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写作中常用错的词

 真如云 2013-03-25

这是胜利日报王社长的一篇文章,感触很深,就在前几天看《心理访谈》栏目,有个嘉宾还说,父母是孩子离家出走的“始作俑者”,我觉得有必要大家学习一下,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让孩子从小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汉语写作中经常用错的一些词(一)

来源:  作者:王喜春

汉语,应该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之一。即使你穷其一生,学富五车,你仍然不敢保证你的汉语写作一点错不出。

现在,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兴起,汉语写作中经常性的错误被频繁地曝光在读者眼前。本人职业关系,对这些错误实在看不下眼,略加整理,与广大读者共同关注。

1、“始作俑者”

某媒体是这样使用这个词的:成都各媒体热捧打工妹菡影,起因于她的打工体验秀在网络上的走红,始作俑者是成都晚报。曾经在一组感恩成都的报道中,成都晚报的记者采访过菡影,专版刊登了《成都奇遇,打工女孩圆了大学梦》,用一个整版讲述菡影打工遇见成都好人的故事。

在这里,作者错误地理解了“始作俑者”者就是“最先干这事的人”,没有褒贬之分。然而,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是明确的贬义。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孔子批评用陶俑作陪葬这件事。《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始作俑者就是指最先开始用陶俑或木佣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这个词不但是绝对的贬义,而且有点痛骂的意思呢!

2、“七月流火”

某著名大学校长在一个欢迎会上致词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显然,此处的“七月流火”是要表达“七月暑热如火”的意思。这是错误的。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是《豳风·七月》的开头两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前句是引子,天气渐渐凉了。后句是落脚,该缝制寒衣了。

“七月流火”虽然不是天气暑热如火的意思,但也是和天气和历法有关。三千年前西周,在今陕西省彬县的豳国,农业已经很发达了,而农业是和历法有关的。那时历法尚未完善,指导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天蝎座阿耳法星)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天空。凭着祖传观察经验,农夫知道夏天完了,秋天来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到了。数日后,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时刻,再看南天,大火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了,几乎看不见了。这个过程就叫“七月流火”。“火”是指一颗星,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为心宿二。

3、“美轮美奂”

中央电视台某著名主持人对着亿万观众说:“下面请大家欣赏美轮美奂的芭蕾舞。”这位著名的主持人显然把这个成语用错了,而且,我发现他们(中央电视台)还在继续错误地使用这个成语。他们误认为,“美轮美奂”就是形容各种美的事物。

不光是央视错用,就连人民日报都经常用错,著名的美女教授于丹也不会用,她在2007年2月23日的百家讲坛讲课时,用美轮美奂形容千手观音之美。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古代圆形粮仓。奂:众多。众多粮仓矗立,自然高大宏丽,所以说“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只能形容建筑物,不能形容其他事物。

4、“墨守成规”

这个成语经常错误地写作“默守成规”,显然是对成语的出处不太了解。

“墨守”即墨子之守。战国时期,楚惠王准备攻打宋国,要鲁班制造攻城器械。墨子得知,前去劝阻。墨子解下衣带当城墙,鲁班将木牒当攻城器械,两人在桌子上较量攻守。鲁班设计了九种攻城器械,都被墨子一一破了。鲁班无计可施了,墨子却还有守城之策。楚惠王看了他们的攻守表演,终于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因为墨子善守,人们便将牢守、固守称作“墨守”。后世将“墨守成规”作为成语,但“墨守”的含义已经改变了,变成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5、“空穴来风”

这个词的出错频率相当高,打开报纸或网络看看,一说到毫无根据的事的时候,“空穴来风”便随之出现了。很多人将此理解为无根据、无凭证,纯粹是编造臆测的谣言。要正确理解这个词,还得先了解它的出处。

“空穴来风”语出宋玉《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枳句,枳树上弯曲的枝杈。枳句会招来鸟儿做巢。空穴,孔洞,空穴会引来风袭。这句成语用自然现象比喻由于自身存在弱点,病菌、流言才得以乘隙而入。白居易在《初病风》中也说:“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6、“炙手可热”

