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痛的中西医最新疗法24 子宫体癌痛

 学中医书馆 2013-03-20
常见癌痛的诊断与治疗(17) 子宫体癌痛
    子宫体癌发生在子宫内膜,故又称子宫内膜癌。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仅次子宫颈癌而居第二位。以不规则阴道出血,疼痛、异常分泌物为特征。约有2/4的病人为50岁以上的绝经妇女,发病高峰在60岁左右。本病初起多发生在子宫体上段的内膜,以子宫两角为最多见,其次为子宫后壁。按病变的形态和范围,病理分为弥漫型、局限型和息肉型。组织细胞学分为腺癌、棘腺癌和腺鳞癌,其中以腺癌最多见。子宫休癌的转移途径以淋巴道转移和直接扩散为主,晚期易发生血行转移。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与中医医籍中记载的“崩漏”、“五色带下”等病证相似。如《血证论》言:“崩漏者,非经期而下血之谓也。”《医学入门》云:“凡非时血行,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若山崩然,谓之崩中。”《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更审其带久淋漓沥沥物,或臭或秽,乃败血所化,是胞中病也。”
    一、子宫体癌痛诊断要点
    (一)子宫体癌痛特征  子宫体癌患者在早期出现疼痛的并不多见。少数病人有下腹疼痛或酸胀不适感,此可能与癌肿突入官腔引起子宫挛缩有关。随着癌肿的不断发展,当癌组织穿透浆膜侵蚀官旁周围组织及器官时,则绝大多数病人出现疼痛。所以,当子官体癌表现明显疼痛时,提示病变已进入中晚期。其疼痛的部位多以小腹部和腰骶都为主,且痛时向大腿及膝部放射。其疼痛呈顽固性和进行性加重,一般止痛药物难以缓解,患者常因疼痛而影响饮食、睡眠、随之病情迅速恶化,最后全身衰竭而死亡。
    (二)伴随症状  (1)子宫出血:绝经前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是子宫体癌最主要的症状。尚未绝经时,多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期紊乱;已绝经的患者则表现所绝经数年又出现阴道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子宫体癌患者一般无接触性出血,晚期出血中可夹杂有烂肉样组织。(2)阴道异常分泌物:阴道排出水样液体,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大多伴有恶臭难闻。此为瘤体渗出或癌肿合并感染所致.阴道异常件泌物和子宫不规则出血并见。
    (三)体征  (1)下腹肿物:子宫增大时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超出子官以外的包块,以转移性附件或盆腔肿块的可能性大。以上为部分晚期患者的表现。(2)淋巴结肿大:子宫体癌发生淋巴绪转移时,可在相应部位触及肿大质硬的淋巴结。(3)盆腔检查:早期盆腔生殖器多无明显变化,子官正常者约占40%,子官体癌合并肌瘤或癌肿浸润至浆膜层时子宫增大。绝经后子宫不显萎缩反而饱满变硬者,尤应提高警惕。
    (四)辅助检查
    1、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诊断阳性率约50%,此检查阴性者不能完全排除有内膜癌的可能性,因为子宫内膜细胞和宫颈上皮不同,除行经期外,平时不易脱落,偶尔脱落又常发生变形、退化,所以此检查只能起辅助诊断作用。
    2、子宫内膜活检  此为最重要的检查。内膜组织的获得有活体采取和刮宫两种方式。活体采取简便而创伤较小,但只能反应部分内膜情况。阴性时仍不能排除子宫内癌膜的存在。刮宫则从颈管和官腔分别刮出组织,并分别装瓶,注明标鉴。如刮出物肉眼观已可确定为癌者,则应停止刮官,避免癌灶扩延和穿孔。可采取活体和刮宫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阳性率。
    3、宫腔镜检查  可立接观察子宫内膜的变化,并在直视下进行活检,可以更准确的确定病灶情况,并弥补诊刮及子宫造影对诊断的不足。
    二、子宫体癌痛病因病机
    中医把子官常称为胞宫,女子胞。具有主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其功能正常与否和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关系。若长期郁怒,或思虑太过,饮食不节,或房劳过度,或未婚,婚后不育等均可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冲任不畅,使胞宫空虚,络脉失养,湿热毒邪乘虚入于胞宫,伤及冲任,毒瘀互结于胞宫,经脉阻滞,血溢于外,则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五色杂带和进行性加重的疼痛等症状。
    三、子宫体癌痛鉴别诊断
