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想成就大作为 大发如何破解中国迷局【图】

 阳光普照一生 2013-03-31

梦想成就大作为 大发如何破解中国迷局

2007年11月08日  来源:网上车市    

  在刚刚结束东京车展上,大发在本土作战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其进入不久的中国市场,适时地圈定了未来三款明年引进的备选新车,它们是小型SUVBE-GO、两座敞篷跑车COPEN和畅销日本近30年的MIRA。从这样的举动不难看出,最晚进入国内的大发很想成就一番大作为。不过随着国内汽车的市场日益激烈,自主品牌的蓬勃发展,大发的愿望实现起来还需颇多周折。

大发森雅

  大发工业株式会社副社长神尾克幸曾表示:“大发是正式进入中国时间最晚的一个日本制造商,品牌形象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知道这需要时间。”从他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品牌建设是大发中国市场发力急需迈过的第一道坎。

  大发两座敞篷跑车COPEN

  1认知度低美誉度差大发品牌=面的

  1984年,天津华利汽车公司引进日本大发汽车生产技术,同年9月25日第一辆大发车下线。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期,由于北京的汽车工业难以提供一款令出租车业满意的车型,于是率先引进了大发车,大发因此成为京津地区一道风景线,黄色的面的遍布大街小巷。到1999年北京大规模淘汰“面的”之时,很多人依依不舍并发出了“它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了那个年代”的感叹!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一个远在日本的汽车厂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现今恐怕再好的营销手段也难以达到那样的效果。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很多人一听到大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黄色、方正形状的出租车,而这个烙印打了十分深刻,这也就成为获得知名度之外的最大烦恼。大发如何让人们不再怀念面的,让人们知道大发不止生产面的,将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每一个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在看到大发COPEN敞篷跑车时不再过多联想,大发才算最终迈过了品牌这道坎。

  2与合作伙伴存在重大分歧

  把与天津一汽20年亲密的合作关系搁置一边,放弃天津原本已有很成熟的小型车生产基地及周边零部件产业链,大发虽有诸多的无奈和牢骚,但面对着一汽要把吉林建成小型车生产基地的初衷,也只能选择和吉林汽车联姻。2005年10月开始,大发与一汽吉林已经以技术许可的方式合作,大发首款国产车-森雅也最终顺利上市。

  不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大发迫切希望改变,大发社长箕浦辉幸在森雅上市之时向媒体表示,“我们渴望全面合资,双方合作已经一年多了。2005年10月开始,大发与一汽吉林已经以技术许可的方式合作了,即大发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由一汽吉林来生产,但我们希望步子迈得更大一些。”而一汽的反应是认为时机仍未成熟。这样的“碰撞”也许在未来会越来越多,身单影孤的大发面对着有着多年合资企业的一汽,要面对的问题将不会少,大发能否迈过这道难关,将决定着大发在中国的未来。

  大发SUV BE-G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