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仿赵元任《施氏食狮史》

 大闲人 2013-03-28

仿赵元任《施氏食狮史》

严修 文汇报2013-03-28第十一版

  人们向来认为语言学是枯燥乏味的,但在性格诙谐、才智超群的赵元任的手里,语言学却是生动有趣的。赵元任曾对女儿们说,他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胡适在《赵元任国语留声片序》里说,赵氏是个“滑稽的人,生平最喜欢诙谐风趣,最不爱拉长了面孔整天说规矩话”。

  1925年赵元任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讲授中国音韵学,他用“中华好大国”、“偷尝两块肉”两句大俗话,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汉语里阴阳上去入五声的调值,学生们一下子就牢牢记住了。1948年他在《国语入门》里谈到语尾助词“吧”的时候,幽默地说,“问人姓时,不要说:‘你姓王吧?’在请人吃鸡时,不该说:‘请你吃鸡吧!’”如果把“吧”放在“王”、“鸡”的后面,容易产生歧义,引起误会,闹出笑话。

  1953年,赵元任在《语言的意义及其获取》的论文中提出:“作为形式独立性的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就是汉语里文言和口语的分离,前者以视觉差异才能区别同音字,而后者就必须让人听得懂。”他为此举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那就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单音故事——《施氏食狮史》,1960年这篇单音故事被《大英不列颠百科全书》收录,放在“中国语言”项目里。于是,《施氏食狮史》这一单音奇文,风靡于全球华人圈,也被各国汉学家们视为语言瑰宝。

  《施氏食狮史》全文如下:“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全文92个字,都是shi的同音字(声调有别),它是文言,不是口语,它只能看,不能读,它看得懂,听不懂,是绝对的“书面语”。世界上只有汉字才有这样特殊的魅力,只有汉字才能创造出这样的语言奇观。要看懂这种“书面语”,还要具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例如,“是时”“是十狮”的“是”,意为“此”“这”;“适施氏适市”,前一“适”字是“恰好”的意思,后一“适”字是“到”“前往”的意思,这些都是古汉语的词义。只有了解这些古义,方能看懂。

  由此我联想到《千字文》。据《太平广记》说,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育王子们练习书法,令人从王羲之书法中拓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梁武帝就请文学侍从周兴嗣编成四字韵语,以便记诵。周兴嗣殚精竭虑,一夜之间把《千字文》编出来了,梁武帝很满意,“赏赐甚厚”,但周兴嗣也在那一夜之后“鬓发皆白”了。《千字文》文理流畅,对仗工整,内容丰赡,文采斐然。隋唐以后,学习书法的人,常以《千字文》为梯梁,书写《千字文》成为风尚。而且,千百年来,《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成了家喻户晓的少年启蒙读物。

  《施氏食狮史》与《千字文》可谓异曲同工,都是中华文化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葩。周兴嗣和赵元任都能匠心独运,把一盘散沙,捏塑成精美玲珑的“工艺品”。难得!难得!

  我也不揣浅陋,试仿《施氏食狮史》之体,用ji音节的102个同音字,编织成一则小文,名为《嵇继吉忌鸡》,芹献于大家,聊博一笑。

  《嵇继吉忌鸡》全文如下:

  “蓟嵇继吉忌鸡。鸡叽叽,继吉即悸;鸡激击,继吉即肌疾脊棘。几鸡挤集继吉笈,籍藉藉。继吉跻几,掎戟及楫击鸡,几鸡殛。继吉计,继殛鸡。继吉急缉鸡、羁鸡、饥鸡。鸡极饥,鸡极瘠。鸡岌岌,急赍玑及屐寄继吉姬,冀姬济急。姬讥继吉。鸡既寂,继吉即戢嫉。鸡记姬吉,季祭姬。”

  此文的大意是:蓟州人士嵇继吉忌恨鸡。听到小鸡叽叽叫,嵇继吉就感到心脏嘣嘣乱跳;看到雄鸡激烈搏斗,嵇继吉就感到浑身肌肉疼痛,脊背如针刺。有几只鸡拥挤地聚集在嵇继吉的书箱里,书籍被践踏,弄得一片狼藉。嵇继吉跳上案几,取来矛戟和船桨攻击鸡,那几只鸡被打死了。嵇继吉谋划,继续杀鸡。他怒冲冲地捕鸡、缚鸡,并让鸡挨饿。众鸡极度饥饿,众鸡极度瘦弱。众鸡感到大祸临头,万分危险,就赶紧携带珍珠和木屐赠送给嵇继吉的宠姬,希望宠姬能解救它们。宠姬就婉言讽劝嵇继吉,劝他宽宏大量,饶恕众鸡。嵇继吉看到众鸡已经老老实实地安静下来,也就收敛了怒气。众鸡铭记宠姬带来的吉祥,每个季度都要祭拜宠姬。

  这则仿作的小文也许会招来东施效颦之讥,不过也无所谓,“好玩儿”而已,请一笑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