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为历史演变2(转)

 滨江图书馆 2013-04-01

无为历史演变3(转)


明朝洪武年间,撤无为县,其地并入无为州,无为州不领庐江县,仅领巢县一县,直隶中书省。弘治七年(1494年),无为州改属庐州府。明中叶,将无为城独立出来,名曰在城,增加了一个乡级建置。

清初,无为州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省,包括今沪、苏皖地区),继续领巢县。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无为州属安徽布政使司(安徽省)庐州府,领巢县。雍正二年(1724年),无为州不领巢县,与合肥、舒城、庐江、巢县等县同属庐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无为州更名无为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属安庆道。民国十七年,无为县再次直属安徽省。此后,无为县相继隶属安徽省第二、第五、第三、第一行政专署。

1949年7月,无为县境内的无为、临江、湖东、无南四个县级民主政权合并,成立无为县政府,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1月,无为县属芜湖专区。1965年7月,无为县属巢湖专区、巢湖地区。1999年7月,巢湖被批准撤地设市,无为县属巢湖市。

古邑无为,带着诗韵和哲理,世泽绵长,跨越千年。

征鼓频摧 扬帆起航

历史进入21世纪,一百四十万无为人民敢作为、善作为、巧作为,形成了迅猛发展的崭新态势。从2001年起,连续八年跻身全省“十强县”行列。2009年,又被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类县第六名。从2006年开始,蝉联中部地区50强。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1家、工业增加值达到78亿元,财政收入1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2.5%。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示范区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在皖江示范区“一轴两核两翼”规划中,无为既处在皖江六市“轴线”上,又介于合肥芜湖“两核”之间,区位突出,优势明显。国务院《规划》明确指出,重点在无为、和县一带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左右的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

征鼓频摧,时不我待。无为县委、县政府决心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举全县之力,集八方之智,立足无为实际,主场主角,先行先试。以沿江开发开放为龙头,以二坝、高沟、无城为核心,以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为重点,努力将无为打造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跨江发展的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和区域性物流基地,新兴的区域中心城市。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5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

鼓角争鸣,扬帆起航。“无为无不为”,全县上下正鼓足干劲,只争朝夕,克难奋进,决心以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无为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作者:李俊平 耿松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