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桌上的营养

 浪迹天涯的秋子 2013-03-24

王阿姨家在饮食上从不吝啬,常常今天烧个甲鱼,明天煲个燕窝,她的解释是:“普通食物的营养怎么够?进补肯定对身体有好处。”而和王阿姨有类似想法的人,并不少见。
  其实,我们的日常饮食基本可以满足人体所需营养。之所以一些人在一日三餐都没落下的情况下却营养不良,其实是食物在进入您的肠胃之前,被一些“小偷”提前偷走了营养。
  小偷1:时间
  大家都知道食物要吃新鲜的,但因为各种原因,进入我们肚子里的食物却并不总是那么新鲜。有人因为怕麻烦,一次性买很多菜,吃很久才能吃完;有人为了图便宜,买的是卖家放了很久的食物。这两种情况都会使食物营养被时间偷走。以蔬菜为例,如果存放不吃,维生素会慢慢损耗,放得越久,营养价值越低。另外,洗菜和炒菜的时间过久的话,也会造成营养流失。
  应对办法:
  1、买新鲜的食物,即买、即做、即吃。
  2、如果实在需要储存食物,先将其洗净,用保鲜袋装好,再放入4℃以下的冰箱冷藏。
  小偷2:水
  很多人在洗菜时喜欢先浸泡再洗,以为这样能泡掉农药,吃起来更安全;还有人喜欢将蔬菜切丝后泡在水里,比如土豆丝、茄子丝之类,为的是不让蔬菜变色。但这些都会导致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可溶性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融入水中,直接丧失掉。
  另外还有些人习惯于清洗肉类食物,可如果水温过高,同样会降低营养价值。而清洗鲇鱼、泥鳅时,如果过度洗掉鱼表面的粘性物质,也会导致胶质营养素的丧失。
  淘米其实是个技术活。反复搓洗会使米的营养大量损失。淘米两遍以上时维生素B1会损失30%-60%,矿物质损失70%……除此以外,炒完菜之后,锅里的菜汤不能一倒了之,因为会让菜汁中溶出来的营养素流失。
  应对办法:
  1.用流水洗菜,不可久洗。
  2.淘米只需注意去除脏物就可,速战速决。
  3.煮饭的水最好是用白开水或是纯净水。
  4.煮蔬菜要等水开后再下锅,如果是叶子菜不宜煮久,轻焯一下就可出锅。
  5.炒菜有菜汤的话,用适量的水淀粉勾一下芡,不但保留营养,还会在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保温和抗氧化的作用。
  小偷3:空气
  中国食文化里有句话叫“脍不厌细”,也就是说菜肴做得越精细越好,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说,菜肴切得越细,其表面积就越大,接触空气的部分也就越多,而营养素和空气接触过多容易氧化。还有的人为了省事,做中饭时就一并把晚餐的菜都切出来,致使容易氧化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E丢失很多。
  应对方法:
  1、尽量切片不切丝。
  2、切完菜之后立即进行烹饪。
  小偷4:碱、盐和醋
  很多人喜欢用小苏打、食碱甚至火碱来腌制肉类,肉类经过碱类变嫩后,肉类中大量的B族维生素基本会损失殆尽。
  做菜时如果用盐过多或用盐过早,会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过多,导致营养素损失。而肉类菜肴,如果放盐过早的话,会让蛋白质过早凝固,不但很难消化,而且很难吃。
  镁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在深绿色的蔬菜中含量极为丰富,但有时却会因为烹饪不当而被悄悄偷走。如果您喜欢在炒菜时加些醋,那么要注意不要在炒绿色蔬菜时加醋,因为绿色蔬菜中有大量的叶绿素和镁,它们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加醋,醋酸中的氢就会马上替换掉叶绿素中的镁,镁就被偷走了。
  应对办法:
  不用碱,少用盐,适当用醋。
  小偷5:高温
  炒菜时,很多人喜欢把油烧冒烟了再炒菜,可是油脂中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在经过高温之后很容易氧化。另外高温的油还会让蔬菜中的维生素C全部被破坏。
  而在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其热量也会迅速破坏脂肪,对抗氧剂和维生素C也有损坏。从营养的角度,使用微波炉对蔬菜有一定影响,对肉类食物则极其不利。
  应对办法:
  1.炒菜油温切忌过高,一般控制在69-92℃的范围内为宜。
  2.不要将含油脂的菜、坚果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来源:健康养生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