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必修课——生存能力,不可不学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但不是天生就有的能力。劳动能力与劳动习惯密不可分,只有从小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人,才能拥有劳动能力——也是他赖以生存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否则孩子长大后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其实,孩子们小时候是爱劳动的。他们往往把学会做一件事情,当成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内心充满快乐。从儿子的一篇篇日记就能看出这一点。但他们又往往会因为不会做、不敢做,不能主动去做那些已经能胜任的家务劳动或公益劳动;甚至会因为贪玩、懒惰,在老师或家长要求他们做的时候也不愿意去承担。 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和让他学习他不愿意学一样,发生老师或父母,与他之间的思想冲突。这时,老师或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不能轻易让步。随着时间推移,当他渐渐长大、劳动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以后,这种冲突就会慢慢减少。 这是孩子们的成长规律,我的儿子也经历了一个这样的成长过程。由最初的不主动、有点懒,到逐渐变得有点主动、有点自觉,再到最后真正懂了劳动对于人有多重要,学会视劳动为人生重大需要,这是孩子们学会做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课题,家长万不可忽略了这一课题。
(一)一个个“第一次” 1987年7月20日星期一晴(1) 我昨天洗澡脱下了一堆脏衣服,等着妈妈给洗。可是妈妈切菜时切了手指,不能洗了。今天吃过早饭,妈妈让我把自己的衣服洗了。 我从来没洗过衣服。这次妈妈在一旁指导,我来洗。我先放上水,把一件衬衣泡在水里,又把洗衣板放在盆里。妈妈告诉我打肥皂,我就把整个衬衣的外面、里面都打上了好多肥皂。然后把衣服放在洗衣板上使劲地搓,弄得洗衣板全是肥皂泡。把衣服每个部位都搓了一遍后,我把洗衣板拿开,开始用水投,投了两三遍以后,衬衣就洗得干干净净了。之后,再按这样的程序洗第二件、第三件,……一直到全部洗完。 这是我第一次洗衣服。这次洗衣服又填补了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一个空白,而且帮助了妈妈,我很高兴。
1987年7月23日星期四晴(2) 我以前洗过碗,但没坚持下来,洗一两天就不洗了。因为妈妈切菜时把手切了,让我代她洗一次碗。我正要下楼去玩,听了心里很不情愿。妈妈看了出来,没有直接批评我,而是对我说,只有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长大才能自己去生活。我听了才高兴起来,走进厨房。只见水池里面放着一个锅,锅里放着四只碗和三双筷子。我就一样一样认真洗起来。洗完才下楼去玩。 这次刷碗既恢复了一项劳动,又帮助了妈妈,我很高兴。
1987年7月24日星期五晴(3) 今天早上,爸爸在洗衣服,叫我帮助晾。我把装衣服的盆放在了床头栏杆上,就去晾衣服了。刚搭上一件,就听“咣”一声,盆摔在了地上,衣服全倒了出来,沾上了地上的灰。爸爸白洗了,气得训了我一顿。 这次摔盆是我不对。床头栏杆那么窄,怎么能放得住一个盆呢?我当时应当把盆放在地上。我以后做什么事一定要好好想想再做,做就做好。要不还要挨爸爸妈妈训。
1988年10月21日星期五晴(4) 昨天晚上做完作业,我做了一架飞鸟型滑翔机。 我找来爸爸买衬衣时里面垫着的一些废纸壳,用铅笔在上面先画图形。飞身头大尾小,主舱和附舱有一定的比例。我把机身主、附舱部分各画了一个图,先剪下来比了比,心想,如果合适再剪别的。谁知一比,有一个太小了,就按着比例重新画了一个。这回剪下来一比,正合适,便用胶水把机身粘起来放在一旁晾着。 之后,到了关键的时候,做机翼。做机翼要求两边大小一样,重量相同,要不然飞的时候就会向一边斜,大头朝下掉下来。我认真挑选了两块一样厚度的纸壳,在一张纸壳上画了前翼和尾翼,又把两张纸壳对在一起来剪,为的是让剪出的机翼能在形状上完全对称。 各部零件都剪好后。我把它们粘好,用皮套弹射出去。“嘭”,飞机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原来是我用的材料和书上说的厚度不同,按它给的比例,翅膀似乎还是太小了,所以飞不起来。今天晚上我要改一改,把它的翅膀做大些,一定要让它飞起来。
