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以人废言”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3-31
“不以人废言”
白子超
  白子超

  卫灵公篇载: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举,抬举、推荐、选拔。废,废弃。孔子的意思是:“君子不因为谁讲了漂亮的话就举荐他,不根据谁品德不好而废弃他说的有价值的话。”

  孔子的总结十分精辟。其实,相近的思想在早于孔子一百多年就被表述了。“春秋第一相”管仲曾说,明主选拔贤人,对说自己勇敢的人试之以军,功显者举用,对说自己智慧的人试之以官,事治者举用,勇怯智愚试而可知,如黑白之分。“乱主则不然,听言而不试,故妄言者得用。”(《管子·明法解》)历史上不少佞臣受到信任和重用,都靠如簧巧舌,在任何时机、场合都能说出让“乱主”舒服的话。《管子》成书远在孔子之后,但这并不能证明孔子不了解管仲。退一步说,即使孔子不知道管仲有“不以言举人”的思想,“英雄所见略同”的规律也会使他们在某些问题上携起手来。

  乍一看,“不以言举人”与上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卫灵公篇)似有矛盾,然一细想,两者实为统一话题之两面。与人交谈,可以得到诸多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此人能力、品质,因而不会错过人才。但是,察其言只是知人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许更加重要,即观其行。何况,不良之人的语言具有虚伪和欺骗的特性,古今中外都不乏饰言以求进身者。这正是孔子非常厌恶“巧言”(卫灵公篇)的原因。所以,既要通过知言以知人,又不能仅仅以言知人、举人。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强调不同侧面,仅此而已。

  此章后半句“不以人废言”,可与宪问篇的“有言者不必有德”相互参照。虽说言为心声,但不是每句话都与地位、职务、品德相关联。位卑者、德行不高者都有可能说出有价值的言语。稍微有些辩证头脑的人都有经验,现实生活中好人并非没有短处和缺点,不说错话,不犯错误;而坏人中的多数也并非一切都坏,一无是处,他们也会说出对的话,做出对的事,哪怕很少很小,不能改变其主体形象,但有终究是有。

  《诗经·大雅·板》有“先民有言,询于刍荛”的诗句。刍音锄,割草。荛音饶,打柴。祖先教导,要向草野鄙陋之人请教。这种可贵的思想,在孔子之后三百年的《淮南子·主术》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其言曰,君主无不想总汇海内之智,聚拢众人之力,“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褐夫,穿粗布衣服的人,即穷人。如果说得对,即便是社会底层的贫贱者,也不能弃之不理。“其计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不责其辞”。地位再低,说的再不好听,都不要计较,只看“计”“言”是否可用可行。

  “不以人废言”会有多样化的呈现,其中一个典型事例,是改革开放后对周作人的再评价。周作人投敌变节,为国人所不齿,但他的散文创作已先于政治堕落而成就斐然,因此人们对他在文学史上地位并未抹杀。又想到当今两位以文化学者著称的明星。他们的格调和境界受到众多诟病,愚亦不敢恭维。但是,两位一是文笔甚好,一是口才绝佳,总体来看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其中亦不乏真知灼见。据观察,无人以他们为道德榜样,为感动中国的人,也无人全盘否认他们的书籍和演讲。这,大概也是一种“不以人废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