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家书中的老世态

 把吴钩看了 2013-03-28

■ 郭宪曾

 

家书与我们久违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年代已经远去,代之以便捷的信息和电话,但这些载体终究难以保留,远不及书信的沧桑质感和传之久远。家书不仅保留了家庭的记忆、寄托着人的情感,而且还体现着家风、习俗及独特年代的生活,所以许多家庭都有珍藏家书的习惯。郭子高先生是陕西合阳中学创建时的一名教员,其寄托的家书40余封,笔者作为后人曾一一阅览,见信中内容皆为近乎百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恍如亲历。

合阳中学创立于1916年,属陕西最早成立的中学校,于右任先生专为之题写校名,创建时人才荟萃,师资皆一时之选。郭子高先生为前清秀才,继而于西安师范学堂毕业,国学基础及才学在当地颇有影响,遂被合阳中学聘为国文教师,从事教学有七、八年之久,这些书信是这一时期家书的一部分。合阳处秦晋相交之地,民国之初,社会动荡,大小军阀拉锯不断,兼之旱灾频发,社会环境复杂。这一封封家书传递着乡村世俗生活的情感,诉说着陈旧久远的种种世态。

 

 

天道不爽,行路亦难

 

先生在书信中多次提到世道不好,透出了几多无奈和惆怅。他说:“天道不爽,处此时代,顺天而行。”又对儿子说:“世道不好,恐终不可在家久处。”另一信中说:“近闻咱处地方不靖,每晚城门要小心关锁,夜间睡觉要灵醒”、“时令不好,各人谨慎,门户小心”,对正在教书的儿子说:“我本欲清明前携你归家,今时局不好,岂得由人。”嘱咐“全家平顺,便是天赐之福,身外一切之物皆不计较。”另一封信又言:“年限不好,操心处太多,对于邻里极要联欢,比亲戚还要紧的多。”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及社会家庭普遍缺乏安全感。

由村子到合阳县城,约60华里,路途须翻越乳罗山、金水沟,顺当亦须半日功夫。先生为一家之长,数月方回一次,经常为此惆怅。那时田野近于原生态,狼虫却不少,行路之人多持器械,以防不测。他于信中说:“田中人稀,怕有狼出,不可不拿卫身之器。昨日你二叔来城,过赤东城,遇一大狼,自东而西,很是害怕。”其实尤为害怕的还不是野兽,而是路上拉差的人祸(就是半路把人带走,连同牲畜去强迫干活,有的人因此而失踪)。先生在一封信中说:“现时拉差甚紧,可畏也,驴子不可常在路上行,即往露井镇,亦要小心。”另一信说:“近日路途不好,常有拉差。今幸有顺车,捎回青蔓菁若干。我在县城上买了二三百斤,为度年饥用,每日需用四五斤,用时早些用水泡开,好切下,在四六米汤中,可以省馍。”又多次叮咛“行路要有伴当,不可骑驴”等等,担心路途的安全,他甚至几次中秋、端午不能归家。

 

 

居家不易,奈何躲丁

 

抽壮丁,为当时社会的一大祸害,家家闻之色变,痛厌至极。先生有子三,长子在学堂教书,幼子体弱读书,二子于家务农,却常受抽丁之扰。为此极为忧虑。无奈中他想出的办法:“一要与村长联络感情,社人处处抬举;二是要银钱预备,临时可以用钱雇人”、“咱家经此年荒,十分空虚。庆儿务农,似觉可靠,倘或被拔,全家不免饿毙,予甚忧之”,又说:“近闻朝邑复征,较前更加十倍,未审否?”某次地方为护路而抽丁,先生信中交代“村中有兄弟四五人未到齐,自己绝不赴前,幸而不中,殊觉危险”他在信中说:“来日方长,将来又不保三次五次征求,我意已决,拟将庆儿在中学授课,家中务农,着尔母子照看。”以躲避抽丁的纠缠。

 

 

缺钱少物,年关怎度

 

先生在合中教书,薪水相较并不算薄,每月约120块银元。但因家中人口众多,生活全赖于此。时值春节将到,如何调腾?他在一封信中做了详细交代。写道:“麦价大涨,不必再买了,到啥时候说啥时候的话。露井若有好黄米,银元到手,可量一二斗,门前若来好炭,再买两个元的。闻得寺前山盐能买十斤,可以买上一元的。青菜一事,在露井会上少买若干。酒价过大,又无好酒,柿子酒千万不要,我与你范叔托人到同州捎了一元之西酒,就可以过年了。清油若无真菜油,芝麻油和花籽便是好油,买上一个元的,煤油价钱渐小,随买随点,待有洋时,可捎一桶。年荒物贵,凡事一切将就。”另一处家书又嘱咐“年近不可买无用之物”,若有人家欠钱物,叮咛不可催要。虽然家贫,无鸡鸭鱼肉,白麦细面,但对过年的一一安排,显得分外敬事。

 

 

以农为本,十年九旱

 

书信之中,先生多次提到莫违农时,耕种土地,珍惜粮食之事。信中说:“现在旱象甚大,天意未回,实在害怕,所言地亩可不必买,只要自己能保守旧业,斯为万幸。”另一信说:“麦子种的要深,下籽要稠,用新镂铧为妙。”春天的来信说:“麦苗已高,想锄过矣,但磨麦地尤要紧,找你四叔或天相即磨。”秋种时节,又嘱咐“雨若下好,多种大麦,少种豌豆,既可省钱,又少淘气,可以作料,可以为食。” 庄稼将熟之际,“稻黍渐熟,天天用剪刀渐剪穗,绿豆随熟随摘,免得恶少糟蹋。”

