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痛的中西医最新疗法10 鼻咽癌痛

 学中医书馆 2013-03-20
常见癌痛的诊断与治疗(3) 鼻咽癌痛
    我国是鼻咽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其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南方五省,其中以广东省发病率最高。本病以头痛.鼻塞、涕中带血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占82.4%),男女之比为3-10:1。本病的好发部位为鼻咽顶部,侧壁次之,前部和底部最少。病理上分为结节型、溃疡型、菜花型,粘膜下型,浸润型。组织学上分为高分化癌、低分化癌和末分化癌,其中以低分化鳞癌最多(占85.6%),高分化癌次之(占9.0%),末分化癌最少(占5.4%)。
    中医学中无鼻咽癌病名,但类似中、晚期鼻咽癌症状的描述散见于“鼻衄”、“头痛”、鼻渊”、“瘰疬”.上石疽”,“失荣”等病证中。《医宗金鉴》中有”鼻中淋沥腽秽血水,头眩虚晕而痛者”和“上石痘生于颈项两旁,形如桃李,皮色如常,坚硬如石,不痛不热…初小渐大,难消难溃,即溃难敛。”的描述。与鼻咽癌引起的头痛,鼻流脓血涕,颈淋巴结转移相似。
    一、鼻咽癌痛诊断要点
    (一)鼻咽癌痛特征  早期的鼻咽癌患者,除极少数有耳鸣者血涕外,一般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癌肿的发展浸润出现鼻塞,鼻衄、耳鸣,头痛、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鼻咽癌患者中有头痛症状的占68.6%,其头痛的部位比较固定,多在患侧的颞部、顶部或枕部。常为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头痛的性质多为胀痛、刺痛或钝痛,晚期则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二)伴随症状  (1)鼻塞与鼻衄:此为鼻咽癌最常见的症状,早期鼻塞较轻,且呈间断性,随着癌肿的增大,出现日渐加重的持续性鼻塞。如果鼻咽癌灶表面粘膜破溃或感染则出现脓血性鼻涕,晚期鼻咽癌常出现不易制止的鼻衄。(2)耳部症状:由于鼻咽部癌肿不断增大,浸润或堵塞咽鼓营口或内段,则产生单侧性耳鸣,传导性听力减退或鼓室积液,类似分泌性中耳炎。(3)眼部症状:鼻咽癌侵入眼眶或颅神经时,常出现复视,视力障碍或突眼。
    (三)体征  颈淋巴结肿大:大约有70-90%鼻咽癌患者在初诊时已有颈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淋巴结的大小不一,小的约1-3cm,大的约lOcm以上,可见数个淋巴结融合在一起,呈分叶状,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常与深部组织发生粘连而不易活动。晚期可侵犯皮肤。
    (四)辅助检查  (1)鼻咽镜检查:有问接鼻咽镜与直接鼻咽镜两种。用鼻咽镜可看到鼻咽粘膜充血,轻度糜烂,溃疡,粘膜粗糙,变色水肿,鼻咽壁塌陷,双侧不对称等异常情况。(2)鼻咽部脱落细胞学检查:有直接涂片法和负压吸引法,其阳性率在90%左右。特别对病灶小,采取组织较困难者,较易获阳性结果。(3)鼻咽部活检:经鼻腔或口腔径路取活检,如一次活检阴性,不能轻率排除鼻咽癌,临床上可疑时须多次活检直至确诊。(4)X线检查:常规采用鼻咽侧位片与颅底片。观察鼻咽后颅壁的软组织阴影,粘膜下浸润和扩展以及颅底骨质的破坏情情况。(5)鼻咽荧光素检查:利用鼻咽癌吸收荧光素比正常组织多的特点,口服或静脉注射荧光素后,用紫外线照射鼻咽部。正常粘膜呈紫兰素,癌肿呈深黄色或淡黄色。
    二、鼻咽癌痛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鼻咽为呼吸通道,属肺气所主,肝胆经脉均上行于鼻咽部。故鼻咽的功能正常与否和肺、肝、胆有密切的关系。若长期受风,热、燥邪的侵袭或吸烟太多,必致肺气宣阵失调,上焦热盛,灼津为痰,壅塞于鼻咽而出现头痛、鼻塞症状。或由于长期情绪抑郁,肝郁化火,灼津为痰,肝胆毒热循经上犯于鼻咽出现耳鸣,鼻衄、头痛等症状。鼻咽癌痛的主要病机为肺热痰火及肝胆毒热上犯所致。
