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电影】女人是电影的未来——世界女性电影剪影

 江湖大佬 2013-03-16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诗经·宋风》

 

关于女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于“她”怎么也说不完的话语。而自艺术诞生以来,艺术家们就以各种艺术手段记录着各个时代的女性之美,女性美丽的身影时而出现在大文豪的文字之间,时而出现在画家的画笔之下,时而又以雕塑的静止姿态示人。世界艺术史几乎就是一本记录着女性之美的画册,而作为当代艺术之王的第七艺术——电影,也以它的光影美学瞬间留下了无数位银幕女神的美丽身影。

关于女性电影有太多值得提及的人物与电影,我要真写起来,恐怕能写好几本书,这里只对我个人喜欢的女性电影做下提点,不做深究。文章的标题,来源自洪尚秀的《女人是男人的未来》,对于电影而言,没有女人也就没有未来。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很多著名的女性电影和女性电影人未在本文中提及,欢迎大家来补充。

 

好莱坞篇

在世界电影中心好莱坞之中,女性在电影圈的地位其实一直低于男性,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这一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巅峰时代,女人在电影界的地位十分卑微,在高级管理层中容不下女性,成千部电影中也只有极少数是由女性导演所执导,制片界更是难寻女性踪迹。虽然在编剧、剪辑、服装和化妆等部门缺少不了女性身影,但只要那些在银幕面前以美丽形象示人的女电影明星才能出人头地,即使是女明星也与男明星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她们的片酬要比男明星少得多,即使是今天也是如此,女明星的影龄也很短,一旦过了40岁便成了明日黄花。比利·怀尔德的黑色经典名篇《日落大道》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个过气了的默片时代女明星,在这个冰冷故事的背后,揭开了好莱坞光鲜亮丽背后的腐败面。即使在那个年代有赫本、梦露、嘉宝这样的传世巨星,也难以掩盖女性在好莱坞地位的黯淡。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西方社会充满着政治震荡,女性主义,亦称妇女解放,或简称女性运动,是这段时间的几种激进意识形态之一。而电影也成了这场运动的文化战场,女性运动的成果在电影界是巨大的,虽然今天现代女性主义者仍然为女性们的权力在做着各种抗争,但电影圈随着这场女性运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爱情片、家庭剧、神经喜剧、浪漫喜剧和歌舞片是好莱坞对于女性较为友善的类型,而最重要的类型是女人电影,它通常是家庭通俗剧,强调女明星和“典型”的女性问题,其中包括和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家庭婚姻和事业之间的矛盾冲突。但在利益至上的好莱坞女性电影始终不是主流,好莱坞四杰之中,卢卡斯沉迷于自己所建立的星战帝国之中,斯科塞斯的电影之中充斥着黑帮和暴力这样的男性题材,斯皮尔伯格虽然偶有《紫色》这样的女性题材也是在片中主要诉说种族问题,而科波拉也只把爱情当做电影之中的一道配菜。当然这些好莱坞的主流大导演也不是在女性电影之中毫无建树,科幻巨匠雷德利·斯科特也拍过女性电影经典《末路狂花》,群戏大师罗伯特·奥特曼也在《三女性》之中体验了一把女性忧郁症,库布里克借《洛丽塔》来展现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空虚,连痞子昆汀在《杀死比尔》之中来了一把Cult式的女性运动,而作为现代商业电影新标杆的诺兰也不忘在电影之中加入爱情元素以调动观众的情感。尽管好莱坞也不乏女性经典之作,但女性电影还是边缘题材,它们大多出现在独立电影之中,而独立电影也成了它们的主战场。

在我个人的心目之中,我会将美国女性电影第一人的头衔颁给美国独立电影宗师——约翰·卡索维茨。他的第一部电影《影子》就是以一个有色人种女性丽兹的生活冲突为主线,这部处女作也为卡索维茨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将。而从《脸面》这部描写婚外情对于妻子内心世界冲击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品之中,卡索维茨开始了与自己妻子吉娜·罗兰兹的合作。二人联手为我们带来了《权势下的女人》、《首演之夜》、《葛洛丽娅》、《爱的激流》这样的女性电影经典。在和丈夫的合作过程之中,吉娜两次获得过奥斯卡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也凭借《首演之夜》获得过柏林影后。而卡索维茨也凭借《葛洛丽娅》和《爱的激流》分别在柏林和威尼斯登顶。王家卫也在自己的《重庆森林》之中借林青霞所扮演的女杀手向卡索维茨的《葛洛丽娅》致敬。卡索维茨的女性电影之中,探讨着两性的冲突矛盾背后的社会意义以及人性回归,卡索维茨也多将电影镜头对准那些婚姻家庭遭遇危机的女性,在她们倔强坚强的外表之下,都隐藏着一颗受伤的心灵。

