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黄时期的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因“媵婚制”后裔随母姓

 荷香月暖 2013-03-20

炎黄时期的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因“媵婚制”后裔随母姓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摘要:炎黄统一之后开始父系氏族,以媵婚制入赘而后裔随母姓。即非媵婚制时期的父系氏族而仍停留在跟随母姓时期;舜帝时期开始大规模赐氏,转入跟随父亲的氏进行,而氏只有管理者所拥有。父系氏族不再以媵婚制入赘而是改为婚嫁之后,转入父系氏族的氏的分支;战国时期,进入姓氏不分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私有财产更多了,禹建立夏朝。奴隶社会开始了。

一、当今南方考古的新发现,证实南方部落是华夏宗教文化之源

作为古猿人、能够制造工具且保留猿人的某些特征、与现代人相似的人为三大人类代表。  我国最早的历史,以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为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之后是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仍保留猿的某些特征的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距今约三万年的且摸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的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山顶洞人作为三大不同人类 时期的代表。

而以距今七千年的浙江的河姆渡作为原始居民的代表,因为发现了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以距今五六千年的陕西半坡村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纺线、织布、制衣;以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泰安的大汶口原始居民,分为早、中、晚三期,原始手工业有了较大进步、晚期的墓葬里,随葬精美的工艺品和日常用品,还出现被残杀的奴隶或战俘,以此作为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标志。

于是,在这样的考古基础之上,有的从陕西到湖北、湖南到处都有炎帝传说,他从北方南下寻找粮食及医药,最终在湖南发现原始水稻并建立古厉山国,从此中国开始了农业文明进程。却只是至今南方还没有发现类人猿的遗址发现而已。而从最早的古猿人在南方,很多学者提出了人类文明发源于湖南洞庭湖一带。同时,随着考古的发现,历史也做了相应的更正,只是依然保留原始居住变化的分类。但是,仅仅使用介绍小常识的做法,在当今初中历史课程中列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对野生稻进行培育、种植的国家。在湖南发现了一万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居民更大量种稻,同世界上其他较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三千至五千多年

随着考古的发现,距今七千年的浙江的河姆渡也不再是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制造陶器的最早发现地方与时期。玉蟾岩(俗称蛤蟆洞)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西北16公里寿雁镇的史前洞穴遗址。遗址文化堆积厚1.21.8米,出土遗物主要为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及动、植物遗骸,呈现出由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面貌。时代距今1.2万年以前。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稻谷和原始陶片遗存。 稻谷共出土更多枚,同时在文化堆积土样中分析有稻属硅酸体。经专家分析鉴定,玉蟾岩出土的稻谷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的时间、地点及水稻演化历史的难得实物资料。蕴含着大量由旧石器时代文化向新石器时代文化转变的信息。19962月,道县玉蟾岩遗址入选全国九五年度十大考古发现;20013月,玉蟾岩遗址又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017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蟾岩,正成为国内外科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焦点。

http://bbs.rednet.cn/thread-6910534-1-1.html

炎帝神农氏是我们伟大的农祖,在全国尤其是湖南留下了众多传说。玉蟾岩遗址、高庙遗址、城头山遗址是湖南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古迹,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稻作农业、宗教文化和城市文明,这些遗址与炎帝传说不谋而合,共同构成泛炎帝文化。炎帝神农氏,据传是中华文明之祖,是农业、医药、商业、音乐之祖,又是茶文化创始人。在中国文献记载中,人们将远古的很多发明创造归结于炎帝。湖南拥有炎帝陵、舜帝陵、嫘祖墓、二妃墓、善卷墓等,拥有五岳之一的南岳及祝融传说,然而自西周以来一直被视为蛮荒之地。从近年的考古发掘及对历代文献与传说的研究成果可知,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但又是一体的,湖南则是中华文化一体的最早源头。

从考古角度看,有道县玉蟾岩遗址,那里有中国最早的人工水稻和最早的陶器出土;有怀化洪江高庙遗址,那里有中国最早的宗教图画:双凤朝阳图案、饕餮纹(獠牙兽面纹)、八角纹,有中国最早的白陶、人工竹篾工艺品,有意味着最早进入父系社会的中国最早的一夫一妻墓;有距今6200多年的澧县城头山古城及距今6500年的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这一系列的考古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之源,