1988年10月25日星期二晴(5) 昨天,我完成了劳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炒豆腐。我知道豆腐是大豆食品,对儿童生长很有好处,决心认真学会它。 炒豆腐的第一步是备料,比较简单,要先把葱和姜切成沫。爸爸从拿刀的手法,到切沫的技巧都把着手地教了我。我按爸爸教的,用手贴着刀背,刀刃顺着指甲往下滑,切下来,一刀一刀,把葱和姜都切成了块,再剁碎、剁细。之后,把油倒进大勺里,热了二分钟,放入葱姜沫和花椒面,爆了锅,然后就下豆腐了。我从饭盒里抓出一块豆腐,让它顺着锅沿往下一滑。豆腐一下就滑到了油里,发出“吱、吱”的声音。我赶紧用菜勺翻炒,先把豆腐铲碎,然后来回翻,让它在油里翻滚。五分钟后,豆腐变得黄澄澄的,锅里散发出一阵香气。我又往里面放了一点盐和味精,豆腐就炒熟了。 俗话说,大师付先尝头一口,我把豆腐盛出来后,就急不可待地用筷子尝了一口,“真香,挺好吃。”,我给我的作业打了个“5分”。
1988年10月31日星期一晴(6) 昨天,我亲手做了十五个香茶蛋,吃了后感觉味道不错。 我先用清水把十五个鸡蛋洗干净,放在小锅里煮上,之后照着书,一边读着,一边往锅里放配料:大蒜、茶叶、咸盐……一会儿就放齐了。煮了一会儿,锅里发出阵阵香气,引得我快要流出口水来。我又用勺背轻轻地一个个敲鸡蛋的壳,控制着力的大小,只让壳裂,不让蛋破,又煮了一会儿。 鸡蛋熟了,我用勺捞出来,想用手去拿。不行,太烫了。“冷水盆”我想起来,还有一道工序,于是我把鸡蛋放到冷水里拔了一下。这回不烫手了,我扒了皮吃起来,咸滋滋的,中间还带点茶叶的清香。 我让妈妈尝,她却说:“不怎么样。”我的高兴劲立即没有了。我一定要做出更好吃的饭菜,让妈妈夸我,说:“真好吃。” ※这是我的一次失误。我当时并没有认真去想,只是和他开玩笑地一说。没想到这样的随意否定,注成了大错。他虽表示以后要做出更好吃的饭菜来,却不再有这样的积极性了。有时,真应当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在他学习上把握的比较好,在劳动上却没有想到,也需要“夸”出他的积极性来。儿子的“懒”真的都怪我。
7、我的生日 11月22日是我的生日。头一天,妈妈爸爸就买回了蛋糕、鸡蛋、肉和各种各样的蔬菜,决定晚上好好庆祝一番。 晚上,爸爸妈妈不知为什么,谁也没回来。等着,等着,我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已经十一岁了,为什么不能自己来做这顿生日晚餐呢?于是我走进厨房忙起来。 妈妈回来时,我已经忙完了。餐桌上摆着黄澄澄的油煎鸡蛋;红玛瑙似的山楂罐头;切好的火腿香肠;还有刚热好的红烧肉罐头。桌子正中间放着我的大蛋糕,上面插着十一根蜡烛。妈妈大吃一惊。爸爸回来,妈妈就高兴地对他说:“看,咱们的儿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爸爸点燃了蜡烛,我使劲一吹,全灭了。妈妈举起酒杯,说:“祝CZ生日快乐!”我也说:“祝妈妈、爸爸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喝完酒,我拿起小刀从蛋糕上切下三块,挑两块大的递给妈妈、爸爸,自己也拿起一块吃起来。 这个生日大家过得很愉快。我和妈妈爸爸高兴,都是因为我长大了。这次我自己做晚餐,不仅尝到了劳动的乐趣,而且使我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应该帮妈妈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工作。 ※我又错过了一次鼓励儿子以后主动多做家务的好机会。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忽略了儿子身上正在萌生的主动做家务的意识,更没能抓住机会教他在这方面多学会一些该会的东西。
1989年3月25日星期六晴(8)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大扫除。老师让我们带饭的同学去打扫教导处。我被分去擦灯管和柜子。擦灯管要上到桌子上才能够得到。我个高,体重,站在桌子上有点晃,心里难免紧张。可我还是擦得很认真,先用湿抹布擦了一遍,再用干抹布擦一遍,直到把灯管擦得干干净净为止。在整理柜子的时候,我看见一大摞奖状,有优秀大队的,有运动会的,有各种各样竞赛的,还有两面锦旗,其中一面是老山前线送的,真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受到骄傲。 扫完教导处,我又帮赵老师班的小弟弟们擦了玻璃,打了水。虽然累得我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心里很高兴。