当然说到美国独立电影圈自然不能不提伍迪·艾伦,这位纽约电影的代表在他半开玩笑似的电影之中少不了谈不完的女性话题,女性题材也一直是伍迪·艾伦电影之中少不了的主菜。他所代表的美国知识分子也自然少不了家庭婚姻生活的争辩,和另一半斗嘴玩感情游戏也成了他电影之中不可或缺的章节。在那部喋喋不休牢骚满天飞的《安妮霍尔》之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对知识青年男女对于他们的爱情生活产生这样或那样毫无意义的矛盾与争辩,当然片中机智幽默的台词就是影片的灵魂,而在他们对话的背后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是如此“操蛋”。也就是这样一部小电影,却在1977年奥斯卡奖上击败了卢卡斯的星战军团,我想身为知识分子一员的卢卡斯看完这部电影估计也会抓狂吧。

伍迪艾伦电影之中的女性形象一般都是那些来自于中产阶级或者上流社会,她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可良好的教育并不能解决她们的婚姻情感问题,反而在她们和同样是身为知识分子的丈夫或男友的情感生活之中产生更多的矛盾与冲突。也许是受到了欧洲大陆浪漫气息的感染,在伍迪·艾伦的新作“欧洲三部曲”当中他将以往一贯的辛辣讽刺风格收敛了许多,转而以浪漫细腻的笔触来呈现两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午夜巴黎》也因此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伍迪·艾伦的电影。

当然女性电影自然少不了女性导演的声音,虽然好莱坞不乏凯瑟琳·毕格罗这样成功的女导演,可她的作品更像是出自一位男性导演之手,即使在她最新的作品《刺杀本拉登》之中是以一个女性形象为电影核心人物,但电影之中还是透露出强烈的男性气息。而在好莱坞真正来自女导演的女性声音的代表,出自于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女儿——索菲亚·科波拉,这位曾经是父亲电影之中的失败演员,在转行做起导演之后凭借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为自己在电影界打下了一片新的天空。

大多数人认识她还是从那部让人回味无穷的《迷失东京》开始,在这部气质独特的结构中年危机以及两性情感的电影之中,索菲亚匠心独具地将二人设置在一个被语言孤立的环境之中,略带文艺范的闷骚电影桥段也让众多文青为之倾倒,更不要说女神斯嘉丽·约翰逊的性感演出了。在索菲亚奥斯卡获得最佳编剧之时,她还不忘提及王家卫和安东尼奥尼对她的影响,当然这两位也是在电影界出了名的“闷骚”。

索菲亚的电影之中探讨的是女性在各个阶段所遇到的各种情感问题,从《处女自杀》中五个自杀的少女,到《迷失东京》之中偶有艳遇的美少妇,再到《绝代艳后》中美艳绝伦的玛丽王后,她们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矛盾冲突之中有的走向毁灭,有的走向重生。《在某处》之中主角虽然是一个男性形象,可电影的重心还是放到了他和他不期而遇的女儿身上。在这部讨论亲情与现代情感的电影之中,索菲亚赋予了电影关于现代生活的思考,在女儿的出现之后,男主角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这也是从索菲亚自身出发对于现代社会情感的思辨,这也为她赢来了一座金狮奖。

 

欧洲篇

欧洲一直都是女性电影的主战场,欧洲电影人们似乎对于女性题材有着永远都拍不完的话题,他们对于女性之美的迷恋源自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女性之美的深度挖掘,而伴随着新浪潮电影运动在欧洲各个国家的兴起,关于女性电影之中的性解放以及女权意识也在欧洲社会人文层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法国

伴随着《四百下》和《精疲力尽》的横空出世,法国电影新浪潮正式来开帷幕,作为这场轰轰烈烈的电影运动对于女权运动的响应,新浪潮电影人们的电影之中自然少不了在女性题材方面大做文章。而戈达尔的《精疲力尽》之中的女性形象就已经较之之前的电影作品之中的女性形象就有了很大的突破,而其后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和戈达尔的《不法之徒》之中出现的“两男加一女”的组合,更是在法国引起了一股“3P党”风潮。作为“新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解放运动在电影之中发展的如火如荼,所以我们在后来戈达尔的《随心所欲》之中看到了自愿为娼妓的Nana,以及各式各样思想开放的新女性形象。而在一贯使用“意识流”作为主要叙述手段的阿伦·雷乃的电影世界之中,这种手法也使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蒙上了一层奇幻味道。即使是在梅尔维尔冷峻的电影镜头之下,也要加入几朵美丽的红花来使主角变得更富有人情味。

