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痛的中西医最新疗法01 历代医家对癌痛的论述

 学中医书馆 2013-03-20
  中医学对癌痛的认识(1) 历代医家对癌痛的论述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有着与疾病(包括癌痛)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医家对癌痛的本质不可能有清楚的认识,所以在浩翰的历代中医文献中,没有系统和专门论述癌痛的著作。但是,包括在中医学各种病证名称之中的有关癌痛的论述及治疗方药等记载,却是非常丰富的。
    中医学认为,疼痛作为一个自觉症状,无论癌痛抑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其病机都有一定的共性。《紊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指出了邪气阻滞经脉,气血淤阻不通,是导致包括癌痛在内的各种疼痛的基本病机,即所谓的“不通则痛”。《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说明气血阴阳亏虚,不能濡养温煦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可引起疼痛,可称之为“不养则痛”。这种痛分虚实的论述,为后世辨治疼痛病症奠定了理论基础。
    西医学认为,在晚期癌症病人中,心理因素是影响疼痛的主要因素。如对疾病痊愈的失望,对临终的恐惧,以及愤怒忧愁寒,都能使癌痛加剧。对此,《内经》也有类似记载。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悲则气滞”、“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而气上、(消、气下、气乱、气结等,都会使气机逆乱而发生疼痛或使疼痛加重。
    此外,  《内经》还认识到由于个体禀赋的不同,对疼痛的耐受性也会有所差异。如《灵枢.论痛》篇说:“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厚者,耐痛……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
    由于癌肿发生的部位不同,因而疼痛出现的部位、性质及伴发症状等各有差异。现根据疼痛部位将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癌痛的论述,简介如下。
    一、头痛
    癌肿引起的头痛,多见于颅内肿瘤、上颌窦癌、鼻咽癌等。属中医学“真头痛”、“脑泻”、“脑风”、“偏头风”,  “悬痈”等范畴。
    古代医家所说的“真头痛”,颇似脑瘤引起的头痛。如《灵柩.厥论》说:“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会心录》说:“杀人于数日之间者,则为内伤之真头痛也……盖髓为神脏,谓之泥丸官,而精髓藏焉。人之精气实于下,则髓海满于上……肾阴不足,阴火上冲,肾阳不壮,而寒气犯脑……痛极而厥,神为之昏,目为之定,牙为之噤,舌为之黑,而为之戴阳,手足为之抽掣”。上述真头痛的症状,与脑瘤晚期所出现的剧烈头痛、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等相类似。其病因为肾之阴阳亏虚,导致阴火或寒邪直犯于脑。《诸病源候论》则认为真头痛与痰水内结有关。
    《证治准绳》在论述“左右偏头风证”时说:“左边头痛右不痛,曰左偏风,右边头痛左不痛,曰右偏风。世人往往不以为虑,久则左发损左目,右发损右目…痛从脑起”,颇似脑瘤引起的偏头痛、偏盲。该书记载的“脑泻”症状,则符合上颌窦癌所出现的偏头痛、鼻塞、鼻流秽臭浊涕等。如“偏头痛,一边鼻塞,不闻香臭”,“脑泻,亦缘风邪入于髓海,凝滞不散化为脓,轻者黄脓浊涕,重则败臭,秽不可闻……亦有能致毙者”。
    《千金要方·卷十三》说:“脑风头重、颈项强,眼疏疏……剧者耳呜,满眉眼痛闷,趾逆,眩倒不自禁…诸风乘虚,经五脏六腑,皆为癫狂。”这些症状与脑癌引起的头痛、眉棱骨痛,呕吐,视力障碍、步态不稳、精神情感异常等相似。
    中医学所说的“悬痈证”,很符合鼻咽癌的症状。如《疮疡全书》说:“悬痈,此毒生于上腭,形如紫李,坠下抵舌,其人口不能言,舌不能伸,头不能低,仰面而立,鼻中时出红涕,若不速治,毒入于脑即死。”这里虽未言及头痛,但—般多可伴见偏头痛或全头痛。
    《证治汇补》说:“头脑作痛,犹如刀劈,动辄眩晕、脑后抽搐跳动,举发无时,此肝经痰火,名曰厥癫疾。厥者逆也,恚怒太过,气与血俱逆于高巅”。这里的“厥巅疾”,与脑瘤引起的剧烈头痛相类似。
    总之,古代医家认为,癌肿引起的头痛,主要是肾之阴阳亏虚,风寒痰血搏结于脑,或肝火上冲,或热毒上壅等所引起。
    二、脑痛
