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状元考6——五代状元 乐史的状元地位是怎样确定的?

 笑熬浆糊糊 2013-03-14
 
翻检古籍,我们发现称乐史为状元虽然有据可查,但是也有记载称跟他同年及第的邱旭为状元,要明确乐史的状元地位,就必须排除邱旭,这需要仔细进行考证。笔者曾在拙文《南唐贡举考略》中对此有过初步的辨析[1],现在试图进一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以就正方家。


一 早期相关记载即有矛盾
《侯鲭录》卷8载:
南唐给事中乔舜知举,进士及第者五人,即邱旭、乐史、王则、程渥、陈皋也。皆数举,升降等甲,无名子以为乔之榜类陈橘皮,年高者居上。
《十国春秋》卷116亦云:
南唐给事中乔匡舜知举,进士及第者五人,即邱旭、乐史、王则、程渥、陈皋也。该举数升降,等甲无名。时以为乔之榜类陈橘皮,年高者居上。
据此可知当年的知贡举是乔舜(或作乔匡舜),一共录取邱旭、乐史、王则、程渥、陈皋等5人。具体是哪一年,所有史书都没有明确记载。笔者曾推估为宋建隆三年(962年,当时南唐奉宋正朔),现在仍然坚持这个看法。很显然,乐史与邱旭在南唐是同年进士及第的。而且邱旭的名字排在乐史之前。这科录取的5名进士中,状元究竟是谁?就是居于首位的邱旭吗?
其它早期的记载是互相矛盾的。
《陆氏南唐书》卷8云:
乔匡舜……后主嗣位,复起为司农少卿。历殿中、监修国史、给事中兼献纳使,知贡举,放及第乐史辈五人。多久滞名场者,时称得人,而少年轻薄子嘲之,谓之“陈橘皮榜”。
照惯例,既称“放及第乐史辈五人”即乐史为该科状元。但是,《马氏南唐书》卷23则曰:
邱旭,字孟阳,宣城农家子也。少以畜产为事,弱冠始读书,学为辞章。因随计金陵,凡九举而曳白者六七。然自励弥笃,不以为耻。既而,困窘无进取意。秋试将迩,寡嫂刘敬问行期。旭以匮乏告。刘曰:“苟济荣望,虽孤儿可鬻,况资用乎?”于是罄橐遣之。旭不得已再就乡举。明年,春试《德厚载物赋》,旭为第一。

释褐归乡,而家人犹疑其未调。暨乡老、酋长谒贺,郡吏改署里名,乃知上第。及金陵平,例归于京师,补镇将。数年,诣南曹叙理。会吕公蒙正判铨,闻旭名,问曰:“汝非能为赋者乎?”对曰:“江南献赋,适为第一。”吕公曰:“久闻尔名,谓为古人,乃并世耶?”……
这里既有“明年,春试《徳厚载物赋》,旭为第一”等语,又有邱旭自己所言“江南献赋,适为第一”,似乎邱旭就是状元。
(《侯鲭录》及下文提及的《陆氏南唐书》、《马氏南唐书》、《玉芝堂谈荟》、《江南通志》、《万姓统谱》、《明一统志》、《方舆胜览》、《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文献通考》、《渑水燕谈录》、《新安志》等均为《四库全书》本(文渊阁本原文及全文检索电子版),清·永瑢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版。)
《十国春秋》卷25有一段跟上引《陆氏南唐书》卷8完全相同,其卷115《乐史传》也说:“乐史,……力学有文,南唐举进士第一。”但是其卷31又说:“(邱旭)俄随计金陵,凡九举而曳白者六七。旭自励弥笃,不为耻,由是学益进。后主时,试《徳厚载物赋》,擢第一人。国亡,归宋,吕蒙正判铨,久习旭名,问曰:“若非能为赋者乎?”旭曰:“江南献赋,适为第一。”加上上引卷116明明将邱旭排在5人之首,好像状元又是丘旭。


