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沙自古属中华》系列 守礁生活

 Eosun 2013-03-25

 《南沙自古属中华》系列    守礁生活

 

南沙问题,是目前国人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1988年以来,远离祖国大陆1600多公里的南沙海域,有多座美丽的珊瑚礁,礁上常年驻守着我人民海军守礁部队,这就是以爱国奉献、创业有为著称的南沙守备部队。如今,在全国人民的关怀下,守礁的生活条件已有较大改善。而二十多年前,当笔者踏上那几座美丽礁盘时,守礁的生活非常艰苦。笔者下面这篇小文载于1988年《广州日报》,反映了当时守礁战士艰苦生活的一个侧面。

 

        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

  起风了,一排排小山似的大浪,呼啸着向方圆数公里的珊瑚礁压过来,整个礁盘就被海水吞没了。风浪中,有一座高脚屋,仍倔强地屹立着,屋顶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这里,就是我人民海军部队守卫着的南沙群岛H礁。           

                                     初登礁盘
    H
礁,犹如一只巨大的海参,平卧在透明澄澈的波涛之间。涨潮时,白白的浪花不停地漫上陡峭的礁沿,退潮后,那一片片珊瑚的花丛、礁林,又湿淋淋、鲜亮亮现了出来,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今年二月,正当全国人民欢度新春佳节之际,八名身着迷彩服的海军陆战队员风尘仆仆,奉命开赴H礁,执行守礁任务。
   
登礁那天,正值一股强冷空气南侵,东北风呼呼的刮着,在海面上掀起两至三米的大浪。军舰刚抵达锚位,陆战排长、守礁组长老邵不顾连日来晕船颠簸的劳累,立即组织队员们登礁。老邵先率五名队员第一批乘艇上礁。小艇突突地欢叫着,在波山浪谷中一上一下地穿行,坐在艇上的陆战队员们象喝醉了酒,一个个被摇晃得前仰后合。好不容易,才接近礁盘。这时,原在礁盘的高脚屋上驻守了五天四夜的某舰六名考察人员奉命撤离,他们从高脚屋附近开来一艘救生筏,与机动小艇在礁盘边缘处会合。两组人马进行了短暂的任务交接,然后,双方换乘。陆战队员转乘礁上专用救生筏去高脚屋,考察人员乘小艇返回军舰。这里距敌占岛仅有十海里,而南沙斗争形势日趋紧张,为了防止越南军舰窜来袭扰和挑衅,只有采用这种方式,才能在最短的时限内完成换防任务,确保战场主动权。
    
老邵率五名陆战队员驱筏在礁区搜索前进。由于地形不熟,风浪又大,救生筏在水中跳起了“摇摆舞”,而周围湍急的海流中处处埋藏着坚硬尖利的珊瑚礁,不小心碰上去,就会把救生筏碰破,造成人员伤亡,武器装备损坏。这时离高脚屋还有两千米,怎么办?为了保证安全,老邵果断下令大家下水推筏。队员们们将身上的武器弹药卸在筏上,争相跳进齐胸深的水里,冒着被急流冲走的危险,缓缓推筏前进。
   
脚下深浅不一,有的地方可以推筏而过,有的地方却只能绕行。礁盘上那些争奇斗艳、美丽多姿的珊瑚,此刻都成了讨厌的绊脚石,一不留心,就会刺穿胶鞋、划破裤管、伤及皮肉。后来,老邵想出了个办法;用绳拉。派人先游到前方,将绳固定在突出的礁石上,几个人在筏上合力拉绳,将筏一段段拉向前方。他们就这样一步一步、一米一米地前进着,终于安全到达了高脚屋。随后,他们又顺利接来了第二批两名队员。
   
当八名陆战队员站在高脚屋上,看到前方不远处的主权碑上有一面五星红旗在汪洋大海中迎风飘扬,大家都无比激动。
                                   
海上高脚屋
   
高脚屋,南沙独有的“水上建筑”。它是用几根粗大的圆竹做支架,用竹竿、竹篾、油纸、铁丝等材料搭建而成的,外形如瓜棚、似竹楼,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支架撑起的屋底离开高潮时的水面足有两三米,远远望去,似长了长长的腿脚,高脚屋便由此得名。
   
在这茫茫大海中孤零零的高脚屋上,陆战队员首先要解决的是吃喝拉睡的问题。屋内只有一人高、十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大个子队员老李连腰出直不起来,其他队员一不小心就碰脑袋。除去武器装备、生活用品等放置的地方,所剩的面积很少。八个壮小伙子站在那里已是摩肩接踵,怎么能躺得下呢?队员们瞧着脚下的“床”,一个个直摇头。老邵和副组长老杨商量,决定由他俩站头一班岗,这样其他同志挤在一起勉强可以躺下休息了。
    
