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山钱穆先生墓

 苏迷 2013-03-24
西山,是太湖风景带中重要一环。有山有水,名胜古迹多多。还有一处海内外学界共仰的人文景观———钱穆先生墓。
  钱先生无锡人,青年时期曾在苏州做中学教师。后来到大学任教,著作多多。上世纪中期在香港办学,他和友人创办的新亚书院,白手起家,发展壮大,成为香港著名书院,后来在此基础上,与其他两所书院一起,组成了香港中文大学。后来先生回到台湾,在素书楼继续教书育人和著作不已。一九九零年逝世后,一九九二年归葬大陆,墓地选在苏州西山秉常村一座山上。这是一座花果山,遍植果树茶树,偶有几处石坡,不宜种植,点缀在果木园中。钱先生墓,就建造在半山这样一个石坡上。
  初建时候只是在石坡上除掉杂草,从山下运来一些泥土,种几棵树,堆一个小坟包。外面用当地山上石块贴面,成为一个本色的(黄褐色)小坟包。另外,在坟的侧后方,造了一个凉亭,可供扫墓的人和往来的农民们休息。
  当时,西山和外面联通的大桥还没有建,出入都要靠船,交通可以说不很方便的。但是台湾、香港学界人士来西山“谒墓”的人不少,还有来自海外的华人学者。自然也有大陆的故旧和青年学子来此凭吊瞻仰的。有一种舆论说,这个墓有些太简陋,和墓主人的身份不相称。
  几年以后,台北素书楼文教基金会和大陆有关团体,联合举办教师研习班和中学生国学夏令营(每年),钱先生的著作在大陆出版,还有了多种钱先生的传记,知道钱先生的人和知道钱先生墓在西山的人更多了。钱先生家人,台湾的钱太太胡美琦女士和大陆的钱先生子女,又把西山的墓重修了一次,小小坟包,外面又加了泥土,变大了,而且周围贴了花岗石板,还在墓前修了一片石板铺的场地,围以石柱栏杆,这样扫墓的人可以有站立行礼祭拜的地方,还按台湾风俗,在墓侧造了一个小小的土地神庙。这个墓的照片,在一些网上有流传,还有被报刊刊载的。网上一个“钱穆吧”,上面还载有路线图,从哪里开始登山,何处要转弯,都有标志性照片(或建筑物,或大树什么的)。
  二零一二年,钱太太胡美琦女士在台北去世,春天时候也回到苏州,和钱先生葬在一起。原来的墓周围有石板,顶上是泥土青草。钱太太灵骨罐,就葬在这层泥土中(原来的小石坟外面),然后泥土外面又贴上石板,整个墓都有花岗石板包起来了。墓前的碑,原来是钱先生一个人名字,现在另加一块小的石碑,钱太太的,这个墓就是他们夫妇合葬墓了。
  钱先生的子女,又在这墓侧后方,加了一块对他们生母张一贯女士的追思碑。这碑文,上海钱镠王研究会《吴越钱氏》第九期有载,兹转录于下:“先父钱宾四先生,一九九零年在台北去世。遵先父遗愿,一九九二年一月归葬于此。
  先母张一贯女士,给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毕生辛劳,一九七八年去世,安葬于苏州凤凰公墓永安墓区。
  继母胡美琦女士于一九五六年与先父结为夫妇,陪伴照顾只身客居港台之先父数十年,一九八九年与先父在台湾创办素书楼文教基金会。先父去世后,全心投入先父全集及小丛书之整理出版工作,为完成先父遗愿,不辞辛劳奔走两岸三地,戮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壬辰年三月初五去世,永伴先父于地下。
  愿父亲、母亲、继母安息。”
  到这个墓去,公交车691路可以到镇夏或者秉常村这两个站之一,都可以进村上山。自己驾车去,公路上也只能到这两个地方,然后找小路进村停车,再问路(当地人都知道这个墓的)。这镇夏,和西山著名的景点梅园(林屋洞)很近的。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文(《素书楼外月初寒》)说,“钱穆先生骨灰撒入太湖”,恐无据。
  ■神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