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总是咬舌头,咬腮里子,咬嘴唇是怎么回事

 投宿客 2013-03-26
有的人在吃饭或说话或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咬伤舌头,或腮里子,或嘴唇,土话说:“馋咬舌头瘦咬腮”,这说法未免有点牵强,不足为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中医经典《灵枢·口问第二十八》有一段论述:黄帝曰:人自囓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囓舌,少阳气至则囓颊,阳明气至则囓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囓(音聂nie):就是咬的意思。在《灵枢》属十二奇邪之一。脉气辈至是病机。气血一齐到人的嘴上来集合,壅滞不通,能不肿胀么?舌、腮、唇占了牙齿的领地,牙齿自然不客气,于是奋起抵抗,两强相争“硬”者胜,软者因此皮破血流。
从气血壅滞这个角度,好像都是一派实象,只能用泻火的办法去实,其实这里面是有区别的,《灵枢》明言“则补之”,可是前面又加了一句“视主病者”,告诉我们要看哪里出了问题,不能一概论补,当然也不能一概论泻。
舌体胖大边缘有许多齿痕,舌头要突破“藩篱”,要挤到外面来,那就难免挨咬—它也不愿意挨咬的,没办法,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或挟寒湿了,此时不补,更待何时?参苓白术、理中之属可用;也有的属于脾胃积热,舌体不仅赤红胖大,而且还没挨咬,自己先破了,此时再补,必火上浇油,需要清热泻火,用清胃散之属,不能补了。
至于腮和唇出现“气血壅滞”,大多不是“瘦”的,三焦蕴热,腑气不通,,需要通利三焦,泻火解毒,但也不排除阴虚火旺(这就可能与瘦有关了)虚热上冲,这就用的上补阴了。所用药物也需要根据“视主病者”权衡组方,或凉膈散,或玉女煎,或知柏地黄丸等等。
总之啮咬任何一个部位,都不是正常的,需要及时找到原因,辨证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