开饭的时间到了。老邵在屋内狭小的空间里挤出了个地方,用小煤油炉烧了些开水,每人发了两包压缩饼干。大家起劲的吞咽着,因为不晕船了,吃得都很香。从这时起,食品、淡水全部由排长一人掌握,其他任何人不准擅自动用,每日严格进行耗粮、耗水登记。在这海浪漫卷的礁盘上,滴滴淡水贵如油,水,就是战斗力,队员们深知其利害关系,都自觉地节约用水。
   
夜幕悄悄降临了。屋外的风“呜—呜—”地叫着,象千军万马在冲锋。不时有电闪雷鸣,挟带一阵阵暴雨,劈里叭啦打在屋上。竹篾围成的墙壁,四面透风;屋顶,开始滴滴嗒嗒地漏雨。屋下的海浪汹涌激荡,震撼得屋子摇摇晃晃,嘎嘎作响。老邵和老梁紧握冲锋枪,背靠背站在屋门口的竹竿上,警惕地观察着黑幽幽的海面。海风用力撕扯着他们的雨衣,将许多咸涩冰凉的东西打到他们的脸上,灌进他们的嘴里,分不清海水还是雨水……
                                    
战地浪漫曲
   
一个多月过去了。陆战队员们仍在这里坚守着。他们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也渐渐地熟悉了这片土地。每天涨潮,他们记录每一块礁石,测量每一朵浪花;退潮,他们持枪巡逻,足迹遍及礁盘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站岗放哨、观察海区情况外,老邵把每天的活动安排的满满的,使守礁生活过的紧张、充实而富有乐趣。他带领大家勘察地形、搬运礁石,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是在礁盘上筑起了一条数十米长、一米多高的环形工事,既可防风、又可做掩体。
   
一天深夜,老邵听到外面风力加大,预感到恶劣天气可能要比上级通报的提前来临,于是赶忙叫醒大家,起来加固高脚屋。有的跳进冷冰冰的水中,有的爬上颤悠悠的屋顶,用棚布、用铁丝,将他们的“海上别墅”结结实实的“捆”了一遍,并在四个角的礁石中深深地打进了四根钢纤,用粗铁丝将支架牢牢加固。
   
守岛的恶劣生活条件,不断地考验着陆战队员们的生存力、战斗力。由于长期吃不到蔬菜,队员们普遍口腔溃疡,牙龈萎缩;洗不到淡水澡,有的队员生了皮肤病,腿上长了疮包……
   
条件虽然艰苦,但陆战队员们的业余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游泳,是他们最喜爱的锻炼方式之一。虽然是冬季,但在低纬度的南沙生活得时常战高温。白天在大部分时间,小小的高脚屋就象蒸笼,在里面闷热得透不过气来。而在毫无遮蔽的礁上干活,太阳直射头顶,皮肤很快被强紫外线灼伤,龙的传人一下子都变成了“非洲黑人”,几天以后又一层层蜕皮,疼痛难忍。只有到海水里泡一泡,才能消除疲劳和燥热,爽爽快快地玩一阵了。但遗憾的是没有淡水冲洗,游完泳,只能用湿毛巾擦擦身子。另外还得特别当心鲨鱼,潮水高时,成群的鲨鱼游到礁区觅食,这时候游泳是危险的。一次在军事训练中,正值一群鲨鱼游来,张相领抬手一枪,当即打死了一条一米多长的鲨鱼,他们美餐了好几顿。为了改善伙食,队员们不辞辛劳,到礁盘上捡海参、抓海鱼。这里的海参特别多,什么梅花参、地瓜参、老鼠参、黑狗参等等,几乎俯拾皆是,有的参足有一米多长哩!热带海水中的鱼类也很多,而且长得特别漂亮,可与千姿百态的珊瑚媲美。那里的鱼还特别“傻”,看到人它也不溜,你动手摸它也不动,还以为你在逗它呢!后来抓得多了,它们就有点怕人了,若想再抓它就得动点脑筋。
   
每天,当夜幕降临,大家在摇曳的马灯下,一起唱流行歌曲。唱家乡戏,进行口琴独奏、合奏。小小高脚屋的舞台,人人都演员,礁盘大海天空是听众,那哗哗的浪是不息的掌声。在这里,他们没有半点羞涩,半点忸怩,一个个尽情地倾吐着自己的心声;他们手舞足蹈时,“舞台”也跟着摇摇晃晃。歌声听起来有几分粗犷,几分刺耳,但感情是那么真挚,那么感人!当一片片干裂的嘴唇里吐出“祖国”、“家乡”、“妈妈”、“亲爱的姑娘”等字眼时,我亲眼看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光,那是燃烧的爱火,抑或思念的潮滴?
    
啊,祖国的南沙礁盘!一片充满奇幻浪漫色彩、神秘诱人的土地;一片铭刻着海疆卫士理想与追求、欢乐与艰辛的土地!

                                          

                               图1:南沙第一代高脚屋      

图2:守卫赤瓜礁的陆战队员
图3:严阵以待的永暑礁官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