但要是提到法国女性电影的标杆,不得不提到埃里克·候麦,这位大器晚成的新浪潮代表人物,在戈达尔、特吕弗等老战友早已功成名就之后才逐渐走进大众和电影评论家的视野,他的电影的题材都源自于当代社会男男女女的情感纠葛和心理活动,风格简约,以文学性极强的对白为电影的核心,弱化电影的戏剧冲突。他的电影包括三个经典的系列:(一)“六个道德的故事”,(二)“喜剧与谚语”,(三)“四季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候麦的镜头之下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像你我的生活一样平淡如水,但却又让我们感同身受。有人说看候麦的电影就像是在看这群男男女女在聊天,而这也正是候麦电影的全部。候麦的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法国女人生活中的真实面孔,也是在这种平淡的生活之中,我们体味出法国女人身上如葡萄美酒一样散发出的浓郁香气。

除了新浪潮的这些老一派法国电影开拓者,新一代法国电影人也孜孜不倦地书写着新的女性篇章。比如《圣神车行》的导演莱奥·卡拉克斯,他在鼓捣出这部怪异的作品之前正儿八经拍过《男孩遇见女孩》、《新桥恋人》这样的女性爱情电影,《新桥恋人》还对我们的第六代产生过巨大影响。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这位法国新一代“手册派”导演也为自己的前妻张曼玉打造过一部《清洁》这样的女性电影佳作,并让张曼玉在戛纳摘得影后桂冠。当然还不能不提让·皮埃尔·热内这位打造出《天使爱美丽》以及《漫长的婚约》的法式奇幻爱情大师,在他和他电影之中的奥黛丽·塔图让我们看到了法国女人的另一面。

法国女性电影的辉煌除了源自这些电影导演的灵光乍现以外还要归功于那些银幕女神的出色演出。凯瑟琳·德纳芙、苏菲·玛索、安娜·卡里娜、伊莎贝尔·阿佳妮、朱丽叶·比诺什、奥黛丽·塔图,以及最近红得发紫的玛丽昂·歌迪亚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经典银幕形象。不仅仅靠的是她们的美丽容颜,还有那出色的表演。

 

 

 (二)意大利

提到意大利女性电影大师自然首先得提到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他对于女性题材的深度挖掘的影响力也不仅仅限于意大利,还对世界女性电影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情感三部曲:《夜》、《蚀》、《奇遇》从不同角度深度挖掘出了现代生活之中女性脆弱的精神世界,在情感的表达上的电影语言创新是史无前例的,虽然很多人无法忍受他的电影之中缓慢的基调,但这正是他的用意所在,他想用这样的节奏给观众带来和电影之中人物一样的心理疲倦感,同时通过独具匠心的场景布置,给予观众人物心理上的的暗示,让我们一起进入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红色沙漠》在我看来是安东尼奥尼式女性电影的巅峰,这也是他第一部彩色电影,对于色调的运用很好的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心理暗示融汇到了一起,电影之中每一个场景布置都独具匠心,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的场景环境是联系在一起的,而片名之中的那个“红色沙漠”也是在指女主角荒凉寂寞的内心世界。很多人对于安东尼奥尼的作品都难以下咽,在现代社会习惯了快节奏的观影方式之后,确实难以进入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世界,但一旦找到突破口,就会对这样的电影无法自拔地迷恋,就像他电影之中沉溺于感情泥潭的男男女女们一样。

除了安东尼奥尼,与他齐名的另外两位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和卢奇诺·维斯康蒂也有过十分经典的女性电影代表作。费里尼的成名作《大路》就是以一个可怜的流浪女艺人为电影的主角,在新现实主义手法的表现之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而其后的《卡比利亚之夜》、《朱丽叶于魔鬼》也都是费里尼式女性电影佳作,而维斯康蒂也有《沉沦》、《我们女人》这样的女性电影佳作。《末代皇帝》的导演贝纳尔多·贝鲁托奇也是塑造女性的好手,在他的《偷香》之中也将丽芙·泰勒塑造得倾国倾城。

莫妮卡·贝鲁奇是意大利电影当之无愧的当代电影女神,在朱塞佩·托纳多雷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之中,她以她的性感与美丽征服了电影之中那个情窦初开的男孩,也征服了整个小镇的男人,当然她的美也征服了无数观众,随着她步入国际影坛,她的美丽神话还在继续。

