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斯福“新政”的的政策的措施

 昵称11806130 2013-03-22

显然,罗斯福“新政”的这些政策措施,整体上说都属于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从而达到干预经济目的的需求管理措施。然而,真正使“总需求管理”政策风行于世的,还是凯恩斯发表于1936年的《通论》。在该书中,凯恩斯认为,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不仅消费倾向的递减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而且,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与流动偏好心理还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会存在“有效总需求不足”现象的论证,凯恩斯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非充分就业均衡”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了通过国家干预解决失业和危机的政策主张。这一主张立刻得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拥护和垄断资产阶级的赞赏。战后,英国迅速将财政政策列为反危机的政策工具,美国国会则于1946年通过了《就业法》,正式将维持充分就业作为联邦政府的职责。在整个50年代,美国政府推行了以“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为特征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对稳定整个国民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统计,美国在1953—1966年年经济增长率为2.5%,通胀率为1.4%,失业率为4.4%。进入60年代,由于肯尼迪政府放弃了较为保守的补偿性财政政策,而采取更为激进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美国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与此同时,其它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在50、60年代也都出现了长期高速增长的战后“黄金时代”。因此,战后50、60年代也被世人誉为“凯恩斯时代”。

信息经济的几大特征
我国经济增速度将有所回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