某报标题:《国际足联主席一职炙手可热,继任人之间再掀波澜》。另有某报:《清华学子炙手可热》。

以上两个标题把“炙手可热”错误地理解成走红、抢手。

但是,“炙手可热”是个贬义词。炙,会意字,上肉下火,含义就是“火上烤肉”。炙手,灼手。“炙手可热”语出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丞相即杨国忠,杜甫用“炙手可热”形容杨国忠权大势盛,告诫人们远离杨国忠。

7、“灯火阑珊”

某地市级电视台拿城市夜景来做节目,并且把文字报道贴到网上。网页上,展示了该市灯光璀璨、雍容华美的除夕夜景。然而,报道的标题却是《灯火阑珊不夜城》。而且,电视主持人侃侃而谈:“整个城市夜色阑珊,市民们在广场上尽兴地游玩。”显然,作者没有理解“灯火阑珊”的真正含义。

“阑珊”共有五种含义。一是表示“衰减、消沉”,如“诗兴渐阑珊”、“意兴阑珊”,意思是说没有什么诗兴了,兴致不高了。二是形容灯光“暗淡、零落”,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是表示“残、将尽”,如“春意阑珊”,意思指春天渐去渐远。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五是指“困窘、艰难”,如“近况阑珊”,意思指现在的情况不好,处境困难。从这些解释来看:“阑珊”没有一项可表示灯火通明、兴致很高。

“灯火阑珊”是指灯光渐渐暗淡下去,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8、“曾几何时”

某报上的错误用法:“曾几何时,女性可以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

曾几何时的意思是:时间过去没多久。候,是指没过多久。不能理解为凡是过去的事情都能用“曾几何时”,“女性可以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是远古时代的事,当然不能用这个成语。

此成语的出处是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

9、“首当其冲”

“在扑灭森林大火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又一次首当其冲。”“农民赖泽民首当其冲,办了全省第一家私营缫丝厂。”

此两例都是错误的。

冲:冲要。首当其冲:处在冲要位置,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

“首当其冲”不是“冲在前面”或“敢为人先”的意思。

10、“豆蔻年华”

网络上某人这样用“豆蔻年华”:没几年过法就要奔向3字头了,怀念在学校时候的单纯简单,那样美好的豆蔻年华!

她的意思是快30岁了,至少25岁以上。这显然不是“豆蔻”所指的年龄。

某报这样使用“豆蔻年华”: “这些女同志当初在豆蔻年华就干起了列车押运。”

豆蔻是一种花。那么,“豆蔻”究竟指什么年龄?

先看看它的出处: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这首诗是赠给一位十三岁多一点儿的雏妓的,用“二月初”的豆蔻花形容她。豆蔻春末开花,“二月初”正含苞待放。“豆蔻年华”只能比喻十三四岁的女子。

11、“万人空巷”

某报标题《十部电视剧引万人空巷》。在这篇报道的编者按中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收视率的几部电视剧,播出时常常引得万人空巷。意思很明显,大家都在家里看电视剧,是电视剧把大家从巷子里吸引到家里了。

而“万人空巷”的意思恰恰相反。

清代王引之云:“古谓里中道为巷,亦谓所居之宅为巷。”有人据此撰文说,“万人空巷”之“巷”应作“宅”讲。“万人空巷”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家里出来聚集到某个地方,以致人们居住的街巷都空了。多用来形容庆祝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宋代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鲁迅《伪自由书·保留》:“上月杭州曾将西湖抢犯当众斩决,据说奔往鉴赏者有‘万人空巷’之概。”

香港某报一标题《香港万人空巷迎接奥运圣火》就是正确的。

12、“不忍卒读”

看看下面这段话很有意思,本来是谈出版错误的,结果,自己的文章中就没正确使用“不忍卒读”这个成语:

书中收有编者姜涛讲已故诗人海子的文章,姜涛是知名青年诗人和学者,董辑说,他很想看看北大知名青年诗人是怎么讲海子的。不过,比例极高的错别字等问题,让董辑读完一章便感到“不忍卒读”。董辑说,全文自328页到350页,20几页的篇幅,粗略看来,就有9处校对问题:有的是丢字落字,语句不通;有的是引用不当,把海子诗句中有空格的地方全连上了,破坏了海子诗句的节奏和美感;有的干脆就是赤裸裸的错别字误解为读不下去。

“不忍卒读”最初出自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