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痛的中西医最新疗法19 胆囊癌痛

 学中医书馆 2013-03-20
常见癌痛的诊断与治疗(12) 胆囊癌痛
    胆囊癌居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在胆道系统肿瘤中占首位。本病以右上腔疼痛,胆囊部肿块,黄疸等为主要表现。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女与男之比为4:1。好发年龄为40-70岁。胆囊任何一部分均可发生癌肿,但最常见于胆囊体都、颈部。病理组织学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肉瘤。以腺癌最多(占71.1-90%)。腺瘤又可分为浸润型、粘液型和乳头状腺癌三中。其中浸润型腺癌发病最多(占腺癌的70%)。
    中医学中无胆囊癌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积聚”、“腹痛”、“胁痛”、“黄疽”等病证中。
    一、胆囊癌痛诊断要点
    (一)胆囊癌痛特征  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大多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类似急、慢性胆襄炎的症状,按急、慢性胆襄炎治疗无效,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或绞痛,进食时尤其进油类食物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胸等处,患者常因疼痛而影响进食和眠睡。
    (二)伴随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绝大多数胆襄癌患者都有食欲不振,厌油腻食物,恶心甚则呕吐等症状。(2)黄疸:约有半数患者出现黄疸,主要为阻塞性黄疸。(3)发热:部分病人出现恶寒发热。
    (三)体征检查(1)右上腹肿块:在右上腹胆襄区可触及肿块,边缘不规则,质硬,压痛明显。(2)肝脏肿大:晚期患者出现肝脏肿大。(3)腹水:此亦为晚期表现。
    (四)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可诊断出90%左右的胆襄癌、(2)胰胆管造影:胆襄瘟逆行胰胆营造影有4种表现:①胆襄底部不规则充盈缺损;②胆囊不显影;③胆总管或右肝管因外来压迫而狭窄或移位;④胆总管完全闭塞而三部见不到造影剂。(3)腹腔镜检查:可见胆囊表面高低不平,有结节,浆膜失去原有光泽,胆囊周围粘连,肝门区淋巴结肿大。
    二、胆囊癌痛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胆为“奇恒之府”、“中精之府”,与肝为表里,扼守消化之要冲,胆汁疏泄下行,注入肠中,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若长期忧思郁怒,情志不遂,可致肝胆疏泄不利,郁而化火,灼津为痰,痰阻胆道,气血不畅,久则痰瘀互结而出现肿块。或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腻、饮酒、生冷等,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湿停中焦,久郁化热,湿热遏阻,致胆汁不能正常疏泄,瘀积日久而出现腹痛,肿块,黄疸等。
    西医学认为,当癌肿充满胆囊时压迫支配胆囊的迷走神经分支,即可出现持续性钝痛,如果伴有炎症,则胆囊壁的张力过大,刺激膈神经,其疼痛不仅在右上腹且向右肩背部,胸部放射。
   三、胆囊癌痛鉴别诊断
    (一)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有轻重不同的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感,同时有疼痛症状,常在进油煎食物或多脂食物时加重,并伴有胃部灼热,暖气,恶心等症状,腹部×线平片,胆囊造影术可与胆囊癌鉴别,有时需手术后病理检查方能明确诊断。
    (二)胰头癌  患者有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线检查可见胃窦部,幽门前区或十二指肠球部有压迹,十二指肠扩大,十二指肠降部内侧有反“3”字征,早期胰淀粉酶升高。血糖可有轻度增高,血沉增快。B超提示胰头增大,有占位图像。
    四、胆囊癌痛治疗
    (一)应急治疗
