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贴]帖木儿汗国vs明朝 实力对比

 胡宝勒德 2013-03-19
[转贴]帖木儿汗国vs明朝 实力对比
黄金阿斯兰 于 2011/1/27 22:36:1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网上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中国明朝vs帖木儿汗国,帖木儿汗国会完败。其实对于一个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来说,这个说法是非常搞笑的,因为两者的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首先是简单介绍一下双方的君主: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帖木儿(Tamerlane或Taimur)(1336年-1405年)出生于西察合台汗国的一个突厥化蒙古贵族家庭,是成吉思汗的第七世子孙。“帖木儿”在蒙古语中意为钢铁。其父亲是蒙古察合台
汗家族的四个千户之一的爱弥尔· 塔剌海,其母亲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妻子是西察合台汗国合赞汗的女儿。帖木儿家族为巴鲁剌思部,属于尼伦蒙古部族。

帖木儿汗国首都为撒马尔罕,后迁都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鼎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今天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1507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部族。在帖木儿汗国的建立过程中,当时所有强大的帝国无一能够迎其锋芒,帖木儿通过三十多年的征服战争,建立了一个首都是撒马尔罕,领土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其势力范围更是囊括了半个欧亚大陆。
帖木儿在整个欧亚非大陆上散布着蒙古人的恐怖。1396年,奥斯曼土耳其在蒙古金帐汗国骑兵的帮助下,以强大的骑兵和火器在保加利亚重创了神圣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与法国联军,被公认为当时欧洲最强的军队,可是帖木儿却在一天之内就把它杀得全军覆没。一个世纪以前,埃及马木留克骑兵曾经在巴勒斯坦击败过当时所向披靡的蒙古远征军的留守部队,可是帖木儿却在一年之内就把埃及人痛击两次。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所建立的四大蒙古汗国,现在已经有三个(察合台、伊儿、金帐) 臣服于帖木儿,而剩下的一个元帝国也早就自行崩溃了,只剩下一些互不隶属的部族在蒙古高原上互相争斗。

 帖木儿是世界史上著名的伟大征服者,他一手缔造了帖木儿汗国,梦想成为成吉思汗第二。而实际上,他所击败的对手,比成吉思汗所打败的对手要强得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下帖木儿的几个主要对手。

 巴耶塞特一世(大约1354年140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著名的军事统帅,别称 雷霆; 他的执政时期是从1389 年到1402年。

他在位期间征服了塞尔维亚,大败以匈牙利骑士为主力的欧洲十字军,围攻君士坦丁堡,堪称一代名将。

然而他却在安卡拉之战被帖木儿打得全军覆没,连自己也被俘虏。

帖木儿只是想恢复他的藩属领地,并没有过分消弱奥斯曼帝国,他把土耳其的旧领地平均分给了巴耶塞特的四个儿子们,至于巴耶塞特本人。有些当时的报告指出帖木尔将巴耶塞特拘禁于监牢内,作为战利品看待。同样地,关于巴耶塞特牢狱生涯的故事有很多,包括有一个故事描述帖木儿将巴耶塞特当作脚凳使用。另一篇文章更描述帖木儿要巴耶塞特的塞尔维亚妻子于他的朝臣面前裸体地跳舞。但是,这些描述都被认为是不真实的。帖木儿的朝臣写到巴耶塞特受到极佳的照料,帖木儿甚至为巴耶塞特的死而哀痛万分。因为他毕竟是一位对异教作战胜利的英雄。

 脱脱迷失(?-1405年),蒙古白帐汗国最后一位君主,斡儿答后人。

脱脱迷失最早是1376年出现,当时想推翻白帐的兀鲁思汗,多次被击败,逃入河中,得帖木儿帮助,成为白帐汗国之君,还得到讹答剌城。

1380年,莫斯科公国打败大帐汗国之后1年,脱脱迷失要求罗斯公国重新臣服,被拒绝,1382年他占据喀山城,打败原金帐汗马麦,与罗斯公国,两帐汗国合并,版图由巴尔喀什湖至克里米亚。

