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数自汗、盗汗原因与治疗

 紫侠 2013-03-17
 
    汗作为病的一个症候,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多有其它伴发症状,甚至以其它症状为主,所以在中医临床中,并不以本证为独立的病名。生活中却很多人因自汗、盗汗而烦恼,去医院查检、化验却一切正常,要不判定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大家不妨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认识了解。 

自汗是指人体不因服用发汗药或剧烈活动、天气炎热、衣被过厚等因素而动辄自然汗出者,以时时汗出,动则益甚为特征。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简而言之,自汗是不因劳动,不因发汗,而汗濈自出;盗汗是夜寐窃出,醒则汗止。所以,两者有一定的区别。

中医认为其病因:1、一切杂病,热势过甚者,津液被蒸,必自汗出;2、阳虚不能卫外,腠理失于固密,故见自汗;3、诸虚痨瘵,咳嗽吐血,阴气大伤,阴虚者阳必乘之,故卧则盗汗;4、大病之后,阴阳两伤,新产妇人,气血交损,常见自汗、盗汗。也就是讲中医认为,自汗多由身体虚弱或久病体虚,以致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津液外泄。营气和卫气,营行脉中为卫之守,卫行脉外为营之使,营卫和则营阴不致外泄。若因素体薄弱,或病后体虚,营卫不和,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则发生自汗。肺主气属卫,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汗液自出。又若体虚外感风邪,营卫失和,表卫不固亦可引起自汗。而盗汗之病因病机在于阴血不足,阴不敛阳。一是阴虚火旺:心主血,肾藏精,精神过用,亡血失精,或邪热伤阴,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精被扰,外泄而为盗汗;二是心血不足:汗为心液,劳心过度,或失血过多,心血不足,血不养心,阴不敛阳,心液外泄而为盗汗。

自汗、盗汗的证候:如风邪伤卫,表气虚者,见汗出恶风,脉象浮缓。如热邪传里,阴阳热盛,其症日晡发热,蒸蒸汗出,大便燥结,脉沉实或洪数。如风湿相搏,则见身体疼痛,时自汗出。若中暑热者,则身热自汗,脉虚气短。若阳虚不能卫外,腠理不固,其症身形畏寒,自汗,脉迟而缓。如房劳伤肾,真阴不足者,手足心热,夜寐盗汗,或咳嗽失血,脉细而数。如病后气血俱虚者,其症面黄食少,身体倦怠,常自汗出。新产妇人,血出过多,阴虚阳浮,则汗出不已。

治疗方法:

1、调和营卫法:适应于风邪伤卫,表虚自汗。法宜桂枝汤,桂枝9、白芍9、甘草6、生姜9、大枣12枚(打碎)。

2、清热生津法:适应于阳明热盛,蒸蒸汗出。方用生石膏50、知母18、甘草6、粳米9、人参10

3、固表祛湿法:适应于风湿相搏,身体疼重,自汗出者。法用防己黄芪汤,防己12、黄芪15、白术9、甘草6

4、清暑生津敛汗法:适应于中暑热甚,脉虚身热,气少汗多。用生脉散,人参9、麦冬9,五味子6

5、固卫实表法:适应于阳虚不能卫外,腠理不固,身形畏寒,常自汗出。方如黄芪建中汤,黄芪9、桂枝9、白芍18、甘草6、生姜9、大枣12枚,甚者可加附子。

6、滋阴敛汗法:适应于肾阴不足,夜寐盗汗。方如大补阴丸加龙牡,熟地、知母、黄柏、龟板、猪脊髓、龙骨、牡蛎。

7、益气安神敛汗法:适应于气阴俱虚,睡眠不宁,夜间汗多。方如柏子仁丸,人参、白术、柏子仁、浮小麦、牡蛎、麻黄根、半夏、五味子。

8、滋阴泻火法:适应于阴虚相火过旺,便结汗多。方用知柏地黄丸。

9、益气补血法:适应于大病后阴阳两伤,气血不足,面黄食少,倦怠,时自汗出。方用人参养荣汤,人参6、茯苓4、白术6、甘草3、归身9、熟地9、白芍18、黄芪12、肉桂3、五味子4、陈皮6、远志6、生姜3片、大枣2枚。或用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炙甘草、五味子、枣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