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坐堂 皮肤科病诊治绝招85 疱疹样皮炎

 学中医书馆 2013-03-20
疱疹样皮炎
    疱疹样皮炎是一种良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病,常伴有对谷胶敏感的小肠病变。表现为红斑、风团、丘疹及水疱等多形性皮损,而以水疱为主要损害,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特征。病因未完全明了,可能是一种与遗传易感性有关的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20-55岁,儿童一般发生于5岁以后。发病突然,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但也有自然缓解而痊愈者。
    有哪些症状?
    1.好发于腋后、肩胛、臀部及四肢伸侧,对称分布。
    2.皮损呈多形性,常有红斑、丘疹、丘疱疹、风团及水疱,有时以抓痕、结痂为主,而原发疹却不明显。水疱常集簇成群,呈环形、不规则形或散在排列。水疱紧张饱满,周围有红晕,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愈后留下色素沉着。
    3. 有剧痒,常出现于皮损之前,亦可有烧灼和刺痛感。
    4.大多数患者进食谷胶饮食、碘、溴类食物或药物可使皮损加重。
    5.慢性病程,缓解与恶化常交替出现,预后良好。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焦白术9克,怀山药15克,生扁豆15克,茯苓9克,防风9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9克,苦参9克,白花蛇舌草30克,胡黄连9克,黄芩9克,生甘草6克。
    *瘙痒明显,加乌梢蛇9克,生牡蛎30克;
    *糜烂化脓,加蒲公英30克,银花15克;
    *腹痛,腹泻,加木香9克,黄连9克,佩兰9克;
    *下肢皮损重,加苍术9克,黄柏9克。
    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外用药:水疱多时外用三黄洗剂。
    用于疱疹样皮炎急性发作者。
    基本方二
    生地15克,熟地15克,丹参30克,当归9克,玉竹12克,天花粉9克,白花蛇舌草30克,鹿衔草15克,白鲜皮30克,蛇床子9克,土茯苓30克,生甘草6克。
    *头昏,加枸杞于9克,女贞于9克;
    *肢软乏力,加炙狗脊9克,菟丝子12克;
    *纳呆,加鸡内金9克,生山楂12克;
    *心烦不眠,加柏子仁9克,合欢皮15克:
    水煎,早晚分服,每日l剂。
    外用药:干燥肥厚者,外用除湿止痒油。
    用于疱疹样皮炎慢性反复发作者。
    有哪些单验方?
    1.炉甘石30克,苦参30克,白鲜皮30克,黄柏30克,当归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煎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2.山药30克,生扁豆15克,生芡实15克,生薏苡仁1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草15克,川萆薢10克,白鲜皮15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地肤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焦白术10克,山药15克,生扁豆15克,茯苓9克、防风9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9克,胡黄连6克,白花蛇舌草30克,苦参片9克,生牡蛎(先煎)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特别提示
    1.保持精神愉快,注意身体健康,避免受凉。
    2.尽可能进食无谷胶食物,禁食紫菜、海带或碘盐等舍碘类食物,避免服用含碘和溴剂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禁食辛辣鱼腥。
    3.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4. 大疤应抽取疱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