    (一)子宫内膜增生和息内  部分患者可有小腹酸痛不适,绝大多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但阴道排液和带下较少。最后鉴别靠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二)子官肌瘤  粘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常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小腹坠痛不适等症状,浆膜下子宫肌瘤,其子宫大而且硬,且常不对称,可在下腹部触及肿物,若多发肌瘤可摸到多个突起。B超,宫内膜活检、子宫碘油造影等可以鉴别。
    (三)原发性输卵管癌  有腹部酸痛或坠胀不适的症状,盆腔检查宫旁有肿块,阴道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细胞与内膜癌相似,但宫内膜活检阴性,应考虑为愿发性输卵管癌,可作腹腔镜以明确诊断。
    四、子宫体癌痛治疗
    (一)应急治疗
    1、针刺止痛法  (1)体针法:选用腰俞、命门、带脉、次髎、三阴交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产生酸、麻、胀感,中度刺激运针2分钟,留针10分钟,每日1次,5日为1疗程。  (2)耳针法“选用子宫,腹、交感、神门。用耳穴针刺中穴位后,留针5-10分钟。疼痛严重时,可体针、耳针并行。
    2、中药外用止痛法  (1)香子酒:水红花子60克、麝香1.5克、阿魏15克、急性子15克、甘遂9克,大黄15克。巴豆10粒,白酒500克。各药捣碎,合在一起,纳入猪膀胱内,外敷痛处。痛止停药。  (2)雄参膏:雄黄15克、白矾、15克、硇砂1克,黄柏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麝香2克、蟾酥2克、苦参30克、冰片2克,上药各研细粉混匀,用蛋黄油调膏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3、复方中药止痛散(Ⅱ号)  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血竭10克、儿茶10克、元胡15克,红花10克,刺猬皮10克、麝香2克、白芍15克。共为细面,放入胶囊装瓶。每次6-10个,每日3次。
    4、中药止痛针剂选用  (1)高乌甲素针:其镇痛作用强度相当于氨基比林的7倍。镇痛的起救时间较哌替啶慢,但持续时间长,且无毒副作用。可用8毫克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每日1次;或用4毫克,肌肉注射,  每日1-2次。(2)泰癌注射液:每次1-2毫升,每日1-2次,肌肉注射。(3)徐长卿针:每次2-4毫升,每日2-4次,肌肉或穴位注射。上述中药止痛针剂,不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还有抗癌作用,可长期应用,无成瘾性及耐药性。
    对于剧烈疼痛的病人,在使用上述方法的同时,可酌情选用西药止痛剂,如消炎痛片(或栓剂),曲马多针(或胶囊),二氢埃托啡片,吗啡片、杜冷丁针、强痛定针(或片剂)等。中西药合用,可增强止痛效果。
    (二)辨证论治
    1、湿毒蕴结证
    症状:阴道不规则出血,带下色黄赤,臭秽难闻,小腹坠痛,口粘口苦,纳呆腹胀,小便黄浊,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妙散加减。
    黄连9克、黄柏12克、苍术12克,牛膝12克、土茯苓30克、败酱草30克、刘寄奴30克、车前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苦参15克、墓头回15克、甘草6克、仙鹤草30克、紫珠草30克。方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为主药;苍术,燥湿健脾,车前草利湿解毒,土状苓,墓头回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更增主药之力为辅药;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刘寄奴、苦参清热燥湿,解毒抗癌为佐药;牛膝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顾护中气为使药。全方合用,共奏清利湿热,解毒止痛之效。若腹胀甚者,加乌药15克、莱菔子30克;若大便不畅者,加广木香9克、川朴12克。
    2、瘀血内阻证