可是他后来与帖木儿闹翻,于1383年命东伊朗人铸并命于钱币上,1385年派使者到马木留克王朝,同年以五万人入侵伊儿汗国,取大不里士,在高加索的亚美尼亚抄掠,当时帖木儿准备合并阿塞拜疆与波斯入他的帖木儿汗国中,脱脱迷失在1385年入侵河中,兵临布哈拉,1386-87年袭击达吉斯坦并再次入侵河中,帖木儿大举反击。       1392年,帖木儿于讹答剌出发,集结20万人,召开库里尔台,4月,行至萨雷河,5月行至乌拉尔河,6月18日,双方于现在伏尔加河中游萨马拉的古比雪夫的昆都尔察河谷大战。脱脱迷失大败,帖木儿后来立两位术赤系的后代:帖木儿·忽都鲁特与额地该。      1394年,脱脱迷失再次入侵高加索,在设里汪与打耳班一带抄掠,帖木儿在1395年2月行至达吉斯坦,4月至捷列克河,4月15日开战,这次帖木儿摧毁萨莱,他本人追踪脱脱迷失至伏尔加河中游,帖木儿命 兀鲁思汗之子恢复秩序,帖木儿军至梁赞后回军。

 德里苏丹国,当时印度的强大势力,被帖木儿所败,陷入分裂。

 埃及马穆鲁克:马穆鲁克(Mamluk、Mamluke、Mameluk、Mameluke,又名马木鲁克、马木留克、马木路克),中世纪 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式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布尔吉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曾经击败过旭烈兀的蒙古西征军,止住了蒙古人往非洲扩张的脚步。

马穆鲁克骑兵堪称是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骑兵之一,是当年威震欧洲世界的萨拉丁的王牌,即使到了近代,伟大的拿破仑也给予他们极高的评价。

然而他们,却也败在了帖木儿的手下。

 下面再看看看明朝朱棣的主要对手:

 建文帝:这个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建文帝的军事能力在我看来无限接近于0……关于他没什么可说的,真的没……

 北元:蒙古人结束了对中国近100年的殖民统治,当时东亚地区的蒙古人正处在衰弱期,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名将。然而即使面对如此衰落的北元,朱棣也很少能够杀伤敌人,总是被游牧战术弄的疲于奔命。出动数十万大军,每每只能斩杀数百人……事实上,北元的蒙古人如果不内斗,足够有灭掉两个明朝的实力。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帖木儿汗国,曾经击败过横扫东欧的金帐汗国,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以及拥有最精锐骑兵的马穆鲁克。另外察合台汗国跟伊儿汗国也是被其所灭。帖木儿一生征战四十余年从无败绩,天下无敌。被称为十五世纪地球最强武力

 中国明朝,不知道该怎么说……

 在火器和科技方面,明朝和这些世界强国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当中亚、西亚、东欧的蒙古人和突厥人使用射程数公里的火器时,中国人还在使用有效射程仅10米的三眼神器。中国的火绳枪还要葡萄牙人手把手的教,但还是造不出来。明朝的火器都是仿制西方的东西,但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连仿制都无法成功,但又非常依赖火器,怯于打白刃战。就拿冶金来讲,中国人使用生铁、熟铁极少,而火枪的枪筒必须用熟铁或钢来锻打,这就使得中国人极为为难,最后不得不放弃。

 然后来说下两位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水平。这些看似与战争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却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帖木儿:很多中国人以为帖木儿是个很野蛮的征服者。帖木儿是中亚的贵族,也是一名伊斯兰信徒。帖木儿本人即有相当的文化素养,精通《古兰经》教义,善于利用宗教争端进行诡辩,并假托伊斯兰圣战之名,攻城灭国、侵略掠夺,所到之处,除穆斯林能够幸免于难,其余异教人士皆惨遭屠杀,常以人头塔的形式立威于敌国,很受伊斯兰激进分子及宗教狂的推崇,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民众因宗教而团结在帖木儿周围,聚起铁骑无数,甲兵万千;敌国因宗教问题而割裂内乱,国势堪危、风雨飘摇;继十字军东征之后,宗教成为战争的最大诱因,假托圣战 之名,正是顺应了当时的时势需求,师出有名具有较大的号召力及凝聚力,也易于安抚被占地区的民众。