民以食为天,但种庄稼离不了牲畜。先是买驴,稍有顾虑行情见涨,只得作罢,后又议买骡子,儿子嫌毛色不甚好看,便遭到来信训斥:“我已了解确实,到底是实受牲口,不过平常下苦,麸料不足,皮毛不甚好看。谁料尔等说了几句不相干的话,主人犯了病,上会卖了。”接着教训起来:“党定村之驴,咱买不过20元,到露井卖了21元,骡子咱买不过50元,到了露井卖了60余元。试问会上之人,岂皆笨汉乎?小儿不识时务,真是可恨。”、“今买此骡,贷上高利贷,骡子干头大,只是惹人耳目,反而不美。须得仔细喂养,日间在后院栓,环境要干净,防止沾上尿粪生漏蹄。”家贫终究养不起高脚牲口,后又换了一匹毛驴,以为好经管也。他在信中说:“闻黑豆甚贱,可以炒熟磨碎,为驴作料。”另一封信又不放心“宜将南院圈放大,槽安上,门安好,傍晚喂好,即行关锁,保它无虞。可换干草百十斤,与庆儿铡细,冬月可拌草,确能省料。”又曰:“今冬没有麦麸,常炒黑豆,莫叫驴死了。”渭北天旱少雨,偶尔也得一年好收成,信中说:“来书已悉,谷及豆子打的不少,场中已毕,将后门封好,免得担心。”

 

 

礼尚往来,处世维艰

 

在家书中,先生每次都专门问候亲戚朋友,或从县城捎带些许仁丹、核桃等物,嘱相赠送。某年时近中秋,他信中附言:“外带月饼斤半,分送紧邻对门各一枚。”亲戚之来往甚为重要。一封信这样写道:“西白池岳伯禫期已至,香烛纸锞俱不可少,但去之时,无论你兄弟只可去一人,早去早归,妇人及小孩均不可往,因世道不好,令人不得不操心。今将所求之对联列于后:祭卜今朝哀流百世,时惟九月亲设三年,琴不成声(堂前);助祭客来逢九月,劝餐人逝已三年,杯圈犹存(坐客);世乱年荒除服于今多惆怅,金风玉露思亲对此倍凄怆,礼弗敢过(大门)。”涉及来往礼仪也安排备至。他在一封信中说:“高氏屏稿已成,可照式缮写,赶快加工两三日,写好送来,以便付给,因此儿七月娶亲想用。”再一封信中说:“四月初四为汝侯佰逝世五十日,众亲俱到,汝可备献供香币,到时携我一同立奠。” 涉及家中亲属更是操心不已。他在一封信中说:“你二婆病势危急,一切应用,及早准备,打墓总宜打的宽展,深有八尺以外,寿木衣服着备,葬时将雷家灵车赁上,此时人皆受饿,谁能抬起。至下葬时,更要小心,愈缓愈好,封墓胡基,咱马房有新近搬下旧的不少,可以足用。点主祭土,请你梁哥,铭旗早些买就写成。家中吃食,糜子、米两样,我设法预备银元,不要你的作难。”

 

 

世态炎凉,携书归田

 

先生任教,精熟国文经典,运用得手,颇受学生欢迎。虽社会动荡,学校总归平静一些。他于信中说:“学校师生,照常上课,皆有家乡、同属生命,而镇静安常。汝父平时遵道而行,颇能自信,勿为我操心。”然则不可预料之事也有,另一信中说:“前日校内仪器室被灾,冯先生身受重伤,越七日命陨。”说明学校的安全着实堪忧。先生极重视子弟的学习,于合中对正在教书的儿子说:“你在学校看书习字,对于学生亦要用心教授。”、“买得易经一部,经训十余本,收到否。竹儿每日亦可读国文一课,不可忘了读《三字经》,有时亦可习字,你用功亦要有节。”遇到极好的版本书,甚至不惜借高利贷购回,不时感叹,“不得不又出揭用之途”。有一信说:“前日所取之曹全及柳贴,非二元不卖,又武侯集、渊明集两种,得便携至寺前仁寿堂问袁和甫鉴别,若能入眼,价要一十五元,若用之在急,十元也可,卖再少一元,则不必言矣。因此两种皆系明版,完全无缺。兼有太乙(即康乃心)题记。若是粉纸,当在三四十元矣。”在家庭生活窘迫时,又不得不忍痛割爱。

民国初年,地方政府长官频繁更替,合中校长在当地已属要人名流。数年后,合阳中学另换校长,先生总觉自己所处不宜,信中说:“至远年底,将长告归。”叮咛儿子:“汝在家好好将农业勤务,天雨顺适,尔能有碗饭吃,仰人鼻息终非长策,我家将来要靠农业。”此信时值农历77日夜,是为先生于合中寄回家最后一封家书。

掩卷之余,风尘扑面,这些书信反映出当时种种世态。叙叙叨叨多皆生活琐事,然则这已是90多年前的往事,那时的乡村、风俗、教育、礼仪之碎片记忆,合而视之,乃旧中国社会的部分剪影,折射出人们的无奈和挣扎,以及一个旧文化人的种种纠结。如今,世事变迁,久远的陈迹往事让人感叹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