3、其它相矛盾记载还甚多
研究历代状元的重要早期资料之一的《玉芝堂谈荟》卷5云:“宜黄乐史,母梦异人授五色珠而生,力学有文,举南唐进士第一。”
说丘旭是第一的则有《江南通志》卷167:“邱旭……南唐后主试赋,擢第一。”《万姓统谱》卷62、《明一统志》卷15都说的是:“丘旭……南唐时……及再试,遂第一。”去掉了颇为关键的“试赋”2字。而《方舆胜览》卷26《名宦》干脆说:“邱旭,字孟阳,宣城人,南唐状元及第。”
近20年来,专门研究历代状元的著述不断出现,由于参考资料的多寡与研究的深入程度不同,各书提供的信息大相径庭。《状元史话》、《中华状元奇闻大观》于南唐状元都是仅仅统计了一位何乔(实际应是伍乔——笔者),遗漏了包括乐史在内的10来位。而《中国状元辞典》则连一个南唐状元都没有。
将乐史和邱旭都当作状元的著作则更多,此举几例:
沈阳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状元录》也遗漏了部分五代十国状元,但是却将同年及第的乐史和丘旭一并列为状元。先说:“乐史(930-1007),字子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某年(未详)状元及第。”依据就是上引《十国春秋》卷115的资料。紧接着又说:“邱旭(?-?),字孟阳。宣城(今安徽宣城)人。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某年(未详)状元及第。”依据则是上引《十国春秋》卷31和卷116的资料。卷116的资料里明明说邱旭和乐史同年及第,作者却似乎没有在意。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状元录》[7]同样遗漏了部分五代十国状元,同样是既将乐史列为状元,又将丘旭列为状元,都称他们“及第时间不详”。同样对他们同年及第的资料不在意。

《中国历代状元传略》也是无视乐史和邱旭为同年进士,说两人都是“五代十国后主年间状元”,而依据的还是《十国春秋》卷115和116。

《中国状元大典》亦将两人都列入“五代十国状元南唐状元”,说他们“及第时间不详”。
以上7种都出版于上个世纪。到新世纪,这两种疏误依然在延续、在复制。
2000年出版的《历代文武状元》[10]中连一个南唐状元都没有。
2003年问世的《中国历代文状元》则先说“乐史……南唐后主年间进士第一人”,紧接着又说:“邱旭……南唐后主年间进士第一人”。没有直接引文,从叙述文字看得出来依据的依然是《十国春秋》卷115和116。
2004年又出一种《中国历代文状元》也是说乐史、邱旭两人都是“南唐后主年间进士第一人”。
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上述著述要么一并遗漏,要么一并出现。一并出现的6本书存在着同样的差误:都是没有认真考证他们及第的时间,也没有在意他们是同科及第的,更没有考虑过一科该有几个状元,以至将乐史和邱旭都当成状元。
另外,《历代的文状元》、《历史朝代科举制度状元榜》、《五代十国状元榜》、《漫说张确》等数十种网络文献也是将乐史和丘旭都列为南唐状元。
遗漏了状元固然是著述者的不足,而仅仅录取5人的一科出现两个状元,则更近于闹笑话了。这种笑话不能继续闹下去。
一科只能有一个状元,两者必有一误。那么究竟应该是谁呢?我认为是乐史,邱旭应该排除。取乐史而舍邱旭理由有四:
其一,上引《十国春秋》卷116,虽然将丘旭列为5名进士之首,但是又说:“该举数升降,等甲无名。”《侯鲭录》卷8也说是“升降等甲”,就是说这次名次排列经过反复调整,这样排列是“等甲无名”,即不代表等第名次,而是“年高者居上”——邱旭年长于乐史。正因为这里将邱旭列于5人之首,才给后人造成邱旭是状元的错觉。
其二,上引《马氏南唐书》卷23、《十国春秋》卷31都说的是邱旭考赋那场是第一,而自唐以来科举考试一般是考3场,即贴经、杂文、对策各考1场,赋属于杂文那场的,还要考贴经和对策各一场。邱旭长于赋,考赋得第一是完全可能的,而总的名次并非第一。这里出现“第一”2字,如果不注意是仅仅是考赋那一场,也容易引起错觉。
其三,邱旭起步很晚,“少以畜产为事,弱冠始读书”,而乐史“力学有文”,且有“母梦异人授五色珠而生”的传说。因此邱旭应付考试的能力不如乐史,他在南唐虽然一再参加科举考,但是多半交白卷,“凡九举而曵白者六七”。“释褐归乡,而家人犹疑其未调。”说明家人对他考上是不抱希望的。“及金陵平,例归于京师,补镇将。数年,诣南曹叙理,会吕公蒙正判铨……怜之,荐授令禄,迁京秩。卒于衡州。”(《马氏南唐书》卷23)这是说入宋以后,邱旭甘心做个小官,不敢再参加科举竞争;而乐史不仅勇于再次参加科举竞争,而且一举成功:
时刘昌言、颜明远(明远邑里未见-原注)毗陵张观、宜黄乐史等四人皆以见任官举进士,惜科第不与,授近藩掌书记……其后复赐乐史进士及第,附是年第一等进士之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一)