据传炎帝有十七代,或言八代,或言七十代。他的部族在湖南生活长久,因此,湖南各地皆有炎帝传说也是正常的。传说炎帝是农业之祖,因此,道县出土的人工水稻与神农发明农业是有些联系的。道县附近有嘉禾县,文献记载与神农有关。《桂阳州志》:“《管子》曰:神农种谷于淇田之阳……九洲之人,乃知谷食。”又云:“天降嘉谷,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其地曰禾仓,后以置县。”《衡湘稽古录》:“帝之匠赤制氏,作耒耜于郴州耒山。”于是神农揭开了中国农业浩浩史册的第一页。嘉禾县,古称“禾仓堡”;禾仓,即谷仓,是天下粮仓,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淇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禾仓。后置县,因名嘉禾。”

高庙遗址也与炎帝有关,最近出现一种“炎帝会同说”,阳国胜等先生提出了众多的理由,包括怀化会同县的许多地名,如:连山、八卦庙、会同等都与炎帝有关。另外其所引几条古书记载也是可供研究的。如:东汉《春秋纬·元命苞》:“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农(此“神农”指“神龙”,“农”是“龙”之误,《史记?补五帝本纪》:“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山海经?大荒西经》明确记载:“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而晋代《伏滔集》载《习凿齿论青楚人物略》:“神农生于黔中”,又据《会同县志》记载,会同古属“黔中”之地。

据笔者研究,炎帝又似可与城头山古城挂钩。神农氏又称烈山氏,传说在湖南建了厉山国。《读史方舆纪要》:“澧水:州南三里,源出慈利西之厉山,东流会溇水,又东经石门县会渫水,又东至州城下,州北七十里之涔水,州东二十五里之澹水,俱流合焉,下流入于洞庭。《楚辞》:'濯余珮于醴浦’虞喜云即澧水,亦曰兰江……”,可见,烈、厉、澧、醴相通,今湖南西有澧县,东有醴陵市,炎陵县,皆古长沙境。《南岳志·前献》引王万澍曰:“(炎帝)[神农]都长沙凡七代。”这个古长沙包括澧县,可能就是澧县城头山城,因为炎帝的年代与古城能交合。

湖南考古所同志发现了高庙文化晚期的规模很大的祭祀场所,其年代约为距今7000年。其附设的司仪、牲祭、人祭、窖藏与议事会客场所齐全,这在我国南方同时期遗址中是极为罕见的。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居民宗教礼仪的真实状况,同时也表明其在当时很可能是一个区域性的宗教中心。

发现了距今约7800年的以凤鸟、獠牙兽和太阳纹、八角星纹为题材的图像,这些图像均用简单的戳印篦点连缀而成,且其中的部分图像被涂上朱红或黑色的矿物颜料,这些图像中的獠牙兽长有双羽,凤鸟载着太阳或八角星象,它们显系超自然的物像。参照该遗址中大型祭祀场所的发现,可确认这些饰有上述图像的陶器属于祭器的性质,它们在高庙文化的鼎盛期(大体在距今74007100年)最为发达,且其构图和制作技术皆显得相当娴熟。在该遗址的南区(第2227层)发现了年代比之更早的高庙文化早期遗存,出土陶器上的凤鸟多为刻划的并列鸟头,兽面则为兽头的正面图像,八角星象则悬在天空,无论从它们的构图和制作技术都非常简单原始,其所处年代据此期遗存中陶器的基本特点,可初步判断为约距今7800年。这些祭器出于年代如此古老的时期,为追溯我国史前宗教艺术的起源翻开了新的篇章。

獠牙兽面纹在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后来的夏商文物中都有出现,但都比高庙遗址晚了几千年。最为奇特的是,两只凤凰的食囊部位戳印有獠牙、吐舌的兽面纹,并画有复杂的祭祀礼仪,证明了当时已经出现了“复杂的礼仪中心”。凤凰、兽面、獠牙的构图方式被专家称为“獠牙农神像”,而这“獠牙农神像”的构图模式,影响波及到了全中国的农耕地区,如江苏、浙江一带的良渚文化、山东一带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中原的青铜文化、四川的三星堆青铜文化、江西的新干青铜文化等,这一切无一不是对高庙“獠牙农神像”构图模式的继承与发展。今天在五溪地区少数民族用于祭神仪式的傩面具图案,其中兽面獠牙的构图方式竟然与7000多年前的“獠牙农神像”惊人地相似,可见古老的习俗仍保留在该地。