 

(三)英国

英国文坛不乏简·奥斯汀和勃朗特三姐妹这样流芳百世的女性作家,而她们的《理智与情感》、《简爱》、《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也无数次被搬上电影银幕。这样极具英国田园气质的女性小说自诞生之日就受到英国乃至世界的追捧,她们用文字记录着那个时代女性内心的情感纠葛与精神诉求,而那些一次又一次改编自这些女性小说的女性电影,也在利用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手段使这些数百年前的小说重焕生机,在经典之中体悟出当代情感哲学。

英国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是女性电影的能手,在他的《英国病人》、《冷山》、《朗读者》之中都以浪漫大气的电影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一段段波折离奇的情感纠葛,他像是一位电影诗人,为我们在银幕面前朗读着一首首动人的爱情诗篇。可惜他英年早逝,不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电影佳作。

英国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是近些年来在国际影坛风生水起的女性导演,她的《红色之路》和《鱼缸》让她两次获得戛纳评审团奖,而她对于《呼啸山庄》的再次改编也使她入围了威尼斯金狮奖的角逐。《鱼缸》看起来像是出自拉斯·冯·提尔或者迈克尔·哈内克之手,以一个冷静的观察者的视角进入这个问题少女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在镜头之中看到了英国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德国

提到德国女性电影自然首先要提到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这位英年早逝的电影天才离开人世的时候才37岁,但却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他的电影之中不乏暴力,性,同性恋等惊世骇俗的内容,而他的糜烂生活之中也确实被这些性与暴力所包围,法斯宾德却以独具匠心的电影语言让我们接受他的电影世界观,在这些先锋戏剧式的电影之中,我们无不被他的才华所折服。在他离开人世之前,他为我们献出了被电影史铭记的女性三部曲——《玛丽婭·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维洛妮卡·弗斯的欲望》。在这三部电影之中的女性主角都属于弱势群体,这也是法斯宾德电影之中一直关注的焦点,这些出现在法斯宾德真实生活圈中的人物给予了法斯宾德无限的创造源泉。在女性三部曲当中,法斯宾德放弃了曾经的先锋戏剧式叙述方式,而是转以好莱坞经典叙述模式,而在电影镜头语言上也通过大胆的色调运用使得影像极具象征意味。女性三部曲都是以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在描绘这些女性心理深处的同时揭示出二战之后德国社会的腐败面。

除了女性三部曲之外,法斯宾德最被我推崇的女性电影是《恐惧吞噬灵魂》,在这部讲述已经进入暮年的德国老女人与一位黑人外国劳工之间被世俗的偏见所包围的婚姻故事,法斯宾德在这部电影之中使用了一贯的戏剧叙述模式,在单一的场景之中变现人物内心以及与外界之间的冲突,而且在场景布置方面这部电影也显示出来法斯宾德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细腻,每一个场景在推动戏剧冲突的同时又极具心理暗示和象征意味。虽然电影之中女主角遭遇了种种磨难,但最后还是被周围人所接受,这也包含了法斯宾德对于德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怜悯与诉求。

 

(五)丹麦

作为丹麦电影乃至欧洲电影旗手性人物,卡尔·西奥多·德莱叶的电影之中自然少不了女性题材。《圣女贞德受难记》堪称默片时代划时代的作品,在这部描写圣女贞德审判全过程的电影之中,莱德叶使用了大量的人物特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而这种手法也一直被沿用至今,戈达尔也在他的《随心所欲》之中向莱德叶致敬,使Nana的命运与圣女贞德形成呼应。而在《愤怒之日》中的女巫阴影,也被后辈拉斯·冯·提尔运用到日后的《反基督者》当中。德莱叶最为成熟的女性电影当属1964年的《葛楚》,这也是他最后一部导演作品,在这部电影之中德莱叶表达出“女人的爱和男人的工作是一对死敌”这一情感与事业之间的矛盾,这部电影的舞台风格浓郁,有几分小津安二郎的味道,但又极具德莱叶的个人特色,对于情感的细腻描绘堪比安东尼奥尼。