1989年4月22日星期六晴(9) 昨天,我们在学校的花坛里种了树,为学校的美化绿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下午,我们扛着铁锹,拿着水桶和盆,来到了操场上。邓XX扛来小树苗,我挥起铁锹赶紧挖坑。挖了一会儿,碰到砖头,蔡XX便用十字镐刨。他几下就把砖头刨碎了。我们顾不得脏,把砖头用手捡了出来,把树苗栽了下去,又给它浇了水,还在树苗旁边插上了要爱护树木的牌子。 望着栽好的树苗,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1989年8月24日星期四晴(10) 我学会了炒鸡蛋饭 放假的时候,中午爸爸一回来晚,我就要饿着肚子写作业。为此,我总抱怨爸爸不能准时回来。 十几岁了,总不能老让爸爸给自己做饭哪。正巧,爸爸的腿摔伤了,在家休息。我就请他教我炒鸡蛋饭。 我照爸爸说的,从篮子里取出两个圆滚滚的鸡蛋,在碗沿上轻轻一磕,磕出了一条缝,顺着那条缝一掰,蛋裂成了两半,一个圆溜溜的蛋黄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掉进了碗里。我小心地把蛋壳里剩的蛋清拨拉到碗里,又拿起了盐罐放了一点点盐。爸爸看了说少,叫我又放了一点,告诉我放多了咸,太少也不好吃。 我对了点水,让盐化了,搅拌均匀,回头看了看爸爸,询问下一步干什么。爸爸早已把油倒好,点着了火。我不敢往锅里倒鸡蛋。爸爸说:“没事,只要碗低点,贴着锅往里倒,不用怕。”我把手尽量往前伸,好让身子躲远些,“嘶……”蛋汁流进了油锅里,油果然没有崩出来。我不怕了,拿起锅铲炒起来。蛋汁遇到油,立刻膨胀起来。我用锅铲一推,把熟了的鸡蛋推到锅边,剩下的蛋汁接触到油继续膨胀。一会儿,鸡蛋便炒好了。爸爸接过我手中的铲子,把一块块米饭放到锅里,对我说:“用铲子把饭和鸡蛋剁碎,再使劲地翻炒,让饭和蛋和到一起。”我接过铲子,按爸爸的嘱咐,用力翻炒,把饭块剁碎,和鸡蛋拌在一起。油和蛋染黄了原来白白的米饭,锅里冒出了热气,一股香味扑面而来。 总算炒好了,我抹了抹头上的汗珠,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味道没有爸爸炒得好,但我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因为我终于学会了炒鸡蛋饭。 ※在教儿子做家务上,他爸做得比我好。只可惜,这种“教育大权”还是操在我手里的,我重视不够,最终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1989年8月25日星期五晴(11) 扫蝇 今天早上,王主任布置了任务,为了迎接“二青会”在沈阳召开,为了不影响市容,全校同学响应教育局号召,下午去参加市里组织的“扫蝇”大行动。 下午三点,便放学了。全班分成了好几个小组,分头去打苍蝇。我们小组四个人,向红旗广场方向边走边打。 每逢遇到垃圾堆旁那成群结队的苍蝇,我们的四只苍蝇拍就会毫不留情地伸过去,“噼哩、叭啦”地打起来。顿时,一只只苍蝇被拍得无处躲藏,打成了肉泥。 我拿着拍子,看到一只苍蝇躲到电线杆上,洋洋得意地庆幸自己没被拍死,还微微地颤动翅膀,向我示威。气得我瞪起眼睛,悄悄转到它的背后,右手高高举起,慢慢往下落,快到它身边时,果断地“啪”一声,把它给结果了。打完这只,我又去打别的苍蝇。 一会儿,苍蝇的尸体就落了一地,我们把它们扫到一起,倒进了垃圾箱,又拿着苍蝇拍,向前继续走去。
1990年4月14日星期六阴转小雨(12) 大扫除 今年的4月份是爱国卫生月。为了迎接市里的检查团,我们校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我在家里劳动比较少,很懒。但事到临头,为了学校的荣誉,也为了自己克服掉懒惰的缺点,我卖力的干了一下午。 中午,因为我带饭,被分配扫棚。我用塑料绳把笤帚捆在了竹竿上,戴上帽子和口罩,干了起来。先扫棚顶,棚上积了一层灰,轻轻一扫,灰土就飘落下来,落得满地都是。扫了一会儿,空气中便漫起了白雾。不多时,就遇到了难题,原来棚上有几个不知什么时间弄上去的球印,扫也扫不掉。我静下心来,来回用笤帚蹭,蹭呀蹭,泥印终于被“消灭”了。 干到一点来钟,墙壁扫完,又参加用锯沫子擦地。我们把锯沫子来回推,干得热火朝天,还顾不得扎手,用手按着锯沫子在地上使劲搓,地上的污物就一点一点被吸附下来了。 之后,我还帮同学们搬桌子,刷黑板油,抢着干了很多活。这次劳动对我是一次磨练,一次检验,一次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
※在儿子的作文和札记中没少谈到自己的劳动感受和认识。应当说,孩子的思想还是相当健康的,也很愿意改掉“懒惰”的缺点。其实,问题出在我身上。这“懒”的缺点也是我灌输给他的,自己没教孩子做,反过来又指责他,时间一长,他就接受了这种“导向”——“我懒惰”,可又不知该干什么,只能继续“懒”下去,然后继续“检讨”。
13、我做了个“小企鹅”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怎样用空蛋壳做小动物。放假后有了空,手就痒痒了。可做什么呢?我想起了电视《动物世界》中那可爱的小企鹅。对,就做个小企鹅吧。 我先找来鸡蛋,锥子,针和一只碗。用锥子把鸡蛋的两端各敲一个孔,再拿针一点点的扩大,然后对准小孔使劲吹,让蛋清和蛋黄慢慢地流出来。这样,我就有了一个完好的蛋壳。我又找来硬纸板和剪子,剪了一大一小两个两头尖的小纸片,用胶水把它们沾到蛋壳上,作小企鹅的嘴和小尾巴。之后,又剪了两个三角形沾在尾巴前面,作小企鹅的脚,形成了三个支撑点。小企鹅就稳稳当当地站在桌子上了。我又用毛笔沾上墨汁,给小企鹅穿上了一套黑色的礼服,画上了两只黑溜溜的小眼睛。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就做成了。 我把它摆在桌子上,仔细端详。看着,看着,它活了。我和它一起来到了南极长城站。一大群企鹅向我奔来。一个个挺起雪白的肚皮,扇着短小的翅膀,小眼睛闪闪发光,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活像胖胖的绅士。我的小企鹅见了它们,高兴地跑了过去。我顺手抱起一只小企鹅,抚摸着它光滑的羽毛。别的小企鹅也往我身边凑,像是让我也抱抱它们。忽然,我又觉得我跟小企鹅跳下水去,我身穿潜水服,在大海深处欣赏着企鹅在海里捕食、游戏的矫健身影。它们一点也不像在陆地上那样笨拙。 我被开门声惊醒,原来是爸爸回来了。我才知道自己刚才做了个梦。桌上的小企鹅像是在对我说:“别着急,等你长大了,去南极的愿意会实现的。”我会意地点点头,看着它笑了。
