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为何叫“皮黄”?

 致虚守静666 2013-03-20

       京剧为何叫“皮黄”?

 




   “皮黄”又叫“皮簧”,是西皮和二黄(簧)  的合称,它们是京剧的两大主要声腔,所以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或“皮簧”戏。
    《中国京剧史》中介绍:京剧的前身是徽戏(徽调)、汉戏(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并受到民间俗曲的影响。特别是徽戏和秦腔的声腔对京剧的形成影响很大。自清乾隆五十年(1790 年) 开始,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来到北京演出,史称“四大徽班”,先后到京的汉戏艺人多搭徽班演唱。二黄(簧)是徽戏的主要声腔之一,而汉戏声腔以西皮和汉戏二黄(簧)为主。随着徽戏、汉戏进京演出,使得西皮、二黄(簧)声腔进一步融合,形成京剧丰富的旋律和完整的版式。
    “二黄(簧)”之说,多数人认为来自地名,即现湖北省的黄冈、黄陂两县。其它说法还有很多,莫衷一是。至于“西皮”,初称“襄阳调”,有来源于中国西部的音乐成分,而湖北人称“唱”为“皮”,故称“西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