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具有图腾意蕴。史界及考古界一直公认,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是我国最早的“凤凰图腾”。而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虽经年代浸淫,依旧栩栩如生。专家鉴定,沅水凤凰早于河姆渡凤凰400年。 “太阳崇拜”是远古先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又一种精神情结。20054月,高庙遗址挖掘出“太阳”彩陶,已历7400余岁,为新石器早期陶工艺品。附着于高庙陶上的兽面纹,据考证较之辽宁同门家族,早了足足上千年,历史之悠久,全国独一无二。纹饰细密而规范,巧夺天工。

此外,出土了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白陶制品。高庙文化所处的沅水中上游地区很可能是我国白陶的最初发源地。揭示了高庙上层遗存中的部落首领夫妻并穴墓等一大批重要遗迹。报告称从M26、M27构成的一组并穴墓中所出随葬品的类别和二者墓穴所处的位置关系,可判断M26为女性,M27为男性。而从其随葬品的质地和品位知其在该墓地中处于显赫的地位,推测他们应是当时某一代部落首领的夫妻并穴合葬墓。另一墓例为M65,坑内有人骨架4具,均为屈肢。其中北侧2具头朝东,为壮年夫妇,最北侧的男性呈微侧身,右腿搭于其妻之股上。这种一夫一妻墓的出现比过去大汶口等地的约早2500年。从而表明父系氏族大致的出现时间。

此外,高庙遗址大部分地层中均出土了堆积如山的淡水螺、贝壳和鹿、猪、麂、牛、熊、象、貘(下层)以及犀牛等各种水、陆生动物骨骸数十种,非常直观地表达了当时人类获得食物的主要手段和来源,是以渔猎与采集为主的攫取式经济方式。其中的部分猪牙床经鉴定已属被驯养的家猪,表明当地在距今将近8000年的时期已出现了动物的驯养业。

20044月,遗址中出土了7400年前的女性人体骨架,其下还有一个竹蔑垫子。蔑片之薄,与现在的同类物品没有视觉上的差别,说明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精湛。经专家测定,蔑垫比之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竹席、竹篓、竹篮等,要“年长”2000多岁。由是,高庙篾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已知最早的竹工艺品。高庙文化遗址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中的玉璜、玉玦等精美玉器,其精湛的钻孔技术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玉器上面的钻孔又细又光滑,仅容绣花针穿过。考古专家们介绍,20043月发掘的那座7400年前的女墓中,一具保存完好的人体骨架旁,陪葬有象牙玉器等饰物,而查遍怀化古籍,却均无“有象有玉”记载。似懂得与周边以至更远地方互通有无。本遗址的开发应充分表现怀化地区在七千年以前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其宗教文化、白陶、手工艺品等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凤凰、饕餮、八角形、太阳纹等组成的综合图案是华夏宗教文化之源。

城头山古城遗址位于澧阳平原中部,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境内,占地15万平方米(228亩)。1991-1999年,经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省内外专家先后9次对这一遗址进行科学发掘,确认它是一座目前年代最早(距今约6200年),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城内有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祭祀区。城头山古城的设计和城墙的构筑工程规模相当宏大。城平面呈圆形,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城垣内面积约8万平方米。城垣外环以30-40米宽的护城河。挖河所出10万方泥土夯筑起了长1000余米、底宽30多米、高4-5米的宏大城墙,城垣及护城河共占地15万平方米。在城内发掘出大片台基式的房屋建筑群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陶作坊,宽阔的城中大道,密集而重叠的公共墓葬。 据参与研究的日本学者宣布,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烧制砖,古人用这种砖铺在宫殿地面及路面。古城东门北侧还发掘出了世界上目前最早的古稻田(距今6500年),这些都证明了该城为中国最早的古城,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古城”。 城头山古城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为国内专家学者所认同,而且举世公认。1997728日在北京召开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学术意义专家论证会的8位我国考古权威认为,这个古遗址不仅对史前聚落的发展、筑城历史和技术、长江流域文明因素的形成、稻作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等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而且由于多年发掘所揭示的少见的重要遗迹和珍贵遗物,因而该城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1997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而且获此殊荣者全国唯一。近年来,先后有日本、韩国、英国、德国以及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来此参观考察。

http://bbs.rednet.cn/thread-6910534-1-1.html

 