这里明言考后宣布名次时,太宗“惜科第不与”,后来还是追补在“第一等进士之下”,可见其考试成绩是非常突出的。据《文献统考》卷30和《江南通志》卷49,乐史入宋参加进士考试成绩突出而未放及第是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事,又据《渑水燕谈录》卷7、《新安志》卷8,补赐乐史为一等进士是5年之后的雍熙二年(985年),名次仍列于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榜中。
其四,如果说仅仅只是会应付考试还不能说明问题,我们还可进一步探究:邱旭的文才、史才、著述能力与影响都远远不如乐史。
全文检索电子版《四库全书》,用“乐史”做关键词有663个匹配,而用“邱旭(或丘旭)”做关键词则只有23个匹配,其中一个还是另外一人,足见乐史的影响远在邱旭之上。
《万姓统谱》卷62和《明一统志》卷15有完全相同一段文字,记载了邱旭的著述:“旭尝纂为《宾朋宴语》,其词赋后人以为法。”可见,他的确只是长于写赋,而且现在我们并未见他有很突出的作品流传。其著作只是编纂“自古贤俊遗言”,并无独创性的力作。现在根本没有人研习他的作品,可见其作品生命不强。
乐史就大不一样了。据《东都事略》卷115载:
“史尝编《寰宇记》二百卷,与其它杂编又四百九十余卷,自为文百卷。”
而且,他的著述当时就颇受重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3载:
“癸丑,以职方员外郎分司西京乐史直史馆。史年七十余,于是奉留司表入贺。上召见,嘉其筋力不衰,且笃学好著书,故授以旧职,悉取所著书藏秘府。”
北宋政府在他晚年时就将他的著作收进了国家图书馆。
至今,他的许多著作依然受到重视。其200卷的地理巨著《太平寰宇记》,为著名的地理总志,历述北宋初期各州、军的地理沿革及户口、人物、土产、风俗、古迹等,对宋以前周边各少数民族及与中国有往来的海外诸国亦多所记叙,资料翔实、考证精核,为后世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之一。《中国方志大辞典》称:该著为“著名的地理总志。新增姓氏、人物、艺文、土产等项,其体例为后来方志所沿用。所载唐以前地志佚文,可补史籍缺略,所记宋代史实,是研究宋史的珍贵资料。”“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书而大变”,对后世方志著述影响十分深远,因此,作者和这部书都被《辞源》列为词条。《中国地方志辞典》、《中国方志大辞典》都视乐史为杰出的方志学家。

《中国史学史》对它的评价也很高,说:“此书收录的资料非常丰富,考据也较精详,体例大致衍袭唐代旧制,分道、州郡、县三级,以州郡为单位,记载了宋初各地的地理状况,对宋代以前少数民族以及与中国发生联系的海外国家的情况,也有所记述。书中涉及的内容范围则较前人更为扩大,新增了风俗、姓氏、人物、艺文、土产等门类。这些人文历史内容的增加,表明地方志的修纂已超越了以往仅限于地理的惯例,从而使地方志的体例更趋于完备。因此,乐史的《太平寰宇记》不仅是研究宋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而且确立了宋代地方志以地理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后来的地方志大都承袭了这一体例。”[21]这些评论表明乐史不仅文才出众,而且还是个难得的创造性人才。
他还是宋代传奇的代表作家。所著有《杨太真外传》2卷、《绿珠传》1卷,为日渐衰落的宋代传奇增添了亮色,一直受到重视,近年被收入《白话精解中国古典小说集粹》。[

掌故类的《广卓异记》20卷,被《四库全书》收入《子部·小说家类》,纪昀《提要》虽批评它“博而寡要”,却也肯定它“其用力不可谓不勤”,其资料价值不容否认。
《中国丛书综录》载有所著《柘枝谱》1卷,属《艺术类·舞门》。
其它见于载籍的还有:《宋齐丘文传》13卷、《李白别集》10卷、《颜商实录》20卷、《坐知天下记》40卷、《总记传》130卷、《诸仙传》25卷、《神仙宫殿窟宅记》10卷、《杏园集》10卷、《掌上华夷园》1卷。
另有传记小说《许迈传》、《滕王外传》各1卷,今已不传。
以上所列也许并不完全,已有27种,共948卷。自夺魁到78岁去世,45年间,平均每年写书21.07卷!这是需要毅力的,更需要文才、学识作功底,因此,其名不仅收入《辞源》,还被收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历史人物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代诗词曲词典》大型工具书中。
而且,从书名来看等,其涉及面颇广,计有:地理、历史、人物、小说、散文、戏剧、舞蹈、伦理、建筑、神话传说等10大类。尽管不是所有的书都有价值,但他的才气,他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令人不得不佩服。
综上所述,笔者不仅认为该科状元不可能是邱旭,只能是乐史,而且乐史还是五代最有影响的三大状元之一,在整个1300年的科举史里,他也不愧为名状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