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是怎样炼成的

 谢楚军 2013-03-15

先赏析一首以“清明”为题的古诗,作者是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园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千家诗》译文: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坡却是一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的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有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一志士宁可被火烧死也不愿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只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读到“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不禁想起《红楼梦》里面的一句话:“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是不是曹雪芹写这句话的灵感来源于黄庭坚的那首诗我搞不清,但可以断定的是,曹雪芹动笔写《红楼梦》之前是有很深的文学素养的,中国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应该是烂熟于胸。这自然引出一个问题,曹雪芹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优秀的作家当然要有很厚的文学素养,用古人的话说,要坐十年冷板凳,以精读各类优秀作品。古人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另一方面,即使读了很多书也不一定能成为优秀作家,还有一种激发因素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用行家的话说,就是“作家要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不幸的童年也许是一个比喻说法,意思要有曲折的人生阅历吧。

以上两点,恰好全部落在曹雪芹身上,将平凡的曹雪芹磨练成具有优秀作家潜质的曹雪芹,大浪淘沙,天将大任于斯人,将中国古典文学推向最高峰。

我仅仅是一名大学数学老师,不了解文坛。据说我国文坛里有人宣称可以超越《红楼梦》,有人宣称可以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这些豪言壮语,我除了表示祝贺之外,还想以外行人的身份表达一点看法:不说那些豪言壮语是吹牛皮,姑且认为是夸张,既然是夸张,说说无妨,如果去较真,那我就用我的专业说几句的较真的话,要超越《红楼梦》,要摘取诺贝尔,首先用概率论算算有多大概率成为曹雪芹,如果概率很低,那就谦虚点,别闹笑话。

前段时间文坛神话韩寒遭质疑,网上有很多,大家不妨去查阅。如果觉得网上的讨论太多太繁琐,那就不妨用概率论去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