    西医学认为:鼻咽癌引起头痛的原因在早期可能是神经血管反射所引起,在晚期则是由于癌肿破坏颅底骨或侵犯颅神经,或颈淋巴结肿块压迫颈内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疼痛。
    三、鼻咽癌痛鉴别诊断
    (一)鼻咽部炎症  患者有鼻塞,声重、流脓血涕,头痛等症状。鼻咽镜检查可见鼻咽部粘膜粗糙,表面高低不平,多数滤泡增殖为0.2-0.3厘米大小的结节,呈紫红色,有时为橙黄色可作脱落细胞涂片检查鉴别。
    (二)鼻脑部腺样体增殖  患者有鼻塞,头部胀痛等症状。检查可见鼻咽前顶中央形成纵形崤状隆起,表面光滑,其表面增生而形成结节,或因感染,在崤状隆起面的凹陷内形成肉芽肿样结节。腺样体表面增生的结节为单发或多发。当增殖结节的体积较大,或表面粘膜糜烂时,应考虑为癌变。可作脱落细胞学检查或活检以明确诊断。
    (三)鼻咽结核  较少见,患者有鼻咽部不适,异物感,分泌物增多,头痛等症状。检查时可见鼻咽顶部粘膜糜烂,表面分泌物很脏,也有表现为增殖性病变。此类患者常合并其它脏器活动性结核病。
    四、鼻咽癌痛治疗
    (一)应急治疗
    1、针刺止痛法  (1)体针法,取巨露适透四白,合谷、支淘穴。常规皮肤消毒,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产生酸、麻,胀感。中等度刺激,留针5-10分钟,每日一次,5天为一疗程。(2)耳穴针:取上颌透额,肾上腺透内鼻,神门透交感。中等度刺澈,留针5分钟。体针与耳针交替进行。疼痛剧烈时,体针,耳针并行。
    2、中药吸鼻止痛法  (1)硼脑膏:金银花9克、鱼脑石6克,黄柏6克、硼砂6克、冰片0.6克。共研细粉,用香油、凡士杯调成软膏,用棉球蘸药膏塞鼻孔内,或用药粉,吸入鼻孔内,1日3次。(2)辛石散:白芷3克、鹅不食草3克、细辛3克、辛夷6克、鱼脑石4块,冰片4.5克。各研为细粉,合在一起,混匀,研极细粉,吸入鼻孔内,1日2-3次。(3)头痛塞鼻散.:将川芎,白芷,远志,冰片等研末.塞入鼻孔内,右侧痛塞左鼻,左侧痛塞右鼻。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遂渐减轻。
    3、蔓方止痛胶囊  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8克、夏枯草20克,苍耳子10克、元寸1克,葛粮10克,共为细面,装胶囊,每次4粒,每日2-3次。
    4、复方止痛片  颅痛定片60毫克,消炎痛12.5毫克、扑尔敏2毫克、双氢克尿塞12.5毫克、谷氨酸片0.6毫克、维生素B620毫克。上述药物一次服下,每日3-4次,对于鼻咽癌痛伴有烦躁不安者效佳。
    对于中、重度鼻咽癌痛患者,可选用强力止痛药物,如曲马多胶囊,每次50-100毫克、每日3次。或可待因片30毫克合阿斯匠林片500毫克,每日3-4次。或吗啡片,每次5-10毫克,4-6小时1次,根据止痛效果及体质反应情况,随时增减剂量。
    (二)辨证论治
    1、肺热壅盛证
    症状:鼻塞、涕中带血,有时鼻腔干燥,鼻出热气,头痛,咳嗽,颈部肿块坚硬如石。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则:宣肺清热,消痰散结。
    方药:清肺抑火丸加减。
    黄芩12克、栀子9克、大黄9克、黄桕9克、苦参15克,前胡15克、桔梗9克,浙贝母10克、知母9克、天花粉30克、夏枯草30克、僵蚕30克。方中以黄芩、黄柏、栀子,苦参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为主药;知母、浙贝母、天花粉清肺润肺,养阴生津,夏枯草,僵蚕消痰散结为辅药;桔梗开提肺气为而通鼻窍,前胡清肺下气,疏散风热为佐药;大黄通肠腑,导热下行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宣肺清热,消痰散结之功效。若头痛甚者加蒿本15克、川芎10克;鼻衄多者加仙鹤草30克、棕榈炭15克;咳吐黄痰者加鱼腥草30克、鲜竹沥30克。