14、我和我的小汽车 我有一辆很小很小的玩具汽车,叫巧乐车。是班主任赵老师去年新年送给我的礼物。 那是一辆桔黄色的赛车,只有核桃那么大。车头上有两盏小红灯。透过车窗上的玻璃,还能看到里面的橡皮驾驶员。车底是白色的,写着“巧乐车”三个小字。小车靠发条带动前进,只要用手按着它向后退一下,一松手,它就会跑出很远。我有时用它跟院里的小朋友比赛,它总能赢。我可喜欢它了。 可是有一次,我带它去公园玩,前面的小轮子不知怎么卡住了。轮子没法转了,汽车也就不能前进了。 今天,我又把它翻出来,决定修一修。我找出螺丝刀,把汽车底上的小螺丝拧下来,打开车盖一看,原来汽车的前轮是被一个小钩压着的,可能是因为压着后退时用力过猛,轮子掉了下来,给卡在车盖上了。我把前轮重新按到小钩下面,试了一下,还不行。再仔细一看,原来发条盒里塞进了一粒小石子。我又费了好大劲,用圆规把它挟出来。再一试,轮子转了。 “修好了,修好了!”我连蹦带跳地去给妈妈看。妈妈夸奖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啊,自己动手、动脑,有这么大的乐趣。”我从修车中得到启发,决定用寒假时间修一些玩具,做一些小制作,送给表弟们玩。 15、钉拖布 上午第三节课是劳动课,老师安排我们钉拖布。 我听同学们议论说,每小队要派出两名同学去教室前面实践——钉拖布,心里很想去试试。可我笨手笨脚的,万一没钉好,不是给小队抹黑了吗?我的脑子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争吵着。一个说:“你本来就笨,何必去惹那个麻烦?”一个说:“勤能补拙,你应该自觉地锻炼自己。”对,锻炼、锻炼有益无害。我下了决心,到刘X那里报了名。 经过半个小时的奋战,一堆破布和一根木棍,在我和邓XX手中变成了一把崭新的拖布。拖布顶着它那顶花花绿绿的“帽子”,好像在冲着我们微笑。看到这把结实美观的拖布,刚才钉拖布的疲劳顿时变得无影无踪了。我抚摸着刚钉好的拖布,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亲自动手钉拖布,是对我的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极好的教育,不但锻炼了我自觉参加家务劳动的能力,还教育我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朴素节俭的优秀品质。我真心希望以后能多上一些这样生动、有趣,既长知识,又有意义的好课。
16、擀饺子皮 饺子,是中国人特有的食品之一,许多外国人吃了都赞不绝口。可我到昨天以前,还只会吃,不会做呢! 老师开学时就说过段时间要办“擀饺子皮比赛”,同学们一个个不亦乐乎,纷纷着手准备。三八妇女节,妈妈有空,家里包饺子,我也就趁机向妈妈学会了擀饺子皮。 小时候,我也尝试过干这个活,但只能左推一下,右拉一下,一分钟擀不出三个、两个皮来,而且厚薄不匀。妈妈说我笨得出奇,我索性不再擀了。 这一回,再不学不行了。我硬着头皮看完妈妈的示范,操起了擀面杖。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一只手拎起面饼的一角,一只手使劲一推,然后拿起来再推。妈妈在一旁说:“不对,不用拿起来,要往回带一下。”我依言办了,面皮被赶开一条。我一高兴,把面皮转了个个,又使劲赶了一下。这下可好,在妈妈手里擀出来是圆圆的饺子皮,在我的手里变成了冬瓜形,又扁又长。好在妈妈拉拉拽拽,也勉强包上了馅。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训,重压轻带,慢慢旋转,以后的饺子皮,一张强似一张。当然,有时也出点“小事故”,如拉长了,粘到擀面杖上了,差了个角了,也在所难免。 我擀完小皮,擀大皮,由于从没哈腰站过这么长时间,一直起腰来,腰酸腿疼,两手也被擀面杖硌得痛不可言,洗去面粉一看,通红锃亮。妈妈怜惜地嗔怪道:“哪有使这么大劲擀饺子皮的,非磨出泡不可。”但我却毫不在意。因为劳动的喜悦战胜了一切疲劳、疼痛,因为我终于学会了擀饺子皮。 1991年3月9日 ※重读这些小文章,我才发现,当时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当母亲的一句话,说对了,就打开了孩子心灵上的一扇窗;说错了,就关掉了孩子上进的一道门。我的性子很急,看到孩子干什么又笨又慢就没了耐心,指责多于指导,抱怨多于鼓励,在自己随意那么一说之时,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能读到这些内容的家长,一定要从我身上吸取这些教训。在教育孩子上,没有可以大意的话题,没有可以忽略的方面。千万,千万注意!
