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衰弱的表现特点及防治方法

 浪迹天涯的秋子 2013-03-16

生活中,当你说起自己头痛、失眠、浑身无力,有人可能说“你可能患上了神经衰弱”。当有的病人反复向医生诉说身体的种种不适,而检查又没有器质性病变,医生也常常给出“神经衰弱”的诊断。神经衰弱是中老年人多发病,脑力工作者发病率明显多于体力劳动者。如今,因工作及经济压力大,年轻人患上此病的也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判定是否患了神经衰弱呢?对神经衰弱又有哪些防治方法呢? 
   

  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 
   
  神经衰弱是指精神容易兴奋、脑力容易疲乏,并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的病人,其表现可谓五花八门,可以说从头到脚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疲乏,记忆减退,烦躁易怒,对光、声敏感,心悸,耳鸣,眼花,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尿频,腰酸背痛,阳萎或遗精等。但其中最突出的是易疲劳和失眠。 
  先说易疲劳。神经衰弱病人随时都觉得疲劳,在清晨起来就感到倦怠无力,休息后也不缓解。至于失眠,神经衰弱的人主要表现在入睡困难。他们躺在床上辗转反辙,浮想联翩而又控制不住,对此状况病人很着急,而心情愈着急则愈睡不着。有的病人还表现为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多梦,以及醒后无清新感等。 
   
  许多疾病会引起“神经衰弱”症状 
   
  在诊断神经衰弱时,要注意与躯体疾病引起的“神经衰弱症候群”进行鉴别。有的老年人,当其体弱多病,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颅脑外伤后遗症、肺结核、肝炎等病,他们常会有失眠、烦躁,易疲劳等症状。这些现象是躯体疾病表现的一部分,并非真正的神经衰弱,有这些症状或病史的人,要及时找医生进行检查,明确诊断,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大多数病人原疾病得到控制或好转时,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也会消失或缓解。 
   
  神经衰弱用哪些治疗方法 
   
  神经衰弱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西药、中药)及适当体育锻炼等方法。临床经验表明:采用综合疗法比单纯用一种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1、心理治疗:导致神经衰弱的原因常常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许多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异、人际关系、子女关系紧张等会使人感到压抑、怨恨、委屈等,长期处于这类不良情绪状态中,就容易患神经衰弱。所以,采用心理治疗的第一步,需要反复耐心地讲解、说明和解释,使病人了解引起本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以及影响疾病治愈的因素等。其次,要劝导病人主动、积极地通过各种办法消除这些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第三,要帮助病人合理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处理好由于疾病而对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所产生新的矛盾,以巩固疗效。 
  2、西药治疗:西药较多使用的是抗焦虑药。如安定、舒乐安定、硝基安定等。这类药物具有减轻焦虑、稳定情绪、松驰肌肉、改善睡眠等作用,对减轻症状有一定帮助,可适量应用,但不可长期服用,否则会习惯成瘾。若需较长时期服用时,应该几种药物交替服用,或服用一段时间后根据病情减量或停药。谷维素可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对神经衰弱病人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如心悸、多汗等),适量服用有一定效果。病人如需服安眠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多服、滥服,严格控制服用剂量,以免服药成瘾或中毒。 
  3、中医治疗:中药治疗神经衰弱有副作用小、疗效可靠等优点,但辨证用药很重要。如属肾阴虚者,可选用补心丹、交泰丸、六味地黄丸等;心脾两虚者,可选用归脾汤、养心汤;肾阳虚者,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饮;阴虚阳亢者,宜选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酸枣仁汤等。一些单味中药对缓解症状也有效。如合欢皮(皮)、夜交藤可治疗失眠、心悸、健忘;灵芝、刺五加、枸杞子具有扶正培本、益智安神、补肾健脾等作用,对增强脑力、治疗失眠和阳痿、改善食欲等均有帮助;五味子可以振奋情绪,对改善精神萎靡不振有效。 
  此外,针灸、按摩和食疗等对神经衰弱所致的头痛、失眠等症状也有一定疗效。 
  4、运动疗法:神经衰弱者参加适量的运动或劳动是十分有益的。老年患者可选择参与的活动很多,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登山、游泳、划船、园艺劳动等。适量的运动及劳动锻炼,有助于调整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对稳定情绪、改善睡眠非常有效。同时,运动还能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的新陈代谢,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功能。 
   
  日常保健 
   
  神经衰弱是一种慢性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在必要的药物及心理治疗的同时,尽量做到生活有规律,按时学习、工作、休息和睡眠;在睡眠前不要争论问题,不要高谈阔论,不要思考能引起情绪波动的问题,不使大脑过度兴奋,尽量消除怕失眠的恐惧感,让思想放松;睡前最好少抽烟,别喝刺激性饮品如茶、咖啡等。以免造成大脑过度兴奋;每天能坚持睡前热水浴脚,既有助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利于入睡。

来源:健康养生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