当然比起前辈德莱叶,拉斯·冯·提尔对于女性题材的把握更为独到。从《破浪》开始,拉斯·冯·提尔就开始了在银幕前肆无忌惮地“摧残”女性,一次次打破道德与心理承受的极限,和他合作的女星也被他的极端与偏执弄到抓狂。比约克虽然凭借《黑暗中的舞者》摘得戛纳桂冠,可她在受到拉斯·冯·提尔的“百般折磨”之后再也不想拍电影了,妮可尔·基德曼也在《狗镇》的拍摄过程之中与他产生过巨大的矛盾和他翻脸,虽然贵为戛纳影后制造机,但和他合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世界观永远都是惊世骇俗的,在他电影之中的女性形象也大多都是以一种濒临崩溃的状态示人,在这种高压之下也将人物的内心真相揭露无疑,也将演员的表演压榨至极限。在他最新的三部女性作品:《反基督者》、《忧郁症》和即将上映的《女性瘾者》当中,都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姿态示人,也用德国浪漫主义的方式将女性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电影之中的女性都是他内心的一个代表符号,表现出他内心的世界观与精神压力。

 

(五)波兰

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洛夫斯基是我认为世界上最出色的电影剧作家之一,他的剧作能力是电影万神殿之中数一数二的。他对女性题材的偏爱在他的晚期电影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两生花》在描写两个生活在不同时空之中但几乎一模一样的女性之间机缘巧合似的人生交叉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生命之奇妙这一基耶洛夫斯基电影之中一贯的主题。而在《蓝》与《红》之中,基耶洛夫斯基再利用光影塑造美丽女性形象的时候,也将生命之中的机缘巧遇与苦难展现在世人眼中,让我们体味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性以及生命的波折离奇。每次看完基耶洛夫斯基的电影都会对于自己的生活发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感叹,也曾对自己的生活发出另外一种可能性的想象。生活之中充满苦难,但即使在这些苦难之中,基耶洛夫斯基电影之中的这些女性也是美丽动人的。

波兰电影界人才辈出,而另一位被我推崇的女性电影大师是安德烈·祖拉斯基。虽然他的电影由于强烈的个人化风格和后现代式的电影语言让观众难以下咽,这种完全拒绝普通观众的电影也受到了强烈的争议。和拉斯·冯·提尔相似的是,她们的电影之中都有很多惊世骇俗的内容,这也使他的电影一直都受到波兰电影当局的禁映。从《夜的第三章》开始,他就以恋尸的方式表达女性极端的爱恋,而后的《魔鬼》更是将异端思想肆无忌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个人最为推崇他的电影是《迷恋》,在这部由法国电影女神阿佳妮主演的令人恐怖的爱情电影之中,祖拉斯基通过一个让人恶心的奇异故事讲述了一段婚姻的变奏,阿佳妮所扮演的那个为爱陷入精神世界的疯狂的女性形象也让我久久难忘。1985年祖拉斯基通过《狂野的爱》与法国女神苏菲·玛索走到了一起,虽然很多人说自称祖拉斯基娶了苏菲·玛索之后就从一个电影天才堕落成了一个电影白痴,但这一时期他的这些作品还是保留了他的个人特色。

 

(六)西班牙

西班牙有的不仅仅是斗牛士,还有佩德罗·阿莫多瓦。他同样是一位世界性的女性电影大师,而且更为彻底。从他第一部登堂入室的女性作品《烈女传》开始,几乎阿莫多瓦所有的电影都是关于女性题材的,虽然作为一位男性导演,但是阿莫多瓦对于女性世界的把握是尤为到位和准确的,仿佛他的另一半也是女性一样,在他的电影之中对于女性真实性感的流露与感情波动都是十分到位的。而真正使阿莫多瓦的女性戏剧走向世界舞台的,是1988年的《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这部描写女性精神世界危机的电影也是阿莫多瓦本人最为满意的女性题材的电影之一,同时也深受观众的喜爱,刷新了当年西班牙电影票房的记录。虽然电影之中讨论的是较为严肃的女性话题,但是阿莫多瓦却以一种喜剧的表达方式将这一问题轻松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一做法在他日后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之中得到了延续。

阿莫多瓦的女性电影之中也少不了很多惊世骇俗的虐恋情节,如《捆着我,绑着我》,《对她说》,以及刚刚上映的《吾栖之肤》。这些激烈的虐恋情节不仅仅只停留在影像表面,它更多的是想营造一种激烈的戏剧冲突,在人物之间内心情感的激烈碰撞之中达到阿莫多瓦式的美学诉求。阿莫多瓦的电影色调是十分艳丽的,就像他电影之中那些美丽的女性一样。佩内洛普·科鲁兹也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之中提炼着自己的美和演技,《回归》与《破碎的拥抱》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位性感尤物的内心另一面。

 