17、我与劳动 过去,我在家不爱干活。虽然帮妈妈洗过碗,叠过衣服,扫过地,擦过地板,其实只有每天吃饭时端凳子坚持下来了。爸爸说我应该干活了。 前几天,吃过午饭,爸爸对我说:“XX,倒垃圾去。”我想:满满一桶垃圾,得先从六楼提到一楼,再从一楼提到居民大院的大门外,才得倒到垃圾箱里,多累呀!真不想去倒。我从这屋走到那屋,站了一会,又坐下了,使劲磨蹭。妈妈也帮着爸爸,催我快去倒垃圾,成了二比一。我寡不敌众,只好穿上外衣,换了鞋,提起垃圾桶,走出了家门。那么一大桶垃圾,还真的份量不轻呢。 我下楼时觉得还可以,从院里走到大门外时,就有些累了,满以为倒了垃圾空桶就好拿了。可这回是提着空桶上楼,也很费劲。我不由地暗自抱怨妈妈爸爸。可倒完回到家里,爸爸又让我把放桶的地方收拾干净,我只好拿来起扫帚去打扫楼梯口放垃圾桶的地方。没想到平时看爸爸妈妈轻而易举就能干完的一点活,到我手里竟那么吃力。 事实告诉我,我已经长大了,能干一些活了,吃力是因为干得少。从那以后,我在家里帮妈妈干的活渐渐多起来了。
18、记寒假里的一件事 快过节了,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剪窗花,把房间布置一番。我想买些拉花挂,便拉着妈妈去买。 我们来到商店卖拉花的地方一看,不由地吓了跳,价钱那么贵,最贱的也有三、四块钱。买不买呢?妈妈犹豫起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也觉得价钱太贵了,可不买用什么布置房间呢?我忽然想起妈妈曾经说过,她们小时候是自己做拉花布置房间的,便对妈妈说:“我们自己做吧,不买了。” 晚饭后,我翻出了过去剪手工剩下的彩纸,摊在桌上,让妈妈教我做拉花。妈妈先把彩纸裁成半寸宽,六寸长的小纸条,然后把小纸条贴成圆环,按着红、黄、绿、粉的顺序连起来。我看明白了,就和妈妈一起做起来。妈妈抹胶水,我来贴成环,一会儿就做出了好几条美丽的拉链。爸爸帮我们把拉花挂在了窗户和灯管上。我们剪了窗花,贴了春联,房间里顿时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我欣赏着自己布置的房间,觉得真是一举两得,既学会了自己动手做彩链,布置房间,又体会到了干什么都应该发扬老一辈处处注意节俭的好传统。
19、做拔丝地瓜 前两天,妈妈买回来两斤地瓜。这是我最爱吃的食品之一。 昨天晚上,妈妈说要做拔丝地瓜,而且还让我来做。这菜我早就想吃了,不过自己做可是“王二的破吊桶——没底”呀。又一想,我长大了,做菜是家务活,我应该帮妈妈干,好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来辅导我学习,就说:“好吧,我来试一试。” 写完作业,我就进了厨房。做拔丝地瓜前,我先找出菜谱看了几遍,又取出地瓜,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我操起菜刀把它们的红外衣一个个剥了下来,之后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接着,我把铁勺放在炉灶上,用香点着了火,又往里倒了半锅油。等了一会儿,油烧热了。我就按妈妈说的,把地瓜块顺着锅边倒进已烧热的油锅里。乘地瓜块过油的空挡,我又赶紧捧起菜谱,看了一下下一步怎么做。 啊,地瓜块炸好后,该熬糖浆了。我把小半碗白糖倒进锅里,对了些水后,便用铲子使劲地搅。糖开始由白转成了淡黄,越来越黄,最后变成金黄色的糖浆。当糖可以搅起粘丝的时候,就下地瓜了。地瓜在锅里打着滚,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糖浆。我把它们倒进了盘子里,端到了饭桌上。 我挟起一块地瓜,真的拔出了长长的糖丝,赶紧往凉水里一沾,之后才送进嘴里。真好吃,因为这是我自己做的呀!我长大了,妈妈爸爸工作了一天那么累,以后我要给他们做更好吃的菜,来慰劳他们。
20、洗碗、刷锅 吃过早饭,爸爸叫我洗碗、刷锅。洗碗我试过,刷锅可从没干过,不由的心里有些紧张。我拿起抹布,沾着水把碗先擦了一遍,里里外外擦得光溜溜的,然后一边用清水冲,一边用手刷洗,最后抹得干干净净,在灯光下闪着光。 一会儿,三个碗都洗完了。我把里面的水倒干净,放进碗柜。现在该刷锅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锅接上一点水,拿起用竹条扎成的刷子,在锅里使劲地刷。把锅里的残渣、锅粑刷了下来。我把脏水倒掉,换上清水冲了一下,便算刷完了。 这次刷锅很顺利,说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什么家务都可以干了,应该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好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辅导我学习或休息。
21、缝裤钩 我早上起来忘了系裤腰带,结果晚上裤钩掉了下来。我刚想叫妈妈给我缝上。可又一想,我已经长大了,干过很多家务活,为什么不能自己来缝呢?就改变了主意。 我拉开抽屉,翻出针和线,把线头弄湿,捻出一个尖,看准针眼,穿了进去。针穿得很利索,这是因为我过去为了治眼睛练过穿针,对穿针内行极了,连妈妈都赶不上我。我又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线后打了个结,可后面露出一个“大尾巴”,只好用剪子把“尾巴”给剪了。 准备工作结束,我拿着针,开始缝裤钩,一针一针,缝得很慢。可时间一长,就有点耐不住性子了。谁知这么一急,针扎进了中指指肚。啊!真是钻心的疼。我把针拔了下来,扔在一边。之后,捏住手指,用劲向外挤血。妈妈说过,这样可以防止感染。一会儿,“哼”我气汹汹地看了针一眼。一会儿,我又拿起针线,想让妈妈来缝。可又一想,做事应该做到底,又自己缝起来。 缝完裤钩,我心潮起伏。我已经能干很多家务活了,今天又学会了自己缝裤钩,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它又一次证明,我长大了。
