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07章 述而 | 论语 | 儒家

 兴安书馆 2013-03-24
劝学网主页
主页 儒家 道家 佛经 法家 百家 兵法 中医 南怀瑾 正史 毛泽东 共和人物 共和历史
民国 抗日 清朝帝王 清朝历史 清朝人物 明朝 元朝 宋朝 五代十国 唐朝 隋朝 南北朝 晋朝
三国 秦汉 春秋战国 周朝以前 WebPage Oracle C语言 算命 民歌 论坛 新论坛
第07章 述而

【01】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笃信而喜爱古代文化,私下里与老彭相比。

【02】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 倦。对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03】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于说:“品德不修养,学问不探讨,听到正义不追随,缺点 错误不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

【04】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在家闲居的时候,仪态舒展自如,神色和乐喜悦。

【05】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06】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07】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08】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想弄懂而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 想说什么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引导他;告诉他一方,他不能类推 其余的三方.也就不再重复告诉他了。”

【09】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10】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11】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 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

【12】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富而可求也,谁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富裕如果真是可以求得到的话,就是做那拿鞭子的 苦差事,我也去干。如果求不到,那还是让我做自己喜欢的吧。”

【13】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之所慎:齐,战,疾。

【译文】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14】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译文】孔于在齐国听了《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于 是感叹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可以达到这种程度!”

【15】 注释 译文 解读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16】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 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飘浮的云一 样 。”

【17】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 “你怎么不回答说:他这个人啊,发愤起来就忘了吃饭,高兴起来 就忘了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18】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19】 注释 译文 解读
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0】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

【21】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22】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 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23】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颓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24】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25】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26】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27】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28】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能凭空创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 的才能。我总是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用 心记下来。我是属于次一等的智力。”

【29】 注释 译文 解读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30】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31】 注释 译文 解读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陈国的司寇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孔子 走了以后,陈国的司寇向巫马期作一作揖,请他走到自己的面前 来,然后说道:“我听说君子不偏袒人,难道君子也偏袒人吗?鲁 君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因为是同姓,所以讳称她为吴孟子。鲁 君这样做如果都算是懂得礼的话,还有谁不懂得礼呢?”巫马期把 这番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孔丘算是有幸,一旦有了过错, 人家一定会知道。”

【32】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33】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34】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35】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36】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甯固。」

【译文】孔子说:“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穿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

【37】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38】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分类:儒家思想 书名:论语 作者:孔门弟子 前页  目录  后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