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食物补遗

 昵称535749 2017-03-25

2017-03-25 13:02 | 豆瓣:樱桃小独角2017-03-25 13:02 | 豆瓣:樱桃小独角

东北的冬天是冻天冻地的冷。好在屋里都有暖气,哪怕外面数九寒天穿成个球,进屋都恨不得脱得只剩下背心裤衩。在屋里待久了,干燥的热,只想着吃上点冰凉凉的东西。奶奶家会在冬天里冻上一袋子的梨和柿子。就放在前凉台的角落里,吃的时候拿屋里泡上水,但不用等到化透,最好是还带着冰碴。冻梨有点软绵绵的酸,冻柿子则是涩涩的甜。有时候家里人打麻将正酣,也会呼我们小孩子拿个盆装给他们,个人口味不同,只挑自己喜欢的吃。

冬天有时候也吃冰棍,卖冰棍的直接在商场门口的空地上摆个摊儿,一样冰棍一个纸箱子。可以买个几十根回家。我喜欢在外面一边走路一边吃,天气冷得连吃进口里的冰也不觉得凉。这样吃的好处是不怕冰棍化掉,细看还有冻出来的冰棱,这部分咬着最好吃,有点渣渣的口感。夏天就不一样,要赶在冰棍融化前吃掉,还要小心化的奶汤淌一手,完全没有冬天吃冰棍的闲适。

东北冬天的街头小吃,我最爱的当属冰糖葫芦和烤地瓜。在南方也吃过冰糖葫芦,好吃,只是外面的糖衣冻得不够结实,少了份甜和酸冻在一起难舍难分的情谊。吃冻得结实的冰糖葫芦要小心,别一不小心硌住了牙。烤地瓜到完全不用担心这点。小时候的地瓜摊是一个烧的滚烫的大烤炉,比爸爸都要高出一头,一面添煤,一面放地瓜。烤好的地瓜卷在报纸里,冒着热气。剥下外面的皮,露出一坨金黄灿烂的囊。一边趁热吃,一边捂着手。是寒冷里珍贵的温暖。

农历二月开始刮春风,刮过看似安静的黑土地。仔细看枯草丛中,藏着星星点点的绿。春天里有两样是一定要吃的。一个是立春时要吃萝卜,我家乡的说法是顺气。春天的开始,要顺顺当当的,预示着一年的平顺。我后来琢磨这个说法,大概是因为吃多了萝卜,会放屁,自然气就顺了。我平时也很爱生吃大萝卜,有点辣,还有回甜。只是大人不让多吃,一次只给一片,说萝卜吃多了会查心。这个我倒是没有想明白为啥。另一个要吃的是韭菜盒子。到没有什么民间说法,只是因为春天长韭菜,是少有的绿叶蔬菜。奶奶会把韭菜剁得碎碎的,拌上鸡蛋,摊成韭菜盒子。爸爸做的话,就是直接韭菜炒鸡蛋。我家还常吃韭菜馅饺子,也是用鸡蛋一起活馅儿。韭菜和鸡蛋,好像是对儿天生的青梅竹马,一个金黄,一个翠绿,走到哪都在一起。

开春后,爸爸妈妈会带我去野外挖生菜。最常见的如婆婆丁或者曲麻菜。野菜并不好吃,不管是蘸酱生吃,还是活在鸡蛋里摊饼,都苦苦的。我不爱吃,却爱和爸妈出去挖。天气好的时候走出好远,到家属区外的树林子或者草甸子里去挖。爸爸说他们小时候,这个时节最是青黄不接,冬菜吃完了,夏天又没到。那一地的野菜,就是宝。以前的苦日子,我只在书里读过,当时又年幼,体会不到爸妈小时候的苦。只当是听故事,过一会又嘻嘻哈哈的在野地里跑远啦。爸妈也不在意,一人拿着一个塑料袋,手里攥着个小铲子。走几步发现一株婆婆丁或者取麻菜,蹲下来教我辨认。有时候怕天色晚,就在家附近中学的操场上挖,四周都是附近家属区的老婆婆们。我看见别人家的袋子满满的,自己家的还瘪不拉几,就着急。蹬蹬蹬跑到操场角,去看有没有落下的地方。爸妈只是笑。

记忆中的夏天是从卖西瓜的一声吆喝开始的。“包叫包甜!”你可以让摊上的人把西瓜叫开,就是切一个小三角,看看西瓜里面熟没熟透。夏天我爸妈常带我去夜市逛街,满目琳琅的小百货,看着热闹。最后提溜一只熟透的西瓜回家。西瓜先放在小水流里冰着,凉透的时候一劈两半。熟透的西瓜会嘣的一声裂开,好像里面挤满了热闹的红,都迫不及待的跑出来。爸爸让我和妈妈先吃,中间的西瓜囊更甜,我和妈妈也不好意思只从中间挖起,总是留一整个半边给爸爸。

