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提升教师素质的又一重大举措——解读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与智者同行567 2013-03-23
 提升教师素质的又一重大举措——解读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从“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4个方面,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提出了60多项标准与要求。这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强化教师专业地位、职业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现代社会,哪种职业任职条件越多,任职标准越高,不可替代性越强,该职业的地位和待遇就应当提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教师素质显著提高,大多数教师在学历、学科知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师德修养和科学教育教学水平。
        一、师德为先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的高要求。人类社会所有职业中,没有哪一种职业有教师这种职业特殊而重要。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在青少年阶段除父母之外打交道时间最长的就是老师,所以“教师对人一生影响最大”的说法绝非夸张。今天,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强烈冲击,呈现多样化取向。价值观的多样性不能不影响到教师,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在“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淡理想,求享受、畏艰苦”等不良社会风气蔓延时,师德建设至关重要,高尚师德对社会道德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师德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第一,在对待全体学生的关系上,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学业成绩不良、被孤立和拒绝、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第二,在对待“有偏差行为学生”的关系上,要坚守师德底线,不体罚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第三,从教师劳动对象特点出发,强调赞赏。作为教师,时刻不要忘记,我们面对的是成长中的、脆弱的、可塑性很大的未成年人,因此一定要做到:赞赏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赞赏每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愿望,赞赏每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对教师授课知识的质疑以及对学生自己的超越。
          第四,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教”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教师的职责不是照本宣科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结合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帮助。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根据所处环境寻找、选择、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恰当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所学内容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客观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第五,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引导。在信息传播迅速、知识获取途径多元的今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应当不断变化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本质重在引导,这种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把引导作为一种思想品德和人格完善的修养过程,教会学生如何立身处世,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把引导作为一种哲学,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把引导作为一种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把引导作为一种启迪,当学生遇到困难、产生迷茫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他往哪个方向走、怎么办,而是引导他生发辨明方向的方法,告诉他们正确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把引导作为一种激励,当学生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时,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特别是人自身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无止境地追求感官享受、物质财富、权力地位,造成身心失调、人格分裂、心理不平衡。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三个哲学命题,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要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和人格培养,找到自己长成的根。应当在德育中加强学生的爱国思想、首先精神、先进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勇敢精神的培养。
        二、学生为本。
       “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方面,主要通过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来实现。
学生为本主要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的能力持续发展”这6个方面。培养先进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应当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
       学生为本的另一方面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说,教育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在于团结、教育人,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爱的最高境界。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三件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的能力。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全面发展,使人幸福。教育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资源,使学生能力以健康方式自主地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知识水平以及创造能力。“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应当成为教育的价值追求。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打基础教育。人的基本素质如下表所示,教育、学校、教师、社会都应当着力培养学生这四个方面的素质。

素质要素 认知和处理对象 思维方式 沟通和认同方式 价值标准 气质特征
科学素质 客观世界 理性 事实与逻辑
晓之以理
理智
艺术素质 情感世界 感性 感觉与形象
动之以情
激情
信仰素质 心灵世界 悟性 心灵默契
抚之以心
虔诚
人文素质 与人及社会的关系 三性皆有 分别运用 真诚
 
         三、能力为重。
        “能力为重”强调中小学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在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追求、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是为培养会做人、会做事、会创造的人服务的。在课程改革、教材更新的形势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特别是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知识教给学生,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要认真研究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人是万物之灵,每个学生都是独具个性、各不相同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天赋素质、兴趣爱好、智力结构都不一样,所处的环境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这些都要求教师要用心观察学生、研究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心理和求知欲望。
        再次,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外开放便于我们广泛吸收全球教育先进经验的今天,那种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已经过时。教师应当把学生既作为教育对象,又当作教育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具体地说,应当从以下7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根据处所环境寻找、选择、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合他自己的恰当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今天的诲人不倦,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科学性。每个人都独具个性,世界上没有在所有方面都一模一样的两个人,特别是处在求知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扬个性意识的教育家,他以“人”为出发点去探索和研究人的品质、道德修养和为学之道。他强调人是道德动物,但有巨大的个性差异,因此特别关注和弘扬人的主体意识。要做到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曾经流传的一则学生诉说作业负担的短信,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亦写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来世继续写作业……”针对学业负担过重的状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首先放水始作俑者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入手。
         四、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已经使得教师的发展不再是一次性受教育而完成的,而是延伸、覆盖到教师职业生涯和实践的全过程。所谓“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需要,贯彻其一生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的概念,是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大力推动下,1994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从此终身学习在全球形成共识,并作为重要的教育概念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教育法律法规时,都包括了终身学习或者终身教育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终身学习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首先是中小学教师职业性质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文化科学知识,必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终身学习也是教师作为学生表率的要求,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教师终身学习也是以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增强学习需求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教师积极进行终身学习,自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会“学而不厌”的学生。
         终身学习能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人生。没有哪个人不想让生活过得健康、快乐、幸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从衣食住行的紧缺、贫困状态中解脱出来。自动化电子器具的普及,住房条件的改善,交通的便利,使人们大大减少了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劳累,开始拥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人们开始寻找精神生活的充实,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实现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追求,过得更幸福。有研究者把教师职业幸福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获得幸福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根本目的;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本质;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份职业;让自己的教育生活与众不同;经营好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善于分享与合作。
        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读书。教师应当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读书的榜样,流连于中小学校,弥漫书香墨迹,滋生国家情怀。与先贤对话,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生发出生气与活力、内涵与光芒,使人心中回荡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教师应自觉读书修身,读书济世,“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读书与关心国计民生紧密联系的胸怀与精神激励自己。为师治学即做人,要把读书当作知识的学习,更当作对气节、修养、情操的锤炼。要获得教师职业的幸福、教师人生的幸福,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热爱读书。
       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大学没毕业的比尔·盖茨仅用20多年时间就超越了经上百年积累才成为钢铁大王、汽车大王、石油大王的富翁们,让人们认识到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巨大威力。学校教育已不可能教给学生终身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必须由单纯的传递知识转到注重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上来;在学习方式上由单纯的学校学习转向终身学习。教师要对一切新信息和新事物持开放心态,对其中先进和有价值的信息要有充分深入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教师是靠教书育人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选择教师职业注定你必须爱人生、爱生活、有激情。身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要随大溜,而应当笑看人生,严肃对待人生;应当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感悟点点滴滴地渗入教育教学过程,润泽学生心灵,让你的学生和你一同去体味人生、思索人生。这样,快乐、高尚、成就感便永远与教师同在。
(摘自《人民教育》杂志  作者系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