(七)瑞典

瑞典电影由于有了英格玛·伯格曼这位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而几乎成了他一个人的象征,伯格曼在他的电影之中除了一贯的哲学思辨以及先锋电影语言尝试以外,也对于女性题材有着自己独到的把握。从他早期的《不良少女莫妮卡》、《处女泉》、《梦》之中,就要对于女性内心抽象世界的细致描绘,而在后来的《假面》之中,伯格曼在也将自己患眩晕症之后的心得体会,转化以先锋的电影语言融汇到两个女人情感交融与沟通之中。伯格曼后期的电影几乎都是以女性题材为主,为我们带来了《呼喊与细语》、《婚姻生活》、《秋天奏鸣曲》、《亚历山大与芬妮》这样的经典之作。在这些电影之中,伯格曼在叙述他对于现代社会婚姻关系之中的女性内心情感波动的同时,将自己的生活哲学融入到其中,这些电影之中有无数经典的情感瞬间值得我们在观影以及生活之中体味,这也是伯格曼的大师气度。伯格曼与老搭档丽芙·乌曼的数次合作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2008年由瑞典导演扬·特洛尔所执导的《永恒时刻》是我近些年来看到的为数不多的优秀瑞典电影之一,在这部讲述20世纪初期一位瑞典女工迷恋上摄影的电影之中,我感受到了久违的伯格曼式电影美学,但它的气质又是十分贴近观众的,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瞬间之中,我感受到了影像对于雕刻时光的魅力。这部电影之中的女性形象,既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无限的怀念,也表现出了女性之美。

 

亚洲篇

亚洲电影一直以缓慢的节拍和细腻的情感著称,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那些关于女性细腻情感以及女性柔美的细腻描绘。在亚洲电影美学体系之中,东方女性之美也是东方文明的一个美丽符号,被无数电影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银幕上呈现。

 

(一)日本

一次我在宿舍观看增村保造的《盲兽》,路过的室友惊奇的发现这部诞生于1969的老电影之中女主角居然那么美,我笑道其实这只是日本电影之中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年代更为久远的日本电影之中的女性就在日本电影大师的镜头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了。但在国内绝大多数观众对于日本电影的了解还是少之又少的。即使现在绝大多数人对于黑泽明这样的名字耳熟能详,但没有多少人真正愿意静下心来看黑泽明的电影,更不要说今村昌平、小林正树、市川昆这样大众未曾听过的电影大师了。如果你真正了解日本电影,你会发现这个国家和我们以往印象之中的那个日本完全是两个国家。而日本电影之中的那些银幕女神,比起那些欧美国家的那些金发女郎,这些东方面孔会给你更强烈的亲切感。

高峰秀子可以说是日电影黄金时期的一个象征,也被认为是日本影坛历史上演技最高的女演员。她和小津安二郎,野村芳太郎、小林正树、木下介惠这样的日本电影大师都有过合作,尤其是她和成濑巳喜男的多次合作堪称经典。成濑巳喜男是日本电影界当之无愧的女性电影大师第一人,能与他与之相提并论的也只有沟口健二。最让广大影迷和电影评论家们为之倾倒的是他的《浮云》,这部电影细致入微地完美表现出了一个战后失意女性波折的情感纠葛,“生命如花一样短暂而又美丽”在这部电影之中得到了完美诠释,而高峰秀子的银幕形象也在这部电影之中达到了美丽的巅峰。几乎所有的成濑巳喜男的作品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与《浮云》的主题相似,无论是他之前的《饭》、《稻妻》、《饭》还是后来的《女人上楼梯时》、《意乱情迷》、《乱云》,都将男女之间在日本生活之中的矛盾冲突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情感纠葛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日本社会的一个缩影。

除了高峰秀子,另一个让我为之心动的日本电影女神是大家也比较熟悉的吉永小百合。初识吉永小百合还是在市川昆的《细雪》之中,在这部让人为之心醉的美丽电影之中吉永小百合几乎将传统日本女性之美发挥到了极致,《细雪》之中有四个性格以及年龄层次不同的女性形象,在她们的身上都从不同层面展现了日本女性独特的气质与美,而吉永小百合所扮演的雪子,更是百花丛中最美丽的花朵。吉永小百合还出演过《天国的车站》、《伊豆舞女》、《海峡》等一系列经典日本电影,她现在虽然以及年过六旬却依然活跃于银幕前面,在2008年还和日本老牌导演山田洋次合作了《母亲》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今敏的《千年女优》之中的那个女演员在很多地方都和吉永小百合的经历不谋而合。虽然时光带着了她的美丽容颜,但她那些美丽的银幕形象将会永远留在观众的心底。

