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女人——行为经济学探讨

 谢楚军 2013-03-18

温馨提示,不是学术论文。

既然不是什么学术论文,为什么要论呢?呵呵,因为有关女人方面的文章很难写,难就难在个人的主观情绪干扰,一旦写文章有主观情绪干扰,观点就不可能公正。所以,为了尽量排除主观情绪干扰,就以写论文的标准来写女人,立足于基本的事实,以事实说话,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作出一些合乎逻辑的演绎。

我每次从城里回住地的公交是城郊公交,所以离乡下终点站越近,车上的人越少。就在公交离终点站只有几站路时,由于中途不断有人下车,车里站着的人就不多了,即使站着,也很宽松,丝毫没有在市区高峰期挤得喘不过气的情形。

且说前天,公交车离终点站只有几站路的时候,车上站着的人与往常一样稀稀拉拉。当公交车在一个站台停下来,下了乘客,空出了一个位置,两位年纪40多的妇女不约而同地去抢那个空位置。我清楚地看到两位妇女可能都感觉到了座位面临竞争,所以又不约而同地加大了争抢力度,当两个身躯接近座位时,我都感觉到了她们强烈的碰撞。最后,一个胜出坐了座位一个尴尬地站在位置旁边。

我不知道车厢内其他乘客看到那一幕是怎么想的,就我个人来说,觉得是行为经济学的经典素材。我首先想,离终点站只有几站路了,不到十分钟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在宽松的车厢内即使站着也就是一下子的事情,何必那么去丢面子呢?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只要稍微有些理性,都不会做出那样匪夷所思的行为。

然而经济学又是将人的所有行为——理性的、非理性的,作为研究对象,以上看上去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经济学背景呢?

我个人认为,女人之所以那样非理性,是长期的艰难的生存压力导致的习惯。我作出这个判断并非仅仅是因为在公交车上的那一幕,而是立足于过去观察过的很多事实。我从小生活在乡下,经常看到一些女人之间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估计那些不愉快的损失远远超过自己所要争取的,但她们就是不去理性选择,似乎习惯性地选择得不偿失。

虽然在外人看来是得不偿失,但是当事的女人们也许觉得值得,不然他们不会去作出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行为。那么就不妨分析导致她们闹不愉快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是什么。结果一分析,发现既不是所谓的精神信仰,也不是所谓的学术争论,也不是什么大的产权纠纷,更不是什么刑事案件,尽是与基本生存资料相关的陈芝麻烂事。这说明,因为生存压力大,所以锱铢必较。假如人人都有满意的收入,没有生存压力,谁会劳神去计较那些陈芝麻烂事呢?

女人生存压力大于男人,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存在,这有很多历史资料可以证实的。典型的就是古代的纳妾,如果一个女人没有丝毫生存压力,谁愿意去做妾呢?

由于长期历史形成的习惯,所以延续到现代社会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其实是理性的非理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