟楼上有口元朝的古钟

 巨大的古樟树(旁边还有一棵苦槠树)是第四代天师张盛亲手种植的,它差不多有一千八百岁了

东隐院是大上清宫内唯一保留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它是大上清宫东面八所道院之一

 院前的神灵 

 大上清宫历史悠久,只可惜,到如今,已经没有多少还是原物了

 据说这张石床是张天师的温凉梦床,这种床冬暖夏凉,张天师常在这张床上调息养神

 大上清宫最为引人瞩目的地方就是这里——伏魔殿

烟雾缭绕,游客稀少,确实有几分诡异之处

伏魔殿建在高台之上,距东隐院100米左右,它是张天师关押妖魔的地方

据说门上交叉的封条,是由历代天师亲自画符、盖印、封贴

井前的这块石碑,刻着“遇洪而开”四个大字。洪太尉以为上面这个“洪”字就是指他自己,强行要打开镇妖井

殿中央的这一口井,就是传说中的“镇妖井”,《水浒传》中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在洪太尉到来之前,就被关押在这不见天日的井里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施耐庵的描写十分传神,《水浒传》的故事由此展开

        千年前,这座殿充满了神秘与诡异,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来到的地方,千年后,这里已经成为旅游胜地,在游客稀少的时候,烟雾、道符、神灵、传说的衬托下,这里依然充满了神秘色彩,别说洪太尉了,就是我,都想把那石板掀开来,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伏魔之殿的门上有副对联“  千年归匿风平浪静;一旦现形地动山摇”,看来还是风平浪静比较好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