除了这些活跃在主流日本电影之中的明星,像梶芽衣子这样活跃于日本异色电影之中略带Cult气息的异色女星也是我的最爱。在《日本异色电影大师》这本书中她也是以演员身份被收录进该书的两个演员之中全书之中的唯一女性(另一个是出演《杀人拳》系列的千叶真一)。她所出演的《女囚鞋子》系列、《摇滚野猫》系列以及日后被昆汀拿来借鉴于《杀死比尔》的《修罗雪姬》,都从粉红罗曼司剑戟片这一固有日本类型片之中将女权运动的主题融入到电影之中,而她在电影之中也多为代表女性运动形象的化身出现。虽然她出演的很多电影都难登大雅之堂,但却在邪典影迷的心目之中树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二)韩国

韩国电影在新千年之后开始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影坛不容小觑的电影新势力。除了韩国近些年在民主政治上的突破以及经济的兴起以外,一大批优秀的韩国电影人的横空出世也让世界影坛为之震颤。以优雅细腻著称的韩国电影自然也少不了优秀的女性电影。

韩国电影第一次走进国际视野是通过《春香传》这样一部讲述韩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女性形象的电影,《春香传》堪称韩国的《红楼梦》,也在其后数十年间被韩国电影人不断被改编。而其后韩剧《大长今》的热播也让传统韩国女性形象走进国际视野,韩国女性形象也开始随着韩流的入侵而不断深入人心。

当然现在提及韩国电影自然少不了要提朴赞郁、奉俊昊、金基德这样的导演,而他们也对女性题材多有涉猎。朴赞郁在复仇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亲切的金子》当中就塑造了一个复仇女神的形象,而在《蝙蝠》之中又将神父与友人妻子之中的不伦爱情叙述的凄美动人,今年朴赞郁又带着一部女性充当电影主角的《斯托克》回归观众的视野,这也是朴赞郁第一部英语片。韩国悬疑大师奉俊昊也在自己的《母亲》之中,将犯罪片的悬疑以及母子之间的纠葛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金基德则是使用自己一贯的残酷电影语言将自己电影之中的女性在身体和内心上都一次次遭受着摧残。从早期的《漂流欲室》、《坏小子》到《收件人不详》、《空房间》,再到后来的《时间》、《圣殇》,这些电影之中的女性无不都遭受心理以及身体上的压抑与折磨,这些受伤女性的背后,也是金基德对于韩国社会高速发展之下的层层伤疤的揭示。

提及韩国女性电影,不得不提李沧东和洪尚秀。李沧东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电影导演,他电影的主角也大多是以女性为主,他的电影之中充满了现实的残酷与人生的苦难,而在他的电影之中却用诗一样的电影语言叙述着这些痛苦中的人们。《密阳》之中失去丈夫又再次失去儿子的不幸少妇,《绿洲》之中先天残疾的“公主”,《诗》之中遭遇外孙参与强奸案的老妇人。这些在李沧东电影之中遭遇苦难的女性,却在李沧东的镜头之下显示出了生命顽强坚韧的美丽,无论生活之中遭遇什么,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洪尚秀堪称韩国作家电影第一人,他的电影真的让人感觉仿佛这是亚洲的“候麦”,他的电影也以简约风格为主,多以单一的场景和大量的人物对白为电影的主心骨。洪尚秀的电影里面探讨的基本上都是说不完的男女话题,从他的处女作《猪坠入井的那一天》开始,就在叙述两性关系的同时将作家的创作困境夹杂于电影叙事之中。虽然他的电影大多以轻喜剧为主,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从他的电影之中感受到创作之艰辛以及生活的无奈。洪尚秀对于女性题材的把握也是十分独到的。无论是《处女心经》之中那段美好的破处经历,还是《女人是男人的未来》之中的三角恋,都以平易近人的电影语言和匠心独具的电影格式将一个又一个和我们生活相近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看他的电影,就好像是在看几个韩国朋友在那里聊天一样。

 

(三)华语地区

中国电影一直以来就有很多出色的女性电影出现,早在吴永刚的1934年的经典之作《神女》之中,就由30年代著名女星阮玲玉塑造了神女这一铭刻于中国电影史经典女性形象,那个思潮踊跃的年代之中,女性在电影之中大多都以进步形象示人,是代表新文化新女性的银幕象征。在这些女性形象背后,是对于传统封建思想对于女性禁锢的抗争。费穆的《小城之春》,堪称华语电影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直到今天它的经典魅力依旧影响着后来的无数中国电影人。小城之春之中以玉纹这个传统中国女性为电影核心,在塑造她内心世界的情感波动过程之中,将中国人传统道德美学和那个年代新的女性思想融汇到了一起,那城墙上的几个人和几堵墙也成了中国电影人永恒的记忆。2000年田壮壮将《小城之春》翻拍,在保留了费穆大师原来的电影神韵的基础之上,也融入了自己的电影风格,虽然在经典程度上无法和老版相提并论,但也值得一看。

