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朝精锐——土家族土兵和广西俍兵

 笑熬浆糊糊 2013-03-23
 
本人近期读明史,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嘉靖朝,倭患严重,然平定倭患,我们大概知道是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的功劳,却不知平定东南,大部分时间不是正规军,而是南方少数民族部队和地主团练,在起着骨干作用。大概如某位仁兄所言,大明精锐,基本上在于北方,南方由于大患甚少,兵备废弛严重,所以我们有倭寇横行,官军遇之即溃一说。在戚继光编练戚家军之前,有两支部队,基本在所有明军中战绩最骄人,此即我要介绍的少数民族部队:土家族土兵和广西俍兵。谨以此文献给在保卫中华抵御外辱中抛洒热血的少数民族同胞!!

  土家族土兵:据考,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世居鄂西清水流域和渝东、湘西地区。元朝时期为保证南方稳定,推行了土司政策,到明朝时,土司制度趋于完善。明朝对土司的态度较为开明,因此土司与朝廷关系良好,成为大明镇压南方少数民族的工具,同时也时大明军队的一支重要的征调力量。据明史,明共征调土家兵约六十余次,包括镇压苗民起义,抗倭,北上抗金等等,凡遇重大内边患,动辄取永保土兵。

  明朝中期土兵以永保土兵为最盛,永即指今湖南永顺县境,此地如今仍有土家族土司王朝的遗迹(老司城),保指今湖南保靖县境,此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基地汉朝迁陵镇遗迹。永保两地土兵经过长期与其他少数民族和中央王朝的征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体制和军事文化。据明世宗实录,“旗各有长……。各旗分隶各州司,而统属于总司”。旗、州司、总司(‘改慰宣抚司)组成土司军政合一的权力机构。土司寓兵于农,土民亦兵亦农。“有事则调集为军以备战斗,无事则散处为民以习耕凿”。土民要在规定的训练场里经过严格的训练。“永顺司治西二.里许有校场坪,土人常于此处演武。又西北五里有博射坪,又北五里日射圃,地势均宽敞,土人每于此博射”。

  土家族世居山间,善于山地平地作战,胡宗宪说“短兵相接,楼贼甚精,近能治者,惟湖广钩镰枪弩之技,必动永(顺)保(靖)二宣慰司精兵”。步兵是土兵主要兵种,主要使用的武器有藤牌,钩镰枪,强弩,钩镰枪有长短,藤牌兵配砍刀(俗称砍柴刀取首级用)。土家族之所以战力强悍,除了民风彪悍,更有完善的作战阵型。土兵阵型为三角形,旗(每州或司六百二十五人,每旗二十五人)组成战斗序列。“每司立二十四旗。头,每旗一人居前;次,三人横列为第二重;次,五人横列为第三重;次,七人横列为第四重;又其次,七八人横列为第五重。其余皆至后,欢呼助阵”。三角阵以藤牌为首,枪左右,强弩次之。小三角组成大三角,阵型不密集但是稳定性强,武器长短配合,阵型前后左右互为配合。土兵纪律严明,采用连坐法,而记军功不以个人割首为准,而已本队割首兵所割首级为准,其他士兵专使刺击(这点非常重要,不会因为抢占军功破坏队列秩序,导致阵型混乱)。从队列、战术、纪律来看,土家兵的阵型能够保持稳定,而且近战时能够长短配合,突击能力非常强。

  为了效命朝廷,土家族在永保彭氏,容美田氏的带领下,自备粮草,前后出动三万余人。为了抗倭,永保彭氏居然提前过年,以保证不耽误军机,土家族至今还有过赶年的习俗。这样一支不用朝廷粮饷,征调凡必数倍于令的军队,真是明王朝引以为傲的后备力量啊,故各种战事,无不征用。作为唯一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明末名将秦良玉就是土司出生,可见土家兵在大明朝的作用。

  广西俍兵:兵俍是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当时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由于介绍俍兵的百度吧很多,所以大家可以去搜一搜。这里主要讲下俍兵的军事制度。广西俍兵以7人为一伍,各伍独立作战;每伍中有4人专事击刺,有3人专事割首,以便请功领赏。冲锋时,一人向前,同伍的左右人都大呼夹击,予以支持。一伍向前,则左右各伍都予以支持,全队密切配合,并以执枪者居前,执弩者守卫于两侧,形成尖刀式队形,发挥长短兵器的作用。狼兵分为马上枪兵、步下弓兵、步下枪兵、腰牌兵、鸟铳兵、火兵、旗手兵、弩手、散兵、散手等兵种。兵器有桶子甲、长枪、剑、标枪、峒刀、环刀、手偏刀、盾牌、木弩、山弩、桄榔箭、药箭(毒箭)、铳等,尤以标枪和毒箭最为精良。俍兵与土兵比较起来,没有坚固的阵列,但是作战单位更加灵活,以小单位,多兵种相互配合,尤其对于乱战来说,简直战无不胜。据说戚继光的鸳鸯阵大概从此得到灵感。与土兵相似的是,俍兵也是寓军于民的组织,宗族法纪十分严明,大概也采用于土兵相似的连坐法。

  古代,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专门武装阶层,如西方的骑士阶层,日本的武士,另一种是寓兵于农的兵户,如唐府兵,清初的八旗。中国没有像西方和日本那样有武装阶层,但是自古以来盛行兵户制度。然明中叶正规兵户制度即卫所已经凋敝,只有这种少数民族地区还保有这种制度并且能够长期保存。因此,当官兵不力时,少数民族部队成为大明军事力量的精锐。两支军队当时能够取得东南第一战功,一是其近战能力,土狼兵战术,武器,都是在长期的山地丘陵作战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得来的,战术对头,战略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二是纪律严明,天下之兵无法纪者散勇矣,戚继光练兵,首重纪律,是从土狼兵的能力中思考来的。三乃民风本来彪悍,作战勇猛。永顺彭氏和保靖田氏有土司八十高龄还随军出征。湖广自古因环境因素,民风彪悍,湖南尤以湘西,广西当为桂北,到现今都还是如此。

  土家兵和俍兵后来都是大明朝倚重的重要力量,明末多次参加抗清,于是有六千俍兵击杀努尔哈赤,秦良玉白竿兵奋战无敌等各种说法。但是仍然充满斗志的土俍兵最后仍然不能阻止清军,特别是号称天下明军小马超的秦良玉虽然在内陆战场战无不胜,但是遇到清八旗却常常失利,当然,大明式微是一个因素,但是,土俍家兵在面对机动能力好远程打击能力比较强的对手时,还是有点鞭长莫及。

  不论如何,嘉靖年间,东南第一战功是属于这两个民族的,他们为了保卫家国,抵御外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明史中才对这两支部队敬重有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