    1、针刺止痛法  (1)体针法;取足三里,三阴交(均双侧)、胆囊穴。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待有明显的酸、麻、胀感后,留针5分钟。每日1次,或痛时针刺。5-7天为1疗程。(2)耳针法:取胆、腹、神门、交感、皮质下、肺(均双侧),用耳穴针,轻中度刺激,留针5-10分钟。可与体针法交替进行,若胆囊癌痛甚时,体针,耳针同时进行。
    2、中药外敷止痛法  (1)冰香止痛液:_冰片30克、丁香油25毫升,大曲酒1市斤。先将冰片例人大曲酒中溶化,再倒入丁香油中摇匀。用脱脂棉球蘸适量药液涂擦患部之皮肤上,每隔1-2小时涂擦1次,待疼痛减轻时,可酌情减少次数。 (2)止痛膏:取蟾酥和凡士林按1:10调制,调制时将凡士林加温,然后把蟾酥粉加入混合即成。外敷于疼痛处,24小时换1次药。个别患者用药后局部一起皮疹,洗净后几天内消失。(3)消积止痛膏:消积止痛膏有三个组成部分:①樟脑②阿丁粉(阿魏、丁香、山奈,白蚤休)③黄。上药等量分研为末。根据肿块大小和疼痛部位,将上药按①②③顺序分别撤在胶膏上,敷帖于患处,随即用60℃左右的热毛巾在药膏上敷半小时(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天热敷3次,5-7天换药1次,可以反复用至症状、体征改善时止。
    3、复方中药止痛散  三七30克,蚤休30克、元胡30克、山慈姑30克、芦根30克、黄药子30克、川乌30克,冰片6克。诸药共为细末,每服3克,1日3次。
    4、复方西药止痛片  安定5毫克、颅痛定60毫克、消炎痛25毫克、扑尔敏2毫克、双氢克尿塞12.5毫克,谷氨酸片0.6毫克,维生素B6 20毫克。上述诸药一次服下,每日服3-4次。
    若患者属重度疼痛,用其它止痛方法效果差时,可选用鸦片类止痛药,如可待因片、吗啡制剂、强痛定片或针剂、杜冷丁针、二氢埃托啡片等。使用强鸦片类药物仍不能缓解疼痛时,可采用腹腔神经从酒精阻滞治疗。陈氏报道,采用腹腔神经丛酒精阻滞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30例,其中胍道恶性肿瘤痛2例,获完全持久的止痛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具体操作方法见胃癌痛篇。
    (二)辨证论治
    1、肝胆不和证
    症状: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拒按,  暖气频频,恶心欲呕,黄痘,纳呆腹胀,大便不调,舌质稍红,苔白,脉弦。
    治则:疏肝利胆,开郁散结。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5克,枳实30克、黄芩12克、赤白芍各30克、郁金15克、大黄9克.姜竹茹30克、龙胆草15克、金钱草30克、生山楂15克。方中柴胡疏肝利胆,解郁止痛为主药;郁金解都散结,枳实理气宽中为辅药;黄芩、胆草清利肝胆,赤白芍化瘀缓急,大黄涤荡腑邪,金钱草利湿散结,姜竹茹温胆和胃同为佐药;生山楂消积化滞为使药。诸药配伍,具有疏肝利胆,散结止痛之功效。若黄疸严重者,加茵陈30克、栀子12克;若右上腹肿块坚砸如石者,加僵蚕30克、石见穿15克,鳖甲15克;若食后腹胀甚者.加神曲15克,莱菔子30克。
    2、痰热蕴结证
    症状:右上腹疼痛,拒按,皮肤巩膜黄染,口干口苦,心烦易怒,恶心欲呕,发热,失眠多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散结止痛。
    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
    青蒿15克、淡竹茹12克、清半夏9克、茯苓9克、黄芩9克,枳壳9克、陈皮9克、碧玉散9克,元胡15克、金钱草30克。方中青蒿、黄芩清泄少阴胆热为主药;淡竹茹、陈皮、半夏、枳壳清胃利胆,降逆化痰为辅药;元胡理气活淤止痛,金钱草利湿散结,碧玉散清利胆热为佐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化痰,利胆和胃,散结止痛之救。若寒热往来者,加柴胡15克、草果15克;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9克、川朴12克;若小便黄赤不利者,加木通15克、泽泻12克。
    3、湿热中胆证
    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恶心呕吐,吐出清涎,面目皮肤黄色晦暗,大便溏泄,纳呆,食后腹胀,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弦。
