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书变化四境界

 大地之歌 2013-03-31

楷书变化四境界

  

    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使用变化的手段。对于楷书的创作,变化尤为重要。成熟的书法家的作品,必然展现出丰富而巧妙的变化;而不懂变化的人,无论在汉字的书写还是作品的形式,往往是一成不变的。

    楷书创作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境界。依次是:蒙不知变、功利之变、自然之变和开宗之变。

    蒙不知变者,多为刚刚进入创作的“新手”。他们还不知道变化是艺术创作的灵魂,而坚决维护所临碑帖的“纯正”与“地道”,所书之字都是背临碑帖而决不走样,多数字只会一种写法。见到他人的变化写法,即以为是背离祖宗,是“野路子”。甚至在竖行出现数个捺画字时,都不知可以反捺进行变化,而往往笔下“数雁齐飞”。

    功利之变,实则为变而变。一些人在经过了蒙不知变的阶段,知道了变化的重要与必要后,开始追求创作中的各种变化,甚至走向极端。于汉字方面,查字典找异体字、碑别字和生僻字。集此类字于一幅作品中,以令观者不可辨识而自喜,以此显示自己的“渊博”;于作品整体,数捺画字同行同列时,必正捺反捺相参差,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这种“力求异写、同画必变”的作法,是学书中的一个必然过程。然而,因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了实际上的一种“傻变”。

    如今,在作品创作中对变化的运用,有重技术而轻艺术的趋势。只求变,而变之无理。从古今书人作品的比较看,今人使用异写与点画变化的数量,大大多于古人。而古人在捺画字同行同列时,极少为与上字不同而改变下字的写法。由此可以体现古今书人的不同境界。

    自然之变。经历了从不懂变化到刻意变化的过程,有了大量异体字的积累,从临摹古人的字形到领悟古人的想法,这是一个由技术到精神的提高。这时,变化是为作品的艺术性服务,而不是为了炫技。具体表现于,一、对于汉字的写法,不是能变则变、为变而变,而可能常常不变,力求自然。尽量减少人为的刻意,变则有由;二、点画的运用更为丰富,不改变字的写法也可使同字不同。启功、刘炳森晚年的作品都有这种趋势。

    然而,并非所有书写技术成熟者都能达到这个境界,因为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因此,拥有熟练书写技术的人不一定都是艺术家,也有匠人。

    开宗之变。这是艺术大师的境界,是颠覆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树立前无古人的新形象、新写法与新字理。这样变化的人,既学古人,吸收古人的精华,又有与古人极大距离的个人面貌。欧阳询和赵孟俯都学王羲之,却均有与王极其不同的艺术形象。他们不但熟谙古法,亦有自己之法,甚至悖于普遍意义上的结字规律。欧阳询将大量篆、隶、草、行书的写法予以楷化,进入楷书,建立了欧体楷书独有的结字规律。这即是开宗立派之变,书法的立法之变。颜体和柳体的形成,亦同此理。

    今天成功的楷书家的普遍问题不是没有传统,而是离祖宗太近,因而没有自已。有些所谓的变化,仅仅是对古人形象的“小修理”,却不能进行远离先人的“大变化”。因而很难产生“欧、颜、柳、赵”那样开宗立派的大师。

 

 

 

楷书变化四境界

 

 

楷书变化四境界

 

 

楷书变化四境界

 

 

楷书变化四境界
    这里展示的是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未经割裱的原始整拓。注意看一下就会发现,数个排列在一起的有捺

画的字,基本上没有因为上面的字出捺,就将下面的字改为反捺来有意的“制造变化”。而且所有字基本上都保

持了原始的姿态。为了与上面的字有所不同而改变另一个字的变化写法,基本上没有。相信这决不是欧阳询不懂

变化,或是他疏忽了的结果。

 

楷书变化四境界    “食”字有两个捺画,通常应该一个正捺、一个反捺。“上正下反”或“上反下正”都可以。欧阳询上下都

用反捺,有背于普遍意义上的结字规律。这是一种大胆的超乎常理的结字方法。如果见不到他这种写法,一般人

不会这样处理。由此可以看到欧阳询的变化之法的高明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