最东北的水果非香瓜莫属。香瓜有点像白兰瓜,但是更小巧细长,一头尖尖的。吃的时候,双手一捏,破成两半,甩了子儿吃。香瓜可以分成两个品种,一种甜,一种面。我喜欢吃甜的,面的有点像啃馒头。小时候回七厂的姥姥家过暑假,一进屋姥姥就张罗我吃香瓜,是姥爷早上去赶集买的,新鲜。姥姥把香瓜削好,子儿也抠的干干净净,放在个淘米的金属盆里。抱着盆啃香瓜看电视,是我小时候类似于度假的最高级享受。

还有一种出了东北就很少见的水果是菇茑。一种橙黄色的小果子,外面裹着层薄薄干枯的外衣,很像是一只躲在树窝子的小黄鹂。菇茑家里不常吃,有时候碰上推车子的小贩,买一兜子给小孩子吃着玩。小时候,妈妈会拿菇茑当口哨逗我玩。在谷鸟上扎一个小针眼,含在嘴里用牙轻轻叼着,咬一下,会发出像小鸟吱吱的声响。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想在嘴里养一只小鸟,却总是发不出声响,最后扫兴的把菇茑吃了。熟透的菇茑很甜,但我不喜欢,觉得那甜不是正统的甜。

夏天还常吃桃子,最好吃的品种是久保桃,要脱核儿,桃子肉血红血红的,像是打破了颜料罐子。桃子唯一的缺点是皮难剥,我有个小窍门是把皮揉软了,揉到几乎和桃子肉分离的时候再剥,这其中的力道要多练习才能体会。我以前有棵自己的小桃树。记不得是哪次吃完桃子,奶奶随手把桃核儿埋在花盆里,没想到竟然发了芽儿。长成个小树的样子。家里的花盆太小,爷爷就把小桃树挪到楼前的花园里。因为是自家的桃核儿长的树,我不知觉就把小桃树看成是我的私有财产。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过家家,也怕他们掰了桃树的枝去淘气。小桃树春天开了一树粉红的花。春雨过后,再换上身深沉的绿。只是不见它结果子。

我小时候很怕上幼儿园,怕睡午觉,也不喜欢食堂的午饭。一到下午快放学的时候,就眼巴巴的望着大门口,等爸妈来接我。门口总会有个推着冰糕车的大妈。冰糕车是个会滚的桌子,两边焊上长条凳,中间挖两个窟窿,装着几种口味的冰糕。有时候妈妈来接我,就带我停下来吃碗冰糕再回家。杏五井是我们家附近一个地名,有个很有名的冰糕厂,附近左右的冰糕都是他家出的。杏五井的冰糕奶味浓,还有哈密瓜,巧克力,草莓几种口味选择,一块钱三个球。我吃的很慢,带着点在幼儿园一天的小委屈,又不舍夏日阴凉下和妈妈分享的甜蜜。

爷爷退休后,一直喜欢种地。他在离家不远的树林子边上开了块田。种上些土豆豆角等等家里人爱吃的菜。夏天的傍晚,我有时候也会和爸妈到爷爷的地里看看。园子不大,角角落落里爬满了秧子。爷爷种的豆角,一种带豆的,一种不带豆。种玉米,一半甜苞米,另一半留给黏苞米。西红柿也是几个品种,有一种贼不偷,熟了也是绿绿的,但最好吃。爷爷家十几口人,口味杂,但爷爷奶奶却记得每个人的口味。我爱吃不带豆的豆角,和土豆煮的烂烂的,有时也放茄子。妈妈和三婶爱吃初秋新下的土豆,上锅糊熟,配鸡蛋酱吃。三叔爱吃小辣椒,地里新摘的,有时候赶上一只辣的直流眼泪。爸爸爱吃饭包。大姑老姑爱吃黏苞米,要煮的开了花。妈妈爱吃一咬一股水的嫩苞米。这么想一想,爷爷的菜园子,结满了一家人的酸甜苦辣。

题外话:之前写了一篇《阳光冻出来的味道》。收获了很多小伙伴分享的关于食物的记忆。家乡和食物,是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角落吧。有个很要好的小伙伴,让我补写了东北四季的食物,主要是春夏,还有童年的小插曲,所以凑成这篇文字。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