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的治疗

 仁哥文档 2019-01-15

病毒引起人类的疾病远远超过了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多数急性感染性疾病都是由病毒所引起,并且不少病毒性疾病如麻疹、水痘、疱疹、疣等皆以皮肤表现为主。

病毒是一种形小体微,结构简单,寄生在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微生物。

病毒的繁殖是以复制方式进行,首先是吸附于细胞膜的特殊受体上,再通过类似于吞噬作用的过程而进入到细胞的胞浆内,然后诱发合成一种 “脱壳” 的蛋白质,使其外壳和衣壳消化而释放出内部核酸,提供病毒的遗传信息,促使宿主细胞分别合成病毒核酸及病毒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再装配成大量完整病毒颗粒而向细胞外释放,然后再感染其他细胞。

病毒侵入机体感染细胞后,合成病毒转化的早期蛋白,使细胞中的蛋白质或核酸合成中断,细胞代谢发生障碍而造成病变或死亡,因而出现各种临床表现。

常见的病毒已达500种以上,并且还不断有新的病毒被发现。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往分为三型: ①水疱型,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天花、水痘等; ②发疹型,如麻疹、风疹等; ③新生物型,如各种疣等。

中医学对病毒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归纳为两大类,一是: 风热外邪客于肺胃,肺主皮毛; 胃纳水谷,外邪袭于肺胃,极易化为湿热之毒,毒扑于肤表,可见丘疱疹、水疱之类皮损,或者循经犯上,或者下趋,或者居于中焦,不过,风热邪盛时,以发疹型居多; 湿热毒盛时,则见于水疱型类病毒性皮肤病。二是: 肝虚血燥,筋气不荣,肤腠经络受阻,则易生疣赘。带状疱疹的病位在心、肝、脾三脏。心火旺则血热,热灼于肤,则灼热剧痛难忍。脾气虚则食不运化,水聚于腠,症见疱疹呈簇状分布。肝病既影响于心,又影响于脾。如肝郁化火,火与心气相通,风火相煽,症见皮肤欣红,痛如火燎; 肝旺侮脾,脾湿内困,蕴而化热化毒。

湿毒流窜肝胆循行区域,症见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等典型皮损。心火、肝火、湿热互结,阻遏经络,气血不通,脉络阻塞,故而剧痛。

一、内治法

笔者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依据是皮损的临床经过。通常以水疱、脓疱和结痂三个阶段治疗。

湿热搏结证: 患处浅红,水疱密集成群,疱液浑浊,溃破渗出,或有糜烂,伴疼痛,纳呆腹胀,脉濡数或滑数,舌质淡红,苔白腻或黄腻。治宜清化湿热,凉血解毒。方选苡仁赤豆汤加减,药用: 生苡仁、赤小豆各15g,茯苓皮、银花、地肤子、生地各12g,车前子、车前草、赤芍、马齿苋各10g,甘草6g,藿香、佩兰各9g。

方释: 方选苡仁、赤小豆、茯苓皮、地肤子清热化湿;辅以生地、赤芍、银花、甘草凉血解毒; 藿香、佩兰、车前子、车前草,前者芳香化浊,治在湿; 后者解毒清热,治在毒。使湿热毒邪从溺而出,湿毒病邪则能解除。在原方上加抗病毒的专药马齿苋更能助其功效。

毒热炽盛证: 皮肤焮红,可见丘疹、丘疱疹和疱壁紧张的水疱,集簇成群,或带状排列分布,大部分疱液进一步混浊,结为脓痂,自觉灼热刺痛,夜难成寐,伴咽干口苦,溲黄便秘,脉弦数,舌质红,苔黄或干黄。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方选大青连翘汤加减,药用: 大青叶、玄参、贯众、黄芩各9g,连翘、银花、生地各12g,马齿苋12~15g,炒丹皮、赤芍各6g,绿豆衣15~30g。

方释: 方用大青叶、贯众、黄芩、银花、马齿苋清热解毒; 辅以生地、丹皮、赤芍、连翘凉血解毒; 绿豆衣、玄参,前者古人称之功近犀角,有清心解毒的功效; 后者清解虚浮火邪,两者同用解毒止痛,功效显著。