 朱棣:一个篡位者,在正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民众眼里,朱棣怎么说都是不光彩的。那些士大夫阶级们更是视朱棣为反贼而朱棣上位后,也没有积极的拉拢人心,反而大肆残害读书人,方孝孺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顺便说一下,帖木儿本人的武勇也是很强的,曾亲自轻甲薄胄、单骑只枪挑战花刺子模的苏丹优素福,并将其围困而毙。

而他的名言 十个誓同生死的勇士,足以笑傲心怀异志的百万大军更是将他的英雄气魄展现的淋漓尽致。

 网络上看来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帖木儿征明不会成功。也许是从小教育出的毫无根据的民族自豪感让大家认为华夏民族在古代史中一直是遥遥领先的强国大国。从中外许多历史学家 (特别是较中立的西方史学界)的研究著作看,大家小看了帖木儿汗国。

 那些觉得帖木儿必败的人他们的观点,主要是以下几条:

1.路途遥远,补给困难,地形气候恶劣。

2.帖木儿帝国根基不稳。

3.明军以逸待劳,有长城守护,而且火器先进。

4.帖木儿帝国的军队不如明朝精锐。

      1.帖木儿征明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策划已久的计划。甚至可以这么说,帖木儿之前的那些征服,都是为了为征明而作的准备。

为了防止远征计划的机密泄漏,1404年冬天,所有外国人都被勒令离开撒马尔罕,其中也包括克拉维约大使。虽然如此,但通过分析帖木儿此前的一些言行,我们还是可以猜测出他的大致进军计划:若初期的外交、间谍和军事行动都 不顺利,就实行缓策,夺取蒙古斯坦,等待援军,再图攻明;中策,占领蒙古斯坦,直入河西走廊,夺取关中地区,先巩固陕甘宁,再等援军,徐图中原;急策,若北元和蒙古斯坦积极配合,明军又不堪一击,就沿黄河长驱东进,截 断大运河,与北元围攻北京城。黄河流域已定,再图江淮,因为那里河流纵横,不适合他的重骑兵运动。要找个中国青年(最好是穆斯林),宣传他是出逃的朱允炆,立他为中国皇帝(当然是傀儡),以与朱棣对抗。此外,还要积极策反明军中的蒙古人、回人、知识分子(他们普遍对朱棣不满)这三类人。

 而事实上贴木儿想的太多了。。

如果他早要知道明军的水平恐怕连准备也不准备了。。

 看看帖木儿的战略机动范围,他从基地撒马尔罕出发,征伐奥斯曼突厥和马穆鲁克,跨越2500公里的地域。如果从撒马尔罕向东,沿着古丝绸之路行进 2500公里,就已经到了西安。可见帖木儿的军队是有能力远征中国的。

至于气候地形的话,帖木儿在沙漠打过,在罗斯地区打过,在印度打过。那些地方的地形跟气候,比中国不知道恶劣多少倍。帖木儿在这些地区都取得了大胜,所以说地形气候真的不是问题。

     2.觉得帖木儿帝国根基不稳的人,理由是帖木儿死后帝国就四分五裂了。而实际上,帖木儿帝国的分裂是因为他的子孙内斗而导致的,帖木儿在世的时候,以伊斯兰教的狂热信仰统治人民,被视为真主在世,在伊斯兰世界拥有崇高的威望。即使在他死后帝国分裂,还能开创统治印度好几百年的莫卧儿王朝。

而说到明朝,我还真觉得朱棣的王位不稳。元时回回遍天下,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四川等地的穆斯林和蒙古人都是潜在的威胁;建文帝生死不明,有种说法是远逃至海外,说不定会有人把帖木儿当成是建文帝请来的救兵(帖木儿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计划);知识分子对朱棣极其不满,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为帖木儿出谋划策。

     3. 明长城的防御能力实在是很让人值得怀疑,瓦剌和女真能轻松搞定的事,帖木儿自然不在话下。黄河也不算什么,水量还不如印度河,印度河都没拦住帖木儿。

而且帖木儿的军队是大量装备火器的……

     4.帖木儿的军队吸收了周边各个地方武装的长处,以西亚的铁甲重骑兵为核心,以中亚轻骑兵为辅助,甚至从奥斯曼突厥人那里学来了制造火绳枪和火炮,是当时兵种齐全的混成部队,而且还从印度带来了战象……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这样记载: "仅只比明王朝晚一年,在中亚兴起的帖木儿汗国,正决心恢复蒙古帝国东方的故有版图。一四○四年,靖难之后结束第二年,帖木儿大汗从他的首都撒马尔罕;出发东征,进攻中国。不料在中途逝世,军事行动中止。如果帖木儿不适时的死,根据已知的资料推断,以明王朝以那残破的力量,势将无力抵抗。一个新的异族统治,可能再现。"