华语电影大师侯孝贤除了对于台湾乡土人情的无限深情以外,也对女性题材有着独特的偏好,在他的女性电影之中透露出侯孝贤特有的电影气质。侯孝贤的第一部女性电影,应该从《好男好女》说起,这部电影以蒋碧玉的个人传记为蓝本,叙述了《悲情城市》之中没有说尽的“二·二八”事件给予那个时代的台湾人留下的记忆。其后的《再见南国,再见》之中,伊能静又再次加盟,她在电影之中流露出的忧郁气质也让人印象深刻。侯孝贤最被我推崇的电影是《海上花》,这部以青楼女子为叙述中心的电影之中,以单一的场景变化作为戏剧舞台,配合昏黄的色调以及幽怨的配乐,让我仿佛是在听一出昆曲的感觉,电影之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都值得我们再三回味。《千禧曼波》算是侯孝贤对于现代女性的一次准确触摸,这部电影细腻的描绘出了千禧年之时一个女人的情感心理波动,犹如曼波妖娆的节奏一般让人心醉,电影开头的那个长镜头搭配林强迷幻的音乐,让舒淇身上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聂隐娘》是今年侯孝贤的第一个武侠尝试,我们也对于聂隐娘这个女侠形象抱有期待。同样出自宝岛台湾的李安也一直以对于细腻的情感把握著称,在《理智与情感》、《饮食男女》之中我们分别从东西方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两种文化下两种不同女性的差异与相同之处,而《色戒》之中李安对于情欲与女性情感的把握也是华语电影人值得学习的。

在香港电影圈之中,王家卫始终都是一个难以复制的电影符号。在他的电影之中有着对于安东尼奥尼一贯的电影美学的移植与继承,王家卫的电影不能完全成为女性电影,但是我们不能在提到女性电影之时忽略掉王家卫电影之中的女性形象。从《阿飞正传》开始,王家卫就已苏丽珍这个特有的女性形象在他的电影之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无论是《花样年华》还是《2046》,就连《一代宗师》之中的宫二身上,我们也仿佛能闻到苏丽珍身上的味道。虽然王家卫电影之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但我们永远铭记的女人只会是苏丽珍。

许鞍华是华语电影圈为数不多的优秀女性导演,她的电影十分生活化,电影语言十分朴实,在她的电影之中没有什么华丽花哨的电影镜头,只有语重心长平易近人的生活描述。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女性电影之中的女性也多是以步入中年或者年龄更老的女性为主,以和她年龄相仿的这样一个女性视角,注视着这个世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女人,四十》以一个普通女人的视角,讲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也让我们体味到真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之间的感动。《桃姐》更是这样一部平平淡淡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丽以及人间真情。

张艺谋在开始走上商业道路之前,一直都是拍女性题材的电影为主。在他处女作《红高粱》之中,巩俐所扮演的我奶奶这一女性形象,代表作一个那个时代的思想解放,以性解放的方式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而在这部电影之后,张艺谋和老搭档巩俐为我们献上了《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一系列女性电影佳作。而他的《一个都不能少》、《幸福时光》、《我的父亲母亲》也都是以女性为电影的核心人物。他的这些电影之中的女性都是受到压迫或者苦难的形象,从一个层面表达出张艺谋对于女性解放以及更高层次的人性解放的呼唤。我最喜欢的张艺谋电影是《有话好好说》,虽然这不能称之为女性电影,但是电影之中安红的女性形象也表达着新时代女性思想的开放。

第六代中国电影人之中也少不了这样的女性题材,而娄烨一直都是叙述男女之间纠葛情感的能手。从《苏州河》、《紫蝴蝶》、《颐和园》再到今天的《浮城迷事》,都是讲人物的情感纠葛融入到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之中。而在贾樟柯的电影之中,赵涛从《站台》开始就成了贾樟柯的御用女演员。从赵涛扮演的女性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贾樟柯的一直乡土情怀。李玉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女性导演,但作品的质量还只能用一般来形容,但至少她的电影还算属于说事的那种电影,还是期待她日后能够有所突破,至少现在看来她的电影要比李少红的电影强多了。

 

女人是中国电影的未来,也是世界电影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