    食管癌、肺癌、原发性纵膈肿瘤、乳腺癌等,均可引起胸痛。其中食管癌与中医学“噎膈”相似;肺癌,原发性纵膈肿瘤则属“虚劳咳嗽”,“肺痈”、“息贲”、“胸痹”等范畴;乳腺癌相当于“乳岩”。
    食管癌常见的胸骨后疼痛,在《诸病源候论·食噎侯》中已有论述。如“此由脏气冷而不理、津液涩少而不能传行饮食,故食入则噎塞不通,故谓之食噎、胸内痛”。《医宗必读》在论述噎膈死证时说:“口吐白沫者不殆;胸腹嘈痛如刀割者死”。其中胸腹嘈痛如刀割,类似食管癌有穿孔时的剧烈疼痛。
    肺癌常可出现咳嗽、吐痰、胸背疼痛等,《金匮要略》所载的“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与之相似。肺癌伴继发感染时,属中医学“肺痈”范畸。如《外科正宗》说:“夫肺痈者,金受火刑之证也……咯吐脓痰,间吐鲜血,时发时止…胸疼气喘,面红多汗……指甲紫而带弯,终归冥路”。《诸病源候论》论述的“肺积”证,则类似某些肺癌患者所出现的胸背痛、咳嗽、乏力及伴发皮肌炎时的症状。如“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皮中时痛如虱缘状,其甚如针刺之状,时痒”。
    《普济方》所载的“息积”证,与膈肌恶性肿瘤症状相似。如“咳喘胸痛(肿瘤累及肺脏、压迫神经),右胁下结聚成块(肿瘤压迫,肝脏向下移位),呕吐(肿瘤压迫胃部),面黄体瘦(恶病质)”。
    乳腺癌疼痛、多在晚期及溃破以后,这与“乳岩”疼痛极为相似。如《外科正宗》说:“忧郁伤肝,思虚伤脾,积怨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惫,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如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疼不痒,渐渐增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粟,或如履碗,包紫气秽,渐渐溃烂……疼痛连心,出血作臭,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
    由于癌症胸痛包括在中医学数种病证之中,所以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概言之,有肝郁气滞、痰火壅肺、寒饮上逆、胸肺积块、热毒蕴结、淤血阻滞、肺肾阴虚、脾肺气虚等。
    三、胁痛
    胁痛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大抵属中医学“肝积”、“癖黄”等范畴。此外,肺癌引起胸膜积液或胸腔积液时,亦可出现胁痛,此则属“癖结”、“悬饮”。
    《诸病源候论》所说的“肝积”,颇似肝癌引起的肝区及上腹痛、恶病质等。如说:“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身无膏泽”。
    《灵柩·经脉》篇在论述足少阳胆经病变时,记载了肝癌的肝区痛伴颈部腋下淋巴结转移、恶病质等症状。如说:“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有微尘,体无膏泽…缺盆中肿痛,胁下肿,马刀侠瘿”。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论述了肝癌腹水及肝区痛。如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
    肝癌出现黄疽时,属中医学“癖黄”证。《诸病源候论·癖黄候》说:“气水饮停滞结聚成癖,因热气相搏,则郁蒸不散,故胁下满痛而身发黄,名为癖黄”。
    癌性胸水或胸膜腔积液引起的胁痛,与中医的“癖结”证相似。如《诸病源候论·癖结候》说:“此由饮水停聚不散,复因饮食相搏,致使结积在于胁下,时有弦亘起,或胀痛,或喘息短气,故云癖结”。
    癌肿胁痛的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痰饮内停,湿热蕴结,但晚期多伴见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形成虚实错杂之证。
    四、脘腹痛
    凡腹腔肿瘤,如胃癌,胰腺癌、胆囊癌、大肠癌等,均可出现脘腹疼痛。此外,子宫癌晚期亦可导致腹痛。
    胃癌疼痛多在上腹部,属中医学“胃脘痛”、“反胃”、“脾积”等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肋,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灵枢·经脉》篇说:“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上两段描述,很像胃癌早中期所出现的胃痛,腹胀、嗳气、呕吐等症状。
