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及口腔出现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尤以1-2岁的小儿多见,但在暴发流行的也可见于成人。潜伏期3-5天。多在夏秋季流行。 本病由肠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口腔传播,也可通过污染食品、衣物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人感染病毒后3天,发生病毒血症,病毒播种到口腔粘膜,手、足皮肤出现皮损,感染病毒第7天血清抗体出现,血液中病毒消失。 有哪些症状?
1.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 2.主要表现为手、足、指(趾)部发生米粒至豌豆大小水疱,圆形或椭圊形,疱壁薄,内容澄清,周围有红晕。与皮疹同时或稍前在口腔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迅速破溃,呈灰白色糜烂或浅溃疡。 3. 病程约1周,愈后极少复发。 如何治疗?
栀子8克,生石膏(先煎)10克,黄连6克,黄芩7克,生地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连翘12克,金银花12克,灯心草10克。 *发热重者,银花、连翘均用至15克; *大更干结,生地用至18克,加生大黄8克; *口腔溃疡较重,重用生石膏至30克,黄连用至10克,局部宜涂用锡类散; *舌苔腻,大便烂者,去生地、薏苡仁,加枳实6克,神曲10克,鸡内金10克,陈皮10克,山楂8克,井将黄连用至10克; *瘙痒明显,加白鲜皮5克,苦参5克; *呕吐明显,加半夏3克,生姜3片。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外用药
1. 口腔皮疹、疼痛者,可用淡盐水漱口,外贴口腔溃疡膜或用鹅口散、锡类散吹敷创面。 2.手足皮疹者,可用祛湿散30克、化毒散1.5克,甘草油调敷。 有哪些单验方?
1.银花12克,竹叶8克,牛蒡子8克,荆芥穗8克,大青叶10克,生地10克,土茯苓12克,紫草8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板蓝根3-6克,大青叶3-6克,山豆根3-6克,银花10克,薏苡仁10克,茯苓皮10克,紫草6克,黄芩6克,生地6克,甘草梢6克,赤小豆30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特别提示
1.幼儿园、托儿所发现患儿,应隔离治疗。 2.患儿的用具、衣服等应消毒。 3.增强体质,注意消化功能的保健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皮肤科病诊治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