    2、肝郁火旺证
    症状:头痛,耳呜,鼻塞,鼻衄或血涕,口苦口渴,心烦易怒(或出现颅神经症状),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克、生地黄12克、柴胡15克、栀子12克、黄芩9克,当归15克,木通12克、石上柏30克、野菊花30克,山豆根15克,山慈菇15克、甘草6克。方中龙胆草清泄肝胆实火为主药;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助主药之力为辅药;柴胡疏肝,当归养血,木通利湿,石上柏、野菊花清热解毒,山豆根、山慈菇抗癌清热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具有疏肝解郁,清热泻火的作用。若鼻衄较多者加白茅根30克、茜草30克、仙鹤草30克;便秘者加郁李仁15克、大黄6克;颈部肿块坚硬如石者加僵蚕30克,石见穿15克。
    3、气滞血瘀证
    症状:鼻塞,涕中带血,头部持续性疼痛,入寝加重,两耳轰鸣,舌质暗质,舌边有瘀点,脉涩。
    治则: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桃仁9克、红花12克、当归16克、川芎12克、赤芍15克、辛荑15克,苍耳子30克、石上柏30克、细辛6克、蚤休15克、露蜂房15克,夏枯草30克,麝香0.5克、葱白3个。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理气,散结止痛为主药;赤芍凉血活瘀,辛荑、苍耳子通鼻开窍,石上柏清热解毒为辅药;细辛通窍止痛、露蜂房、夏枯草软坚散结,解毒抗癌为佐药。麝香,葱白载药上入头鼻诸窍为使药。全方合用,共奏理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功效。若颈项有肿块者加石见穿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胸胁苦满者加柴胡15克、黄芩12克;食后腹胀者加莱菔子30克、神曲12克、炒麦芽12克。
    4、痰浊内蕴证
    症状:鼻中分泌物量多,涕中带血,通气不畅、头晕头痛,胸腹满闷,颈部肿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散结。
    方药:涤痰汤加减。
    陈皮12克、姜半夏15克、茯芩15克、枳实12克、天麻12克,白术12克、白芷10克,山慈菇15克、葵树子30克、石菖蒲15克。方中白术、茯芩,陈皮健脾燥湿为主药;天麻祛痰通窍,半夏燥湿祛疲,助主药之力为辅药;枳实理气畅中,白芷通窍止痛,山慈菇,葵树子解毒散结共为为佐药;石菖蒲为使,醒脑开窍。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燥湿,化痰散结之功效。若鼻衄量多者加三七参3克、棕榈炭15克、血余炭15克;鼻塞甚者加辛荑15克,苍耳子15克;纳呆、腹胀加焦三仙各12克,鸡内金15克。
    (三)鼻咽癌痛中成药选
    1、鼻咽放毒冲剂  方中野菊花、茅莓、两面针清热解毒为主药;重楼,龙胆草,凉血散结为辅药;夏枯草祛痰散结,苍耳子上通脑窍,引药入鼻为佐药;党参益气健中,防苦寒药伤胃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对于毒热壅盛,或放疗后鼻咽癌痛颇为适宜。表现为鼻塞不通,涕中带血,头痛,发热口苦,口渴,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本药为冲剂,每袋20克。每次1袋,母日2次,30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禁烟酒,忌辛辣,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