22、“铜”笔帽 我们家原来有一个铜的毛笔帽,比那些塑料的笔帽要好多了,保水保湿不伤毛笔。可是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它给弄丢了。从此,只要我一提笔练字,妈妈就用遗憾又略带埋怨的口吻说:“铜笔帽多好!给弄丢了。”我呢,总是惭愧地低头写字,一声也不敢吭。 前几天,一个叔叔从靶场给我捡回一些子弹壳。听爸爸说是镀铜的,我便萌发了用子弹壳做笔帽的念头。 我选了一个稍大点的子弹壳,与毛笔头比了比长短,正好!高兴极了。于是,就用水先冲掉它上面的泥污,然后用毛巾擦干,连弹壳的里边也用毛巾的一角伸进去转着擦了。弹壳的里面不好洗也不好擦,我反复冲,反复擦,直到第四遍,才彻底干净。之后,我十分小心地把涮过的毛笔甩干,试着套了一下。呀!笔毛窝了。我又用手指轻轻捏紧笔毛,弄出了些水。这样一来,笔毛的体积小了,终于套上了。 “我成功了!”我欢呼着。就这样,我又有了一个新的“铜”笔帽。
23、认识“劳动” 辽宁历史博物馆“原始人的足迹”展室里,有一幅描绘原始人劳动场面的图画:远处,崇山峻岭,几群原始人正操着木棍、石块追逐逃跑的野兽;近处,一条小溪淙淙流过,几个原始人提着鱼网正在捕鱼;山洞里,还有几个原始人围坐在篝火旁敲打着石器……画的下面,放着原始人使用过的石球、石斧等各式各样的石器。 站在画前,我想了许多:啊,在那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靠辛勤的劳动,去获取所需要的食物,制造所需要的工具的。的确如恩格斯所说,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我们的祖先靠劳动,实现了手与脚的分工;靠劳动,学会了打猎、捕鱼、使用火;靠劳动发明了语言、文字;靠劳动,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人。劳动是多么有用的法宝呀。 我以前不大爱劳动,后来在老师教育下越来越喜欢劳动了。在学校,我积极参加扫除,给学校带来了整洁的环境,使同学们能在这种环境中学习生活。在家里,我干拖地、倒垃圾一类力所能及的活,减轻了父母的负担。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我是感到多么的幸福。以后我一定要多劳动,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这是儿子思想上的又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他的劳动意识明显增强,干活变得心甘情愿、主动自觉多了。可这时,他已上初中,我担心干活影响他学习,更没了教他干活的愿望。这让他在有了干活的愿望后,仍没能学会干那些本该学会干的活,也让“懒惰”的意识借机继续留在了心里。
24、参加校工厂的劳动 今天,我们班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劳动。我被分到了校办工厂。校办工厂,包括印刷厂、铝合金门窗厂和长波通信器材三个分厂,我在器材厂劳动。 头一天,我们两个人干的是锉铁片的活。铁片是长条形的,一端纵向钻着两个孔。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孔周围的毛刺锉掉。听那师傅说,这叫钳工,是很重要的一门手艺呢! 看着怪简单的,不就是个力气活吗?可问题偏偏出在这“力气”上。开始,我左手按住铁片,右手来锉。铁片不大,又小又滑,把着很费劲。锉了十来个后,左手指便累得僵硬了。这下可糟了,根本按不住铁片了。右手锉一下,铁片换一个位置,速度顿时慢了。旁边的师傅见我锉得很吃力,便告诉我:“钉个钉子吧,会省些劲的。”一边说,一边给我找来了钉子和锤子。我先钉了一个钉子,试了一下,效果不太好,铁片一受力,总以钉子为轴转动。我想,铁片既然以钉子为轴转动,那在铁片另一侧,远离孔的那一端,再钉一个钉子,不就平衡了吗。一试,果然不出所料,左手都不用动了:把铁片拿过来,用锉往两个钉子间一打就进去了,由于铁片不再滑动,使劲锉两次,毛刺就平了,再一打,铁片又从一边打了出来,窜进磨好的大堆里。 看来,干什么都得动脑筋呀! 1993年10月19日
25、“什么都得学” 一到放寒假,我就义不容辞地担起了热午饭的任务。本来只是“热”一下,并不难。可今年有了例外,爸爸手摔伤了,妈妈工作又忙又累,不能按点回家,这回有些活自然就落到了我的头上。 我已经这么大了,可除了一些简单的活,还什么都不会干。开始,我挺高兴,以为这下可以表现一下,省得爸爸妈妈老是说我又懒又笨。可刚一上手,就捉襟见肘,弄了个手忙脚乱。 就拿切黄瓜来说吧。我拿着刀,心里就发毛,生怕切了手。结果切得慢不说,黄瓜片一个个厚的厚,薄的薄,锯齿狼牙的,有的简直跟小树墩子一样。不光我着急,站在一旁指导我的爸爸也看得直着急,禁不住拿过刀来,忍着手痛,连做几次示范,又告诉我:“左手手指关节顶住刀,厚薄就好掌握了。”我依言一试,果然好多了,可还是笨呵呵地很慢。爸爸见油锅热了,便说:“你去炒鸡蛋吧,剩下的这点我来切。”我转过身去炒鸡蛋,爸爸一会儿就切好了,弄得我心里羡慕得不得了。我又忙乱了一阵子,妈妈总算回来了。我已经累得腰酸腿痛,赶忙“交差”,走进客厅,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爸爸常说:“什么都得学啊!”确实如此。我每天从早到晚,一头扎进书堆里,很多生活上的事都不能自理,不会照顾自己,也不会保护自己。晚上踹被,得爸爸来查夜时给盖上,否则,有时候冻了半夜也睡得死死的。就这做饭、炒菜,爸爸已经教过好些次了,可我不太用心,又有些懒,一直也没学会。