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厨垃圾10小时变“土壤修复剂”

 大闲人 2013-03-14

餐厨垃圾10小时变“土壤修复剂”

文汇报2013-03-14头版

休会日,全国人大代表葛俊杰、张兆安奔赴70公里外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推动项目落沪

  “把餐厨垃圾单单看作垃圾,那就是负担;如果把它们看作资源,循环经济就有了起点。”3月12日,趁大会休会日,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张兆安特意去了北京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取经”之后很是兴奋。一旁的葛俊杰——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颇为得意:“怎么样,一早拉你来看看,收获很大吧。”

  “只要10小时,餐厨垃圾就能转化成有机肥,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更能改善土壤肥力。”葛俊杰说,这个项目他已经关注了七八年,却很遗憾迄今未能落地上海。今年,他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赶上有一天休会,立即叫上研究农村经济多年的张兆安前往距离驻地70公里之外的高安屯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继续推动项目落沪。

  

香味阵阵,残羹剩饭成有机肥

  走进废弃物处理厂,准备好“闻臭”的记者竟意外地嗅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车间里一排排漏斗般的自动化处理装置,干净整洁,指示灯闪烁,一名工人操作着升降装置将垃圾桶送入投料口——餐厨垃圾进入了4米高的发酵罐,喷上益生菌,机器开始搅拌。负责这一项目的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家伊介绍:“经过10小时40分钟的微生物处理,出来的就是有机肥的半成品。”

  说话间,有一台机器完成了发酵,颜色有些像“肉松”的有机肥从漏斗处缓缓被吐出。考察过多次的葛俊杰顺手抓起一把让张兆安闻:“怎么样?有股烧烤的微香吧。”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餐厨垃圾分解过程中,担当“主角”的微生物很聪明,碰到骨头这样“大块头”,它们会“吃”掉有机物,“消化”不了的无机物则被机器自动筛检出去。

  “这些‘肉松’还要被送往加工车间,按照标准制作成微生物菌剂,再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在处理厂最后一个房间,记者看到,成堆的肥料成品正在被装袋;这些肥料的名称十分简洁明了地说明了其功效——“还地力”、“地还童”。于家伊说,这些由餐厨垃圾变身而来的生物腐殖酸肥料,是一种优良的土壤调理剂,“世界优质绿地土壤含有机质5%,而中国70%的土壤含有机质不足1%。这些微生物肥料专给营养失调的土地调理身体”。

  于家伊介绍,这里的4个车间每天处理能力达400吨,“按照每1万人口产生餐厨垃圾1吨的平均水平,这个处理厂基本能消化整个朝阳区居民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朝阳区常住人口308.3万。

  

雾霾重重,因为“土地不会呼吸”

  话题转到“有机质”,于家伊的话匣子打得更开了:“今年北京的雾霾天气算是极致了,PM2.5怎么来的?大家都在讨论汽车尾气、工地扬尘。我们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土地已经不会呼吸了。”

  土壤中的有机质具有强大的持水能力,最大吸水量可以达到其本身的五倍。“持水能力强,湿度就会增加,一方面减少PM2.5从土壤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在昼夜变换中形成雾滴,在蒸腾过程中净化空气中的烟粒、尘埃。”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主任阚凤玲研究土壤数十年,她给记者展示了几份专业材料,其中一份明确写着,“天津市2002年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风蚀尘的分担率全年平均达到27%,居各排放源类之首,可见地表风蚀起尘是造成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超标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的情况暂时没有数据统计,估计不乐观。”

  张兆安代表一听就坐不住了:“农业是生命的产业,土壤也是有生命的。这一点,我们过去认识不够。如果土地失去了活力,整个环境会深受其害。”葛俊杰代表也频频点头:“恢复土地的生命力,生物新资源大有用武之地。”关于“用武之地”,国外有先例可循。在日本著名观光地“飞弹高山”,餐余废弃物就地生产土壤改良剂,土壤“服用”后吸水“胃口”大增,不仅碳排放大大降低,树木中饱和的水分还能蒸腾出曼妙的雾气。

  

代表行动,推动项目早日落沪

  北京出了名的平谷大桃、延庆苹果目前都已用上了从餐厨垃圾处理厂出来的生物肥,由于有机肥效率是一般化肥的3倍,所孕育的农产品因此果香浓郁,产量提高。于家伊说:“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地日趋贫瘠,后续生产力堪忧。”张兆安回应:“对!土地好比生产商品的机器——机器带病作业,生产出的商品能好吗?”

  午饭时间,仍然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大家赶赴数公里之外的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园,亲眼见识有机肥料的种植成果。

  远远望去,这片修复了3年的土壤,已经显露出“黑土地”的特征。普通暖棚一年种三茬草莓,这里已经能种到八茬。被誉为“草莓王子”的张海亮曾在上海金山种过两年草莓:“当时土地不行,成熟的草莓没法长久保存,不利运输;不成熟的又口感不好,卖不出好价钱。”如今,在他负责的暖棚里,有机肥料“喂”出来的草莓,个大、味甜,光泽透亮:“1斤草莓能卖到200多元,保鲜期比用化肥种植的多了整整5天。更重要的是,土壤中的碳会增加,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据介绍,土壤有机质每提高0.1%,40厘米厚土层每亩增加0.217吨有机碳,相当于减排0.796吨二氧化碳,与48辆小汽车百公里排放量等同。更难能可贵的是,使用有机肥可以避免化肥“渗入地底”。

  据了解,嘉博文公司的项目已经在广州、成都、南京、杭州等多地落户,同时也已经与上海方面接洽数年,于家伊很遗憾:“浦东、闵行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还未能落地。”

  葛俊杰当即表示“全力推动这么好的项目在沪落地”。他说,上海的耕地面积很少,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需要从理念、技术和发展模式上创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看是否有进展。这应该成为代表履职的具体体现。光明集团可以考虑在第一食品店开设‘零排放专柜’,推广低碳循环理念。”

  本报特派记者 徐维欣 (本报北京3月13日专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