气滞血瘀证: 多见于老年人,疱疹结痂或者部分消退后仍剧痛不止,夜卧难眠,伴纳差,心烦,脉细涩,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薄白。治宜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方选金铃子散加减,药用: 金铃子、郁金、紫草根各9g,玄胡索6~9g,醋柴胡、青皮各6g,炒白芍、当归各12g,丝瓜络10g。

方释: 本病遗留疼痛较为常见,方中金铃子、郁金、玄胡、青皮、柴胡理气止痛; 辅以当归、白芍、紫草、丝瓜络4味,既有活血通络,又有解毒退斑,从而达到毒解斑退痛止的目的。

加减法: 壮热不退加羚羊角、绿豆衣、银花炭、生地炭、生石膏、水牛角等; 口苦咽干,溲黄加焦山栀、炒胆草、麦冬、桔梗等; 大便秘结加炒枳壳、酒大黄 (后下)、桔梗等; 皮损糜烂、渗液加六一散 (荷叶包煎)、生地榆、黄柏、桑白皮、薏苡仁等; 腹胀便溏加大腹皮、炒枳壳、广木香等; 纳呆加神曲、炒麦芽、山楂、鸡内金等; 头昏目眩加茺蔚子、蔓荆子、川芎、地龙等; 疼痛日久不除加金头蜈蚣、全蝎、地龙、代赭石、制乳香、制没药等; 体质虚弱或年老者加太子参、制首乌、白术、灵芝、黄精等。夜寐欠安加枣仁、柏子仁、生龙牡等; 疱疹发于头面加葛根、杭菊花、谷精草等; 疱疹发于胸腹部加柴胡、川楝子、绿萼梅、郁金等; 疱疹发于下肢加川牛膝、宣木瓜等; 发于腰骶加炒杜仲、续断等; 疱疹溃烂不敛加黄芪、白蔹、党参、山药等。

二、外治法

疱疹未溃阶段,外涂玉露膏; 皮损为丘疹、丘疱疹、水疱未破阶段,选用鲜芦荟捣烂,酌加梅片少许,外敷患处;皮损破溃或渗出较多阶段,选用马齿苋、黄连、黄柏、五倍子等,水煎取汁、湿敷,待渗水减少或干燥后,外用冰石散、黄连膏分块敷贴,直至结痂疮敛; 若遗留肤疼未除,可用针灸协助治疗。

三、验案选辑

李某,女,28岁,1989年5月3日初诊。

1周前,在胸肋左侧感觉疼痛,伸屈不利,继而出现炎性丘疹。检查: 在左侧胸肋乳房下方连及背后,可见丘疹、丘疱疹,呈簇状分布,自觉疼痛,口干苦,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有力。证属肝胆湿热,互结化毒,横串肤腠,治宜清肝泻火,化湿解毒。药用: 炒胆草、焦山栀、柴胡、黄芩各6g,生地、炒丹皮、川楝子、板蓝根、炒枳壳各10g,橘络、青皮、地龙、熟大黄 (后下) 各8g,马齿苋15g。

外用: 冰石散、黄连膏外敷患处,1日1换。

二诊: 5天后,丘疱疹部分消退,部分进一步疱液混浊,仍有疼痛,表明毒热有所减轻,但湿热还待进一步清除。上方去炒胆草,加薏苡仁30g,蜈蚣1条。

外用法不变。

三诊: 1周后疱疹基本消除。遗留轻微色沉,疼痛也显著改善。嘱用食疗治之:

赤小豆、薏苡仁各15g,绿豆,糯米各30g。煲粥食之。

四、经验补白

本病在初期阶段,及时投用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的中药,常能获得尽快控制疼痛的效果。皮损若渗出糜烂较重时可选用马齿苋、板蓝根各15g,枯矾3g,煎水取浓汁,作局部连续间断湿敷,更能缩短疗程。若渗出控制仅有糜烂或疱液混浊时,外用冰石散、黄连膏敷贴,也能促使皮损的康复。这里要着重指出: 部分皮损泛发,病情较重,年龄偏大时,应提防体内是否存在恶性肿瘤,或慢性进行性消耗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