平时学习、生活中,老师、父母让干点什么事也总是做不好,因为没做过啊!遇到这种事,爸爸就说:“什么都得学啊!”是啊,不仅课本上的知识要学,更重要的是生活这本“大书”更需要努力去学才行,这样将来才能适应社会,进而改造社会。 我也渐渐发现,由于从小的某些影响,我对一些事本能地羞于去做,好像有了那种读书人的臭架子。这可是要不得的。我一定要提醒自己:对的就要做,有用的就要学。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要克服多大的困难;对于错的、无用的该抛弃的抛弃,该抵制的抵制,这样,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什么都得学!”这个“学”字更深的含义就是实践,对知识技术没有实践,不亲自动手,那就是纸上谈兵,不仅要闹出笑话,而且会酿成大祸。的确有些事要想实践很困难,但不能因为困难就不去实践,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创造实践的条件与机会,去达到掌握的目的。 1994年1月25日
26、有感“劳动” ——《从中学生到飞机设计师》读后 书的最后一页终于翻过去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又伸手把它拿起来,一行大字再次跃入了我的眼帘——《从中学生到飞机设计师》。这是苏联著名飞行设计师雅科夫列夫的自传,从十月革命一直写到卫国战争以后,长达七百多页。今天,我终于把它看完了。 雅科夫列夫那坎坷曲折的人生之路历历在目,他终于成功了。谁不向往成功呢?我也一样梦想着将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寻得正确的生活定位。可怎样去做呢?书中给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 作者写道:“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但通过一种共同性的努力,每条道路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努力就是劳动。” 作者从小就喜爱上航空事业。中学时,他加入了“航空之友协会”,制做了无数的飞机模型和小型滑翔机。中学毕业后,有的同学劝他不要固执地搞航空,而应该考个别的专业的大学(因为当时苏联航空学院不收他),而他不听,坚韧不拔地走自己的路。他走进了机场飞机修理厂,干了几年最一般的粗活、重活。他一边干活,一边从实践中学习设计飞机。而他认为,那段生活是对他后来在设计上取得成就最有帮助的经历。他即使在成为设计师之后,仍然坚持深入到工厂、机场去劳动,甚至跳进堆破飞机的大坑,从中去发现、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卫国战争期间,他设计的歼击机一鸣惊人。后来批量生产,产量竟达到了这场战争中全国投入飞机总量的三分之二,终于使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飞机设计师。 纵观他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顽强的劳动中走向事业顶峰的。我的学习成绩不错,可我也深深感到自己有一个极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劳动的实践。从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只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理论;而将来当我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需要的则是工作实践。学以致用的过程,将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正需要用忘我的劳动去完成。 作为一名独生子,长期依赖于父母的照顾,使我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不愿意动手,不愿意劳动。这种惰性久而久之已经影响到了我的学习。在我动脑思考的时候,经常由于习惯的懒惰而不能把问题考虑得周密、完整、准确,常常会疏忽一处而导致整个问题的失误。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马虎。从头做起,去养成一个热爱劳动的习惯,对我来说已经迫在眉睫了。在学习生活中,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克服马虎的毛病,取得更大的进步。到了将来的工作中,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把所干专业中蕴藏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创造、发掘出来,使它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有一句谚语说:“人生天地间,劳动最为先。”就用它来表达我付诸行动的决心和意志吧! ※“这种惰性久而久之已经影响到了我的学习。在我动脑思考的时候,经常由于习惯的懒惰而不能把问题考虑得周密、完整、准确,常常会疏忽一处而导致整个问题的失误。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马虎。”此时,儿子对“马虎”的认识,可比我深刻多了。可惜我在他小时候,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在抓他学习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没能在培养他生活自理能力上多下功夫,更没想到他“懒惰”的性格会由此而来。幸亏儿子自己及早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一直努力“通过劳动”,“来克服马虎的毛病,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才没有耽误他最终完成学业。