二、父系氏族形成时期的探讨

    父系氏族社会从何而起,至今学术界仍有争论。江西董世策与我交流提出:纵观中华数千年历史,我觉得:黄帝以前应是母系原始社会。黄帝以后逐步发展为男姓统治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的积累,以及社会需求的分工逐渐以男姓为统治阶层,形成以男姓为主体的社会。”。我如今以普遍流行的观点:“黄帝时代是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代。”作为修正我原来的《母系氏族部落原聚居地的姓为联系纽带》和《从祝融八姓到豢龙氏董父的研究》进行个别地方修正,但以我我在2012109日《姓氏的起源和分化》的一文(至今811  98  论点修正为:炎黄统一之后开始父系氏族,以媵婚制入赘而后裔随母姓。即非媵婚制时期的父系氏族而仍停留在跟随母姓时期;后来父系氏族不再以媵婚制入赘而是改为婚嫁之后,转入父系氏族的氏的分支;战国时期,进入姓氏不分时期。

南方湖南等地,自西周以来一直被视为蛮荒之地。然而从近年的考古发掘及对历代文献与传说的研究成果可知,湖南拥有炎帝陵、舜帝陵、嫘祖墓嫘祖:黄帝的正妃”)、二妃墓、善卷墓等,拥有五岳之一的南岳及祝融传说,证实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但又是一体的,湖南则是中华文化一体的最早源头。

查阅父系氏族,则以:父系氏族制的特征是,氏族由一个男性祖先和他的子女以及他的男性子孙的后代组成,子孙皆归属父亲。世系由男性传递,财产也按父系继承。中国的龙山文化即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从此,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原始社会逐渐趋于解体。男子依靠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他们必然要求按照南系计算世系、继承财产,母权制的婚姻秩序被打破了,原来对偶婚制下的从妻而居的传统,为一夫一妻所取代。”龙山文化时期是什么时候呢?历史记载:“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可是,这个时期,以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泰安的大汶口原始居民,比玉蟾岩遗址、高庙遗址、城头山遗址是湖南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古迹,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稻作农业、宗教文化和城市文明就要晚了。

    而输入“父系氏族制”查询: 伏羲氏之母(风花絮)是结束河母氏族社会的最后一位首领,伏羲氏是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首领,也是父系社会开创人,有《周易》记载,伏羲氏的母亲与伏羲氏和其妹女娲的生活片段,父系氏族社会从伏羲氏到公元前约二十一世纪,夏禹是奴隶社会的第一位奴隶主,为父系氏族部落社会,夏朝是从夏禹开始的。”同时又记载:“母系氏族公社分为初期和发展时期两个阶段。山顶洞人 母系氏族公社的初期阶段约为距今十万年至一万年之间,考古学上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人类的体质特征已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学术界称为晚期智人,亦称新人。在我国已发现的代表性人类化石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发现的。距今约有一万八千年河姆渡文化,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时期始于距今一万年左右。从这时起,人类所用石器主要为磨制石器,考古学上称之为新石器,称此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千多年,亦属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文化。

伏羲在中国历史上位列三皇五帝之首,百王之先”,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尊崇和敬仰的人文始祖,在古书中亦作伏牺、伏戏、宓牺、宓羲、炮羲、虑羲、疱羲、疱牺,亦称羲皇、黄羲。相传伏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建都陈国(今河南淮阳),在位150年。帝王世纪》有这样一段记载:“燧人氏时,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皞疱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疱羲于成纪,蛇首人身,有圣……”;《史记·帝王补纪》记载:“太昊,伏羲,母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于成纪。以上的史籍当中对伏羲出生时间是肯定的,:燧人氏时或代燧人氏,对伏羲的生母也是肯定的,:华胥氏。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对伏羲的生父是这样记载的:生活在华胥之国的华胥氏姑娘,到一个风景特别的雷泽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受感而孕,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伏羲。雷泽中的脚印其实是雷神留下的,这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这雷神在《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因此,伏羲本来就是一个龙身人首的龙种。于是,有的学者依据:现在我们有了伏羲出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伏羲的母亲华胥”,那么伏羲的父亲是谁?在现有的古代史籍当中都有了相同的称号:“大人”,大人绝对不是一个人的称呼或名号,应为对其人的躯体硕大的一种描述而得来的约定俗成的称号。既没有姓又没有名,这从当时伏羲生母华胥氏有名有姓来说不符合情理。伏羲生父应有自己的名和姓,但为什么古代史籍和神话中都没有提及伏羲生父的姓名?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发展是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的,随着男子在生产生活中作用的越来越突出,父系氏族才逐渐取代母系氏族。伏羲本出生在父系氏族与母系氏族交替的年代,且当时应为母亲在一个家族中占据主导地位,父亲属附从地位。如是来看,从史籍当中和古代神话中有明确的伏羲母亲的姓氏而无父亲名姓,才符合情理。由此可见,伏羲是父系社会起始和发展的重要人物,对于中国社会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变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提出:“伏羲是父系氏族起始的标志”?

