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

 yagi1 2013-03-28

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

 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有何共通点?

我至今所见识过的「具有高生产力的工作者」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做一件工作的速度并非比一般人快十倍、二十倍」。因为发现了这项特性,于是我花费了相当长时间去探寻「究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关键?

那正是本书标题所提出的「议题」(issue)。

「何谓议题」?事实上,关键就在于针对「要对什么找出答案?」这件事情胸有成竹,并且果断采取行动。了解议题并从议题思考出发,可以让计划进度大幅提升,还可防止混乱的发生。看不见目的地的行动会感觉很辛苦,但只要看见终点,力量就会涌现,换句话说,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的目的,正是「议题」。我希望透过本书能让读者了解。在「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中,这个议题发挥什么功效?有什么功能?该如何区分议题?以及如何处理议题?

「所谓『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究竟要做些什么呢?」
    「所谓论文,究竟要从什么开始思考起呢?」
    「所谓问题解决的计划,该如何进行呢?」

无论是企业人还是科学家,希望本书能给那些为「总是无法掌握每天工作或研究中所发生问题的本质」而焦躁不安的人,一点提示。

不要烦恼:有时间烦恼,不如花时间思考

「思考与烦恼,究竟有什么不同?」我时常问年轻人这个问题,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回答?
我认为可以说有下述二项不同之处。

「烦恼」是以「找不出答案」为前提「假装思考」。
    「思考」是以「能够找出答案」为前提,有建设性地真正思考。

思考与烦恼看起来很像,但是,实际上完全不同。

所谓「烦恼」,是以「没有答案」为前提,无论多么努力都只会留下徒劳无功的感觉。

我认为除了人际关系的问题,象是情侣或家人朋友之间,「与其说找不找得出答案,不如说其价值在于从今以后继续面对彼此的这件事」之类的问题另当别论之外,所有的烦恼都是没有意义的(话虽如此,毕竟烦恼是人的天性,我并不是讨厌会烦恼的人……)。

尤其是如果为工作(包含研究在内)烦恼,那实在太傻了。

所谓工作,是「为了产生出什么成果而存在」,做那些「已经知道不会产生变化的行动」,只是浪费时间而已。如果没有明确认清这一点,很容易误将「烦恼」错认为「思考」,宝贵的时间就这么流逝。

因此,我总是提醒自己周遭的人:「一旦发现自己正在烦恼,就马上停住、立刻休息。并且培养能够察觉自己正在烦恼的能力」。原因是:「以你们这么聪明的头脑,不只十分认真,而是超级认真地思考,仍然想不明白的话,就请先停止思考那件事会比较好。因为,你很可能已经陷于烦恼了」。虽然,乍看之下可能会觉得很无聊,但意识到「烦恼」与「思考」的差别,对于想要「交出有价值成果」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毕竟在职场与研究中,需要的是「思考」,自然必须以「能够找出答案」为前提。

「不要烦恼」,是我在工作上最重要的信条。听过我这个观念的年轻人当中,大多数的人从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而且进入实践阶段,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可是,在那之后,大部分的人都告诉我:「安宅先生教我们的事情当中,『不要烦恼』这一点最深奥。」

本书的思维──脱离事倍功半的「败犬路径」

请各位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冷静地仔细思考。对于专业工作者而言,所谓有价值的工作是什么?怎么样呢?

我至今向许多人问过这个问题,但是,能回答我明确答案的人并不多。时常听到的是类似以下的答案:

 高质量的工作
     仔细的工作
     没有其他人能够胜任、无人能取代的工作

这些答案虽然也算部分答对,但都无法说切中本质。

所谓「高质量的工作」,只是将「价值」换成「质量」而已。那么,一旦问起「质量是什么?」就回到原来的老问题。对于「仔细的工作」也是一样,若说「只要是仔细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都是有价值的」,恐怕有很多人会不赞同吧?最后一个「没有其他人可以胜任的工作」,乍看之下似乎很正确,但请再仔细想想。所谓「没有其他人可以胜任」,通常都是些几乎不具价值的工作,正因为没有价值,所以才没有人会来做。

「高质量/仔细/没有其他人能够胜任」这些答案,其实连问题本质的边缘都没沾上。

「有价值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就我的认知,「有价值的工作」是由二条轴所构成。第一条轴是「议题度」,第二条轴是「解答质」。以「议题度」为横轴、以「解答质」为纵轴所展开的矩阵。

「议题」(issue)这个词,在本书的「前言」中也有提到,但也许有些人并不熟悉。以「issue」的日文片假名为关键字搜寻时,也许可以找到的说明不多,但以英文「issue」搜寻,则会找出许多定义。在满足AB双方的条件下才是issueA指的是「二个以上的团体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B指的是「与本质相关或无法清楚分辨是非黑白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的「议题度」是指「在自己所身处的局面下,对于该问题要找出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然后「解答质」是指「对于该议题度,目前可以提供明确答案的程度」。

价值矩阵的右上象限,涵盖的内容属于「有价值的工作」,愈靠近右上方价值就愈高。如果想从事有价值的工作,所处理主题的「议题度」与「解答质」都必须双双提高。如果想要成为担任解决问题的专业工作者,时常将价值矩阵纳入思考是很重要的事情。

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工作的价值取决于矩阵中的纵轴「解答质」。而且倾向于对横轴的「议题度」,也就是不大注意「课题质」。然而,如果真的想从事有价值的工作,给予一般世间有意义的印象,或者是真的想赚钱的话,这个「议题度」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议题度」低的工作,无论如何提高其「解答质」,从受益者(顾客、客户、评价者)的角度来看,价值仍然等于零。

千万不可踏上穷忙的「败犬路径」

那么,该如何才能达成「有价值的工作」,也就是矩阵右上方区域的工作呢?无论是谁,工作或研究都是从左下方区域开始。在这里绝对不可以犯的大忌就是「打定主意进行大量工作,朝向右上方前进」。这条「藉由劳力、蛮力往上走,取道左边以到达右上方」的解决问题方式,我称之为事倍功半的「败犬路径」。

下列这段话很重要,请仔细研读。

世上大部分被称为「可能是问题」的「问题」,事实上,几乎都不是商业或研究上真正有必要处理的问题。如果全世界被称为「可能是问题」的「问题」共一百个,则在当下应该要清楚判断出是非黑白的问题,顶多只有二或三个左右而已。

对于矩阵中横轴「议题度」低的问题,无论多么努力而拚命挤出解答,终究不能提高其价值,只流于穷忙而已。这种「只要靠努力(劳力)和耐力(蛮力)就能得到回报」的工作方式(自认为「没功劳也有苦劳」),将永远无法到达右上方「有价值」的区域。

另一个变量是纵轴「解答质」,我们也来思考看看。这也是在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一般都属于在较低的区域。到目前为止,我看过许多人在职场中的成长过程,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在初入职场的一百件工作当中,只有一或二件开花结果。

书名: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作者:安宅和人(Kazuto ATAKA)

1968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取得东京大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科硕士学位之后,进入麦肯锡顾问公司(McKinsey & Company);工作四年后,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脑神经科学课程,花了三年九个月取得平均需费时七年多的博士学位。回日本之后,成为麦肯锡研究小组亚太地区核心成员之一,在饮料、零售、高科技业等领域,从事品牌经营、商品与事业开发等。并且负责东京分公司的新人教育训练,负责问题解决、分析、图表制作等课程。2008年,出任日本雅虎担任营运长(CO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