27、劳动的乐趣在哪里? 天还不长,不到四点,已黑沉沉的了。我蹬着车子不紧不慢地往学校骑着。本来一个大星期天的,也不让人休息,把人家叫回学校劳动,真是的!——我心里暗自嘀咕着,不怎么高兴。 转眼间已到了学校,原来是要把明天值周劳动要扫的区域先扫一遍,迎接省里领导检查。怪不得呢!让干就干吧。 我领来了笤帚,按分工干了起来。大概五十来米长的柏油路面,就我一个人负责打扫,看起来很容易,干起来还真挺累。弯着腰扫净路面上的污物,还要蹲下来从路边的树缝里剔出过往行人乱丢的废纸、食品袋。不一会儿我的腰和腿就开始酸痛起来。这时后勤的一位老师走了过来,告诉我说,这林子里的纸没安排人捡,你就给捡一下吧。我又多了一项活。累归累,不乐意归不乐意,可这事关学校荣誉,怎么能够敷衍了事呢?我一边点点头,一边继续埋头干着。 柏油路两边的水泥牙子后,最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看着里面夹满了破纸、烂树叶,我心里一阵恶心:“这也太脏了,怎么扫呀?”开始,我想不扫了,只扫路面。可扫了不远,又觉得不好,转念一想,“眼是赖蛋,手是好汉,不信扫不干净它。”我一咬牙,不顾脏累,认真地扫起来。一个多小时过后,一大堆垃圾堆在了路的尽头,只等负责清运的同学来收走了。说也奇怪,这时我的心情愉快多了,只有一个念头,把活彻底地、漂亮地干完。 接着,我又到树林里捡起纸来。纸也不是那么好捡的。上个星期是初中的小同学值周,捡得不干净不说,还把大堆的破纸扔在凉亭角落里。头年下雪结的冰存在那,正化得起劲,这下成了烂泥坑,跟本无法下脚。我只好一手把着凉亭边,双脚踏在一寸来宽的水泥棱上,把大堆的垃圾转移出来,再塞进事先准备的破麻袋里。手扒一会就吃不住劲了,干干歇歇,歇歇干干,好容易才清理干净。 最后的任务是把能烧的垃圾就地烧掉。原来垃圾太多,一时无法清运完,只能采取焚烧一部分的办法来处理。火这东西,真是极有魅力。看着那些被火舌吞噬的破东烂西,我心里居然莫明奇妙地产生一种“破坏”的激动,一种奇怪的兴奋。手里的小棒根据大脑的命令左右拨弄,控制着火苗的燃烧,心中不禁在想,这劳动也能给人以乐趣啊! 劳动圆满结束了,我骑车往家走,脑海里仍在恣意思索着,难道今天劳动的快乐之处就于这最后的“付之一炬”吗?不对。这绝不是真正的快乐。那么劳动的乐趣在哪里呢?在我最后看到干净整洁的校园,和我分管的路面与之和谐相映的时候吗?在我手挥着竹帚哈腰忍痛扫柏油路面的时候吗?在我换着手把住凉亭边一点一点捡废纸的时候吗?还是在别的什么时候?都是,又都不是。劳动的乐趣就无声无息地渗透在劳动的每时每刻,渗透在劳动后的每一件劳动成果之中。 这就是劳动的乐趣。只有在你拥有劳动时才会拥有它。它正是在你最苦最累时,给你以欣慰,给你以智慧,给你以意志和勇气,使你的头脑中只存在着一个不变的目的——完成这项劳动,并且不知不觉地净化了你的心灵。让我们赞美劳动吧,让我们到劳动中去寻找劳动的乐趣吧! ※此时的儿子真的长大了,他已在读高中,对很多问题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他对劳动的理解已超过了我能告诉他的。读着儿子这时的作品,看到的不只是他纯洁的心灵,还有“什么才是孩子真正的成才之路”。这让我又一次深切体会到,孩子成人,才能成才。儿子能够成才,就是因为他先在思想上成熟起来了,懂事了。培养孩子成才,先要教会他做人。教孩子做人,千万不能忽略了劳动这一课。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比我儿子童年、少年时代更优越了。家庭电器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让家务劳动更少了。学校的劳动也仅限于打扫教室卫生,有的学校学生还扫扫卫生分担区,有的学校有清洁工,学生连操场、楼道、厕所都不扫了。学生不仅要在校内学习,还要到补习班上课,学习的压力倒是比那时大多了。就是他们想帮家长干点活,只怕也没时间。加上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根本不让干,他们参加劳动的机会真是几乎没有了。有些家庭条件更好一些的孩子,出门坐车,有人接送不说,有的连自己的书包都不背。这可怎么得了啊! 劳动这一课是不能缺的,它不仅关系着孩子长大后是否拥有劳动习惯与能力,还关系着孩子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劳动能力其实是生活能力,也可以说是生存能力,每个人都不能没有这种能力。在崇尚金钱的人眼中,也许劳动没那么重要。因为,在他们看来,当他需要时,可以用钱去买别人的劳动,来为自己所用。可是,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这样解决问题呢?恐怕未必,比如,天灾、人祸发生之时,别人无力帮助你,需要你帮助别人,有没有这种能力后果就大不相同了。 如果能这样思考问题,家长是不是要好好想一想,怎样才能不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给孩子今后的人生留下缺陷呢? |
|
来自: 024WHM1946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