   而有的提出:距今约十至二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远古社会由原始人群阶段进入母系氏族社会。 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业出现,体力的作用变得重要,人类结束母系氏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http://wenwen.soso.com/z/q341804922.htm)。理由是:新石器时代后期至金石并用时代,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又称父权制)。随着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展,男子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许多重体力劳动主要似乎由男子来承担,如驾畜耕犁、开挖沟洫和管理蓄群等,男子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而此时的妇女主要负责抚育后代和照管家务,在生产劳动中只做一些辅助性工作,而且变得无足轻重。经济地位的变化,使男子不仅掌握了生产资料,而且还取得对劳动产品的支配权。这样,过去在血统和财产的继承上由按母系计算改为按父系计算,氏族部落首领改由男子担任。婚姻也由对偶婚开始向一父一妻制过度。

   而通过百家争鸣的方式,以求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龙山文化在我国分布较广,由于考古学文伟命名的原故。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称作新人,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后期,现代人形成,属于新石器早期。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等。这一阶段的打制工具有较大改进,并发明了弓箭。其生产部门主要是采集和狩猎。人们学会缝制兽皮衣服,产生了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同时,出现了族外婚,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母系社会繁荣时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南北各地,主要代表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等等。此时,生产力水平有明显进步,磨制、穿孔石器取代打制石器;原始农业产生;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及副业出现等等。人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原始审美和宗教观念继续发展,并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符号。提出《从墓葬发掘试探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与解体》:中国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大约在四千年前。其主要文化遗存代表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此时在考古学上属于新石器晚期。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SHZX198001045.html

   大约在距今4千年左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我国境内发现的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主要有: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延续时间较长、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部分地区。、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东部和江苏省南部,此外,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还有东南沿海的几何印纹陶文化,广东境内的石峡文化和福建境内的昙石山文化等。而炎黄时期是在距今四五千年。约公元前2070年,私有财产更多了,禹建立夏朝。奴隶社会开始了。

而从:《我国母系氏族社会与传说时代——黄帝等人为女人辨》中国历史上的母系氏族社会在什么时候?吕振羽同志说: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 母系氏族社会 然而,这个答案是自相矛盾的。既然为母系氏族社会,充当它的首领的,为什么却是一群男子汉?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DS198604004.htm

首先,从婚姻关系来看,黄帝娶有四个妻室。《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除“正妃”嫘祖外,黄帝还有三个“次妃”。一个是方雷氏之女,一个是彤鱼氏之女,一个是嫫母。这说明当时已经开始形成女嫁男且以男性为主的家庭模式,男性在婚姻关系上开始居于主导地位。炎帝文化是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文化形态,对这种父系社会的萌芽状态当以黄帝为标尺加以说明。人类社会发展到黄帝时期已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此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看法:从黄帝时代是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代。

http://www./a/huangdishengpingjieshao/2012/0325/174.html)。

 

三、炎黄时期从母得姓,通过入赘婚媵婚制,形成 “母系继嗣制”的亲族集团,

我在2012109日《姓氏的起源和分化》论述:正值黄帝父权制革命向炎帝母权制的挑战,《太公兵法》云东至渤海,西至六盘,南达江淮,北到大漠,各联盟部落势力有不服者,黄帝从而征之,但战争的结局,又以炎、黄联姻而告终。以龙为图腾的炎帝母系氏族女性,如西陵氏、方雷氏、彤鱼氏、蜀山氏、有辛氏等,不但没有出现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而且还实现了炎、黄两大胞族之间的大联盟,炎帝之女和姬姓五帝之君联姻,又执掌图腾神权。这就是她们通过入赘婚媵婚制,贯彻母系继嗣制于始终,传递了龙图腾,并且炎帝部落的酋长,也随着媵婚制进入炎黄联盟国家为领袖。