    胃癌疼痛伴幽门梗阻时,与中医学“胃反”相似。如《外台秘要》说:“胃反,朝食暮吐,食饩腹中刺痛,此由久冷”。
    胃癌疼痛伴见上腹部不规则肿块者,属中医学“脾积”。如《证治准绳》说:“脾积在胃脘,腹大如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痛,饥减饱见,腹满吐泻,足肿肉消”
    胰腺癌或胆囊癌腹痛多同时伴见黄疸,属中医学“黄疸”、“痃癖”范畴。《伤寒论·阳明病》篇说:“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这些症状符合胰腺癌或胆囊癌晚期的腹痛,腹胀,黄疸.发热、颈淋巴结转移等。《太平圣惠方》京三棱丸所治的“久痃癖”,与胰腺癌或胆囊癌出现的剧烈腹痛并放射至背部、腹胀、呕吐、黄疸,恶病质等相似。如“心腹胀满,时时钻连心背痛,宿食不消,呕吐,不思饮食,气息喘促,面目黄瘦”。
    大肠癌腹痛,包括在中医学“大肠病”, “久腹痛”,“伏粱”、  “脏毒”,“锁肛痔”等病症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在论述大肠病时说:“腹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 《诸病源候论》所载“久腹痛”证,“发作有时,发则肠鸣而腹绞痛……冷入于大肠、则变下痢”,窃合结肠癌出现的腹痛、肠鸣、泄泻或粘血样便等症状。《素问·腹中论》所述的“伏梁”,与结肠癌可触及肿块时的症状相似。如说:“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环脐而痛也”。直肠癌腹痛与中医学“脏毒”、“锁肛痔”极为相似。如《外科正宗》说:“夫脏毒者,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毒流注肛门,结成肿块……又有生平情性暴急,纵食膏梁,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患烂经脉……凡犯此未得见其有生。”《外科大成》说:“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重,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
    子宫癌晚期,肿瘤累及盆腔、腹膜时,可出现腹痛,但同时多伴有阴道出血,带下增多,故属中医学“崩漏”、“带下”范畴。《千金要方》慎火散证,与子宫癌晚期腹痛很相似。如“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肿瘤坏死感染)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恶病质),月经失度,往来无常(阴道出血),小腹弦急,或苦绞痛上至心(肿瘤累及盆腔、腹膜)。”
    癌症脘腹痛的病机比较复杂,一般来说,胃脘痛多为阳虚寒凝、气滞血瘀,或脾胃阴虚,或脾肾阳虚;腹痛伴黄疸者,多为湿热内积,或寒湿内结;凡能触及肿块者,多为血淤痰阻;腹痛伴便秘拒按者,多为实热或寒实内结;伴泄泻者,多为湿邪内盛或脾肾亏虚;伴大便脓血者,多为湿热毒邪内蕴;伴阴道出血、赤白带下者,多为湿毒下注,或瘀血内停,或脾肾亏虚。
    五、肢体骨骼痛
    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急性白血病等,均可出现肢体骨骼痛。恶性骨肿瘤属中医学“骨疽”、“贼风”、“骨瘤”等范畴;急性白血病则与“热劳”、“急劳”相似。《灵枢.剌节真邪论》所述“骨疽”,很像恶性骨肿瘤出现的骨痛、肿块、溶骨破坏、消瘦等症状。如说:“骨疼而肉枯……内伤骨为骨蚀……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诸病源候论》所载“贼风候”,类似骨癌疼痛及颈淋巴结转移等症状。如云:“贼风者…但痛不可得按抑,不可得转动……按之则痛应骨……久不去,重遇冷气相搏;乃结成瘰疬及偏枯。”对于骨肿瘤疼痛的成因,《外科正宗》强调为肾气亏虚,骨先其养。如该书在记述“骨瘤”时说:“房欲劳伤,忧恐伤肾,致肾气弱而骨无荣养,遂生骨瘤。其患坚硬如石,形色或紫或不紫,推之不移,坚贴于骨,形体日渐消瘦,气血不荣,皮肤枯槁。”
    急性白血病的骨节酸痛,多同时伴见发热、贫血、出血等,与中医学“热劳”、“急劳”相似。如《普济方》论“热劳”时说:“夫热劳者,由心肺实热,伤于气血…积热在内,不能宣通之所致也。其候心神烦躁,面赤头痛,眼涩口干,身体壮热……骨节酸痛;神思昏沉,多卧少起,或时盗汗,日渐赢瘦”;该书在论述“急劳”时说:“夫急劳者…毒热不除而致之,缘禀受不足,忧思气细,营卫俱虚,心肺壅热”...骨节酸痛,萎黄赢瘦,久则肌肤消燥,咯涎唾血。”
    癌症肢体骨骼痛,与肾虚有密切关系,多因肾阴或肾阳亏虚,热毒或寒毒侵及骨髓而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