 洪武二十六年,把全国划分为17个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即军区):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广东、广西、辽东、河南、云南、贵州、大宁、万全都司,以及后改设的北平行都司、陕西行都司、福建行都司、山西行都司、中都留守司等。如果帖木儿来犯,能够及时进行有效抵抗的,只有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两个军区。

明朝边军实行卫所制,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陕西都司下辖20卫:西安左护卫、西安右护卫、西安中护卫、西安前卫、西安后卫、延安卫、绥德卫、平凉卫、庆阳卫、宁夏卫(明中期以后分为宁夏前卫、宁夏中卫等)、临洮卫、巩昌卫、西宁卫、汉中卫、凉州卫、庄浪卫、兰州卫、秦州卫、洮州卫、甘肃卫、山丹卫,以及凤翔千户所、金州千户所等几支小部队。另有西河中护卫,后改云南中护卫,调离陕西。永昌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山丹卫后来调给陕西行都司,陕西都司于是还剩下15卫2所。

陕西行都司本来只有3卫3所:甘州卫、肃州卫、镇番卫、镇夷千户所、古浪千户所、高台千户所,洪武十二年后分甘州卫为甘州左卫、甘州右卫、甘州中卫、甘州前卫、甘州后卫,共五卫,又从陕西都指挥使司调来永昌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山丹卫,合计12卫3所。

  综上所述,帖木儿要对付的明军一线兵力共计27卫5所,满额总兵力约15万5千人。二线兵力为山西、河南、四川都司,山西都司7卫5所,河南都司12卫6所,四川都司14卫3所,共计33卫14所,满额总兵力约20万人。其余部队距离太远,很难在半年内赶赴陕西、甘肃前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字均为理论最大值,而且我把所有的都视为千户所,而没有考虑百户所的情况。明末兵力往往不及满额兵力的三分之一,支粮则有,调遣则无。比敌骑深入,战守俱称无军。即见在兵,率老弱疲惫、市井游贩之徒,衣甲器械取给临时。明初的情况应当好很多,但问题依然存在,且一般性伤病、换防、屯田造成的减员势所难免。错,历史没有如果,这样的对比也没多大意义,因为明朝的实力和帖木儿汗国相差实在太悬殊了,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明朝最强盛的时期,连内乱不断,四分五裂的北元都打不过,明朝后来对蒙古的战绩更是近乎搞笑,1449年土木堡战役,50万明军被2万蒙古骑兵全歼,大明朝皇帝朱祁镇及手下50多个重臣被蒙古人抓走,创造了史上最大军事奇迹。1550年明朝首都被蒙古人包围(北京仅在明嘉靖时就被蒙古人包围过三次)。并把河套地区割给蒙古。而且明朝面对的蒙古是当时全世界蒙古势力中最衰落的一支

 论军队战斗力明军和蒙古差得远,在明朝时期,数千蒙古骑兵击败数万中国军队并不是什么罕见的战绩,明朝用国内最精锐的部队以十敌一的抵挡蒙古人。朱棣不凑齐五十万人就不敢出长城,在战场上朱棣被亲军围了一层又一层,而帖木儿单枪匹马跑到敌国城下要求和对方主将单挑。

帖木儿可以集结十五万蒙古战士,二十多万突厥战士。客观的说,这些人只要四分之一就可以稳灭明朝。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图】当时西方的蒙古和突厥战士的加入锅圈甲的强化锁甲,最普通的战士骑马都穿着具装,连步兵都是加强的锁子甲。以中国可怜的冶金水平根本连仿都仿不了的精锐武器。加上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战斗能力,这种军队打明军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都穿着具装,连步兵都是加强的锁子甲。以中国可怜的冶金水平根本连仿都仿不了的精锐武器。加上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战斗能力,这种军队打明军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this.style.cursor='pointer';}" height=8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