    治则:健脾燥湿,理气止痛。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滑石12克、茵陈30克、黄芩12克、石菖蒲15克、川贝母10克、木通9克、藿香12克、连翘15克、白豆蔻15克、郁金15克、元胡15克。方中滑石清热利湿为主药;菌陈、木通清热利湿,引湿热从小便排出,黄芩清热燥湿,连翘清热解毒共为辅药;郁金疏肝理气,元胡活淤止痛,贝母祛痰散结,石菖蒲,藿香芳香化浊,行气悦脾为佐使药。诸药相合,使壅遏之湿热毒邪,不独清利渗泄,且可芳香化浊。  湿祛热清,气机调和,诸症自解。若呕吐甚者,加姜竹茹15克、清半夏12克;若右上腹肿块坚硬者,加鸡内金15克,石见穿15克、僵蚕15克,若便后肛门灼热者,加葛根15克、黄芩12克。
    (三)胆囊癌痛中成药选
    1、利胆止痛片  方中茵陈,板蓝根、蒲公英清利肝胆湿热为君药;柴胡、川楝子疏肝清热为辅药;枳壳行气,苍术燥湿为佐使药。全方共奏清热利胆之功效。用于湿热互结的胆囊癌痛颇为适宜。表现为右上腹痛,黄疸,口干口苦,发热,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本药为片剂。每片相当于生药1克。每次服6片,每日3次。
    2、胆乐胶囊  方中猪胆汁苦寒以清热解毒,通下润肠,使热毒得清,湿从下解,通腑以止痛为主药;车钱草甘淡利尿,清热散结为辅药;郁金行气解郁,宣散郁结,舒肝利胆退黄为佐;陈皮、山楂辛散苦降,健脾开胃,芳香醒脾,助以上药物行气止痛为使药。全方配伍,具有请热利湿,行气止痛之效。用于湿热并重,郁热积聚的胆囊癌痛较为合适。表现为右上腹或两胁部疼痛,痛处拒按,甚则绞痛难忍,恶心或呕吐,纳呆,厌油腻,大便秘结,小便黄且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本药为腔囊剂。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进服。
    3、胆乐片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郁金行气散结,茵陈清热退黄共为主药;栀子清泄肝火,人工牛黄清热解毒,大黄泄火通腑共为辅药;薄荷疏肝解郁、蒲公英清热解毒为佐使药。诸药协同,共奏清热利湿,疏肝止痛,利胆退黄之功效。用于湿热互结,以热为主的胆囊癌痛颇为合拍。表现为胸胁胀痛,发热口渴,身面俱黄,恶心泛呕,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本药为糖衣片。每瓶72片。每次服4-5片,每日3次,每个疗程30天。服药期间忌恼怒,孕妇慎用。
    (四)胆囊癌痛中草药选
    对胆囊癌痛有效的中草药为郁金,香附,元胡,披麻草,独丁子、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棱,莪术,雷公藤,炙猬皮,血竭,大黄、桃仁、蛴螬、藤黄、肿节风,龙胆草、柴胡、黄芩、仙鹤草、川芎、赤芍、甘草等。
    (五)胆囊癌痛验方选
    1、利胆散结汤  金钱草30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焦山植15克、神曲12克、冰球子15克、石燕30克、八月札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2、藤甲消瘤汤  白毛藤30克、龙胆草15克、夏枯草15克、续随子9克、穿山甲9克,鸡内金9克、昆布9克,海藻9克、海浮石9克、通草9克、阿魏1.5克、斑蝥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方中斑蝥有剧毒,不可研末冲服,并要控制剂量。
    五、胆囊癌痛护理
    (一)注意调整饮食  胆囊癌病人因胆汁排出不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多脂肪食物更难以消化,因此,临床常见纳呆,食少,食后腹胀,大便不调等症状,所以应选择一些易于消化吸收而又富于营养的食物,特别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油类、多脂肪食物,必须禁酒戒烟。
    (二)保持精神愉快  癌症患者大多有悲观情绪,出现疼痛症状后,自以为病至晚期,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应鼓励安慰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怡情放古,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使之能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保持舒适的卧位  胆囊癌痛病人最佳的卧位是左侧卧或仰卧,防止胆囊受挤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