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历史
曲阜孔庙棂星门

曲阜孔庙棂星门
富顺文庙棂星门
陵县棂星门
兴义一中棂星门

棂星门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门的一种形式,出现时间不晚于唐代。棂星门是从唐代的乌头门发展而来的。《唐六典》:“六品以上,仍通用乌头大门”。 棂星门通常是两个立柱,上搭一根横木,称为额,形成门框,内装对开门。 《旧五代史》记载“正门阀阅一丈二尺, 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桷墨染,号为乌头”。宋代的官方名称,沿用“乌头门”、表楬、阀阅,俗名“棂星门”,清代只有棂星门名称。从宋代《营造法式》卷三十二第二页记载的乌头门图,可以看出和现在的棂星门略同,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宋代的乌头门有两扇或独扇木门[1]。每扇木门的宽度等于门高的一半;木门分上下截,上截安装透空竖檽,下截安装障水版。柱头安装黑色防水罐,(唐宋称为乌头),清代称为“云罐”。宋代乌头门左右两根立柱,高度由八尺至二丈二不等,宽度为柱高的百分之5,厚度为柱高的百分之3.3;立柱前后必须有“抢柱”斜撑。清代的棂星门多为石造,木抢柱蜕变为抢柱石。因为牌坊也是从乌头门发展而来的,所以有人认为棂星门是牌坊的一个支流。 中国孔庙建筑中轴线上的第一座门是棂星门,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又称文曲星,把孔子比作文曲星,因此得名。也有说棂星门指的就是天门。所以宫室,祭祀建筑(如天坛,社稷坛)坛庙和陵寝建筑都设有棂星门。 ![]() 北京社稷坛坛墙上的棂星门 四川德阳文庙棂星门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
目录
编辑本段历史“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后人以汉灵星祈年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为窗灵,遂改为棂。”在宋代,棂星门又称“乌头门”,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文庙中的棂星门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出现的,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后来人们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魁星。古人认为“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
曲阜孔庙棂星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三间四柱火焰冲天柱式石坊,
![]() 曲阜孔庙棂星门 孔庙设门名灵星,喻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三字,系清高宗弘历题。建于明代,原为木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改为石质。
富顺文庙棂星门富顺文庙有“五绝”之一,棂星门由3组石坊组成,中间一组石柱高达22.65米,为各地文庙所罕见。据说是全国最高的棂星门。
陵县棂星门陵县棂星门,旧为文庙大门,现是陵县教师进修学校大门,1530年明嘉靖九年建造,全部为斗拱结构。
兴义一中棂星门贵州省兴义一中是一座百年老校,当年名震一时的何应钦在兴义一中就读过。在一中的显眼位置耸立着经历了百年洗礼的棂星门,是一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也是一中的标志性建筑物。
![]()
|
|
来自: 茶香飘万里 > 《塔 楼阁 戏楼 影壁 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