    症状:阴道流血紫黑,有血块排出,小腹可触及肿块,腹痛如针刺刀割,部位固定,入夜加重,舌质暗紫有紫血点及瘀血斑、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消癥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当归15克,赤芍15克、小茴香15克、干姜9克、元胡9克、没药12克、川芎9克、官桂9克、五灵脂12克、蒲黄9克、炒九香虫1.5克、刺猬皮15克、甘草6克。方中当归、赤芍活血养血为主药;小茴香、干姜、官桂活血通经,散寒止痛,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止痛为辅药;川芎、没药、元胡、炒九香虫、刺猬皮均有活血逐瘀,消积止痛的作用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相合,能使瘀血化而疼痛消。
    3、正气虚弱,淤毒内陷证
    症状:阴道出血不止,流出瘀血块或腐肉,排出物臭秽异常,小腹部及腰剧烈疼痛,并向下肢放射,患者因痛而影响饮食和睡眠,身体进行性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质淡暗,脉沉细无力。
    治则:扶正祛邪,解毒止痛。
    方药:扶正解毒汤。
    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土茯苓30克、益母草30克、天花粉30克、五灵脂15克,蒲黄15克,元胡15克、墓头回30克、甘草6克。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扶正,当归、赤芍养血活血为主药;土茯苓,墓头回解毒利湿,益母草、天花粉化瘀解毒,祛腐生新为辅药;五灵脂,蒲黄,元胡化瘀通经止痛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合用,既有气血双补的功效,又有化瘀解毒、通经止痛之作用。
    (三)子宫体癌痛中成药选
    1、化瘀丸  方中主要药物为香附,艾叶、当归、川芎、地黄,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干漆。诸药合用,活血养血,祛淤生新,散结止痛。对于瘀血内阻型的子宫体癌痛较为适宜。本药为水丸、每10粒重2.2克。每次10粒,每日2次,口服。
    2、妇科四生丹  药物组成为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茯苓、人参、白术、甘草、黑大豆、山萸肉,大黄,红花、苏术、苍术、香附、乌药、元胡、生蒲黄,五灵脂,羌活、木瓜、地榆炭、桃仁、青皮、乳香、没药,良姜、陈皮,木香,三棱、怀牛膝,米醋。此丹既能补气养血,又可活瘀解毒,通经止痛。对于晚期子官体癌患者正气虚弱,毒瘀互结或子官体癌术后、放化疗后气血两虚,邪毒未去或又复发转移者颇为适宜。本药为蜜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3、一粒止痛丹  方中有披麻草、独丁子,没药、麝香等六味药。具有较强的通经止痛作用。对于瘀血内阻的子官体癌痛具有较好的效果。表现为小腹疼痛剧烈,阴道排出有瘀血块,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本药为水丸。每10粒1.6克。每次1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四)子宫体癌痛中草药选
    对子宫体癌痛有效的中草药为益母草,桃仁、红花、赤芍,炒九香虫,墓头回、披麻草、独丁子、元胡、五灵脂、蒲黄.炙猬皮、血竭,仙鹤草、朱砂莲、雷公藤、泽兰、刘寄奴、乳香、没药、川芎、水蛭、三七、天花粉等。
    (五)子宫体癌痛验方选
    1、三蛭丸  鸡内金、水蛭、土鳖虫、白矾、三棱、莪术、红丽参、炒干漆,蛇床子各等份。上药共研为细粉,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次服3-6克,每日3次。黄芪煎汤送下,或温开水送下。
    2、砂雄丸  马钱子0.018克、雄黄0.6克、青黛0.6克、乌梅0.6克,硼砂0.6克,硃砂0.6克。上药共为细粉,每次服1.5克,每日2次,黄芪煎水送下,或温开水进下。
    3、滕龙汤  大黄2克、芒硝3克、牡丹皮4克、桃仁4克,瓜子仁4克,苍术4克、薏苡仁8克、甘草1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子宫体癌痛护理
    (一)注意局部清洁  要经常低压冲洗阴道,并保持宫颈管引流通畅,防止因宫腔积血或积脓加重疼痛。
    (二)保持大便通畅  子宫体癌患者因癌肿的压迫和体位的关系常出现大便秘结,而排便用力、腹压增高易加重子宫出血和疼痛。故应经常服用润肠通便药,若大便秘结重者,可用开塞露和肥皂水灌肠。
    (三)保证丰富的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铁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若患者进食太少时,可从静脉中补充人体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保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能增加疗效,减轻治疗中的副作用,加速康复过程。要戒烟禁洒,勿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