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宋代)

 sunv902 2013-03-19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宋代)  


运城临猗妙道寺双塔

 

年代:北宋熙宁二年(1069);形制、特点:双塔均为方形七级仿楼阁式密檐式砖塔;现状:塔刹缺失

临猗 古塔——山西塔之四十四 - 塔魂 - 塔      魂

图片:耶律一溜烟/摄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妙道寺双塔。双塔位于临猗县城北隅双塔学校内,据《猗氏县志》及两塔碑文载,两塔创自隋唐间,宋代重修。此处历为寺院,先后名为"妙道寺"、"双塔寺"、"雁塔寺"。明太祖洪武年间置僧正司于寺内。两塔东西排列,相距50余米。双塔之门,对向而立,俗称西塔为"白蛇塔",东塔为"许仙塔"(塔之七层画有许仙像)。每年七夕,有"双塔交影"之称。又因双塔上雁巢丛结,黄昏时小雁环飞,故亦称雁塔。

  双塔分东西,相距五十余米。双塔之门对向开辟。东塔座东向西,砖灰结构,方形七级,高约四十余米。一层西面壁有拱状券门,塔中为佛龛,以上均为实心柱。一、二层密檐下为砖雕四铺作斗拱,三至七层均为迭涩伸出或收刹密檐。五、六、七层,四面均有四根隐形倚柱,支撑在檐下,在此三层西面的倚柱中,各饰有一隐形拱状券门和两个横棂窗,造型非常美观。

  西塔,座西向东,砖木结构,方形七级,塔形为仿楼阁密檐式。塔体一层东面,壁有拱状券门,直通塔内,一层由外壁、走廊梯级、塔心柱三部分组成,可顺时盘旋而上,直至二层。二层以上为中空,直通塔顶。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塔刹毁坏。相传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第七层内原有画像),称许仙塔。每年的七月,白蛇与许仙相会,夜深人静,月明如昼,双塔之影在月下交融,象征夫妻团聚,因有双塔交影之称。双塔上雁巢甚多,黄昏时小雁环飞,故亦称雁塔。北门外原有一青蛇塔,今已不存。

  临猗双塔,不仅年代久远,而且在建筑学上,有着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双塔的建造,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当地日月出没的时刻和方位,巧妙地规划了两塔的布局。每逢农历三月十六和七月十六的早晨,正月十四和九月十四或十五的傍晚,日出月落或月出日落时,日月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照射双塔,使两塔分别产生的倒影,在两塔中心连接线上交合在一起,“日光月光同时照,东塔西塔影相交”,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所传说的“双塔交影”的奥秘。双塔不仅建筑独特,而且雕绘画艺术非常精美,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关于临猗双塔的建筑年代

 

     《猗氏县志》和明万历年《补修浮屠记》碑文载,创建于隋唐年间。但一九九五年四月清理西塔地宫时,发现有《大宋河中府猗氏县妙道寺创建安葬舍利塔地宫记》石碑中记述,葬时为北宋熙宁二年(1069)。据此,临猗双塔应为宋代建。

       

 

关于双塔寺

 

  双塔寺在北宋前名“永福院”,宋代名“妙道寺”,明康熙年间更名为“雁塔寺”,后又名“双塔寺”。历代寺院佛殿巍峨,雄伟壮观,佛像楼亭,钟声洪震,诸僧数千,香火不断,实为猗氏一大名刹。千百年来,沧桑变迁,今寺院已毁,仅存双塔。 

 

 

 临猗双塔赏析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双塔全景图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临猗妙道寺双塔东塔   作者:zetsubou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临猗双塔(西塔)  作者:Cui Jinze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双塔局部  作者:99

 

以下图片为耶律一溜烟摄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中华名塔:山西临猗双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