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断性炎性疾病。多见于男性,好发年龄在25-45岁之间。病因不十分明确,寒冷、潮湿、饮食、代谢障碍以及感染都可能和本病有关,尤其是吸烟对本病的发展和预后关系很大。 有哪些症状?
1,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见,尤其是左侧下肢。 2.初起时患肢有乏力、寒冷的感觉,皮肤苍白、发绀或有雷诺征,行走时小腿肌肉疼痛或痉挛,休息后症状减轻,并进行性加重。 3.做肢体位置试验,将患肢抬高45°时,疼痛加重,足及小腿皮肤苍白或呈蜡黄色;放低后疼痛减轻,皮肤颜色恢复缓慢或青紫色,表明患肢供血不足。 4.足背动脉跳动减弱或消失,足趾可出现局部红紫或坏死性溃疡,严重者可有足趾及踝部的坏死而造成残疾。 5. 病程数月或数年不等。 如何治疗?
丹参60克,银花60克,当归60克,益母草30克,玄参30克,红花20克,石斛20克,穿山甲15克,桃仁15克,牛膝15克,甘草10克。 *剧烈疼痛,加全蝎12克,蜈蚣3条,土鳖虫15克,地龙干20克,乌梢蛇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川楝子10克; *热炽盛,加黄芩30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虎杖30克,连翘20克,菊花15克; *湿重,加薏苡仁30克,赤小豆20克,车前草20克,土茯苓20克,泽泻20克; *下肢凉,怕冷,加附子10克,肉桂10克; *水肿,加黄芪10克,防己10克; *气血两虚,加黄精15克,熟地15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未溃,患处发凉麻木,肤色苍白或青紫,选用解毒洗药。 外用药
1.初期红肿未溃,仅有疼痛时,可用甘草油或金黄膏外敷,或用红灵酒外涂。 2.已溃,脓腐较多,外掺五五丹,外盖黄连膏;待其脓腐渐少,呈现红活新肉,脓腐尽除,外掺生肌散,外盖生肌玉红膏。 有哪些单验方?
1.赤小豆60克,红枣5枚,红糖适量,煎水代茶饮,每日1次。 2.当归15克,独活30克,桑枝30克,威灵仙15克,水煎待温熏洗,每日1次。 3.生石膏250克,桐油100毫升,将石膏研成细末,用桐油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包扎好,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特别提示
1.患者的衣服宜宽大、保暖,不得过小过紧,以免影响血液运行,更不可使患肢受寒。在冬季或工作时.患者应准备特制的棉衣、棉袜、棉鞋,以保温患肢。不宜进行局部热敷,以免因组织需氧增加而加重缺氧。 2.避免外伤。 3.从事长时间固定体位工作的患者,应有一定的工间休息,以松弛一下被压迫的肢体血管和肌肉组织,防止事故发生。 4.患处应经常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以保持清洁。 5.戒烟。 6. 除有严重组织坏死、剧烈疼痛的患者外,均应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可配合肢体高举和下垂运动,方法是让患者躺平,抬高患肢至45°,堆持1-2分钟,然后两足下垂2-3分钟,同时两足和足趾向上、下、内、外各运动10次,再将患肢放平休息2分钟。如此依次活动5回,每日数次,但坏死期禁用。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皮肤科病诊治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