    2、玉枢丹  方中麝香开窍辟秽,冰片清热散瘀为主药;山慈菇清热解毒,雄黄辟秽燥湿,千金子霜、红大戟逐痰消肿为辅药;朱砂、五倍子安湿燥湿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具有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对于痰热壅盛的鼻咽癌痛颇为适宜。表现为鼻塞、涕黄稠,量多,臭秽难闻,头痛面痛,头晕昏闷,心烦口渴,面部肿胀,胸腹饱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本药为小水丸。每瓶装60克,每次服1.5克,每日2次,温开水进服。
    3、一粒止痛丹  方中披麻草活血散瘀,通络止痛为主药;独丁子散瘀消肿,没药活血止痛为辅药;麝香辛香走窜与活淤药同用可增加活血止痛的作用。诸药相合,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镇痛之效。对于以瘀血阻滞为主的鼻咽癌痛效果较好。本药为水丸。每10粒重1.6克。每次服1粒,每日3次。或痛时服l粒(但2次服药间隔必须4小时以上)。孕妇患用。
    4、犀黄丸  方中以牛黄清心、退热,化痰,通窍,散结消肿为主药;麝香通经络,散结滞,辟恶毒,除秽浊为辅药;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消肿定痛为佐药;黄米饭为使调胃和中,防诸药攻邪太过而伤胃。全方配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郁火痰浊互结的鼻咽癌痛颇为适宜。本药为糊丸。每瓶装3克,约10粒。每次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四)鼻咽癌痛中草药选
    对于鼻咽癌痛有效的中草药为山豆根,乳香、没药、石上柏、露蜂房、七叶一枝花,野菊花、土贝母、土茯芩,山慈菇、龙葵、葵树子、木芙蓉、雷公藤、仙鹤草、鹅不食草,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紫草根、茅莓、入地金牛、五灵脂、蒲黄、拔葜、辛荑、苍耳子,川芎,白芷、细辛,藁本。
    (五)鼻咽癌痛验方选
    1、清鼻利咽止痛汤 两面针30克、白茅根30克、蛇退30克、徐长卿15克、怀山药15克,川芎15克、葵树干90克、生地24克、茅莓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养阴解毒汤 白茅根12克,党参12克、天冬,麦冬各12克,沙参,生地、茯苓各10克,元参、银花、玉竹各9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毛藤30克,丹参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代茶饮用。
    3、龙菊清鼻汤 龙胆草、野菊花、苍耳子、元参,孩儿参各15克,两面针、七叶一枝花、茅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鼻咽癌痛护理
    (一)保持鼻腔清洁  鼻咽癌病人害怕污染和干燥的空气。因此,居室布置要清洁,简单,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60-70℃之间,室温在25-31℃为宜。及时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使引流通畅,预防继发感染。若患者鼻咽干燥,可戴湿口罩。
    (二)注意口腔护理  睡前饭后要漱口刷牙,可用温盐水或朵贝氏溶液漱口。若鼻咽粘膜充血水肿有白膜形成时,可用1%甘草水含漱。若口咽粘膜溃疡疼痛较重时,用0.5%普鲁卡因或0.5-1%的明矾溶液含漱。因痛而不能进食时,饭前用1%昀地卡因溶液喷洒口腔咽部疼痛处。若病人鼻咽干燥严重时,可用清鱼肝油或石腊油滴鼻。
    (三)注意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禁食生葱,生蒜,韭菜,辣椒,芥末及油炸食物。必须戒烟禁酒。
    (四)对于中、重度鼻咽癌痛患者,睡前给予一次足量的止痛药,配用镇静剂以增强止痛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