《氏族典总部》记载:少典氏娶有蟜氏,曰安登,生子二人,长袭少典氏,是为黄帝之祖,次为炎帝神农氏。神农生子十有三人,曰钜、曰伯陵、曰祝融。钜为黄帝师,伯陵为黄帝臣,祝融为黄帝司徒。祝融生术器,术器生子二人曰条、曰勾龙,勾龙为后土。勾龙生子二人,曰垂、曰信。信生夸父,是为丹朱臣;垂为帝喾臣,又为尧臣,生伯夷,伯夷生太岳,太岳生先龙,先龙生元氏,其别支有羌氏、戌氏、杨氏。《氏族典》所记,炎帝器即榆罔之子,钜、伯陵、祝融及其子孙都成了炎、黄世代联盟政权中的重臣。

黄帝入赘于厉山国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四妃为西陵氏、方雷氏、彤鱼氏、嫫姆氏,她们都原为长沙厉山国炎帝之女,她所生子女皆从母得姓。如《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生子曰玄嚣,降处江水,是为青阳青阳也为长沙古名;《国语》说青阳,已姓,从母得姓黄帝入赘于长沙厉山国,也继承了龙信仰,豢龙于长沙,《汉唐地理书钞》引《开山图》绛北有阳石山,中有神龙池,黄帝时,曾遣云阳养龙于此,国有水旱不时,即祀龙请雨阳石山何处?阳石即云阳,《汉学堂书丛》引《开山图》称沙土之浦,云阳之墟,可以长生,沙土即长沙也。黄帝还受戒于衡山金简峰”(《南岳记》)过洞庭从容成子受自然之经”(《抱朴子》)张咸池之乐于洞庭”(《庄子》);并在最后铸鼎荆山,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史记·封禅书》),据《湖南风物志》所记洞庭湖君山之上,有轩辕台,传为黄帝铸鼎的地方。这些都是黄帝入赘接受龙图腾的史迹。

闻一多《伏羲考》说颛顼高阳氏与其妻家女禄高娲氏连姓,从母得姓 炎帝长沙厉山国的姜姓母系氏族,通过入赘婚招来五帝姬姓之君为婿,他们都生子从母得姓,接受了龙图腾的传代,形成了母系继嗣制的亲族集团。而后,炎帝之女,又以氏族并入的媵婚制,偕同入主中原立国,建立了以龙为传代的联盟政权。

帝喾、帝尧 入赘于厉山国  帝喾《资治通鉴》说嬌极娶陈丰氏,生帝喾,已姓,这已姓属炎帝母系支族。是嬌极已先入赘生子从母得姓;而后帝喾又与陈丰氏通婚生尧,《帝王世纪》说帝喾三妃,陈丰氏之女庆都生伊尧于丹陵,从母伊姓丹陵出丹水,《水经注》南岳峋嵝,丹水涌其左。这伊姓、巳姓,按《氏族典》云神农姜姓支国十三,其中有伊氏,巳氏,巳为蛇,蛇化龙,故《录释·帝尧碑》云庆都与赤龙合婚而生伊尧;《帝王世纪》尧娶女皇氏,生丹朱。帝喾、帝尧都在早年活动于南岳、洞庭一带,《潜夫论》记帝喾师祝融,藏经于衡山,主掌天文星象分野,并有南正以司天”(《吕刑》)

这样分析,我认为:炎黄统一之后开始父系氏族,以媵婚制入赘而后裔随母姓。即非媵婚制时期的父系氏族而仍停留在跟随母姓时期;舜帝时期开始大规模赐氏,转入跟随父亲的氏进行,而氏只有管理者所拥有。父系氏族不再以媵婚制入赘而是改为婚嫁之后,转入父系氏族的氏的分支;战国时期,进入姓氏不分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私有财产更多了,禹建立夏朝。奴隶社会开始了。

 

   201332012:25荷香月暖QQ3531599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