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修夏峰先生祠堂记

 孙红洲 2013-04-02

重修孙夏峰先生[1]祠堂记  

 

容城[3]三贤者,光明俊伟,皆足以撑拄宇宙。元刘子静修[4],明杨子椒山[5]明与大清交会之际,则有孙子夏峰,三君子有合刊文集行于世,如华岳三峰,动千古之翘企焉。

峰先生,讳奇逢,字启泰,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领乡荐,癸丑1613试礼部,报罢。是年,交周吏部顺昌[6]。庚申1620,魏科都大中[7]出使江右,诣先生梓里,定交于杨忠愍祠[8]

天启元年辛酉1621,客都门。左佥院光斗[9]亦以气节敦交谊,吏部科都交先生,皆假于鹿职方善[10];继而佥院之交先生,则假于科都也。左、魏与周先后罹珰难,先生与定兴[11]鹿氏祖孙父子苦心营救不可得,作《乙丙记事》,载集中。佥院身后谥“忠毅”, 科都谥“忠节”,吏部谥“忠介”,“三忠”姓名,芳流史笔。视其人之所友,则夏峰可知矣。

崇祯三年庚午1630,御史黄鹤岭疏请征聘,以病辞;八年乙亥1635,礼科给事中王正志疏举“真孝真廉”,乞擢用,不赴。九年丙子1636,聚义勇,守容城。直隶巡抚张其平、恤刑员外胡向化叠次荐举,皆不就;十一年戊寅1638,入五峰山,结茅为避地讲习计。

国朝顺治六年己丑1649,告墓移家,南徙至祁州[12]忠毅门下士刁生名包[13],留止其家。七年庚寅1650,徙辉县[14]。九年壬辰1652,卫河使马光裕[15]以夏峰田庐持赠。疏篱敝席,兀然一榻,先生安焉。

顺天巡按御史陈淠水举山林隐逸,世祖章皇帝命督抚、巡按,起送赴京,以老疾婉辞。圣人宽厚,全其志,不加敦迫。十年癸巳1653,作“十友社”讲学,月一会于百泉[16]。康熙五年丙午1666九月,睢州汤公斌[17]诣百泉问学,门弟子负笈数千百里来受教者无数,皆称为“夏峰先生”。十四年乙卯1675,捐馆舍,葬夏峰东原[18]。睢州作启,约辉邑合卫郡绅耆、儒生,具牒籥督学使者,祀先生于百泉书院,是即所谓夏峰先生祠也。

方望溪[19]作先生《年谱》序云:“其行事或近于侠烈,而治身与心,则粹乎于先儒。”睢州序《徵君文集》云:“当草昧初开,干戈未戢[20],人心几如重寐,赖先生履道坦坦,贞不绝俗,使人知正心诚意之学为兴朝理学之大宗。”余仰止多年,心切向往久矣!仰邀帝命,来抚中州,闻前任河东观察、斥邱刘君言及夏峰祠堂,摧蚀于风雨,日就颓坏,捐俸于辉县周令际华,俾终其事,遂起工。适稽振务,抵获嘉[21],去辉咫尺,拜先生祠下。见祠后有空室数楹,为比邱积薪所。因思先生营救左、魏诸公,多义士,冒危险,忘身家性命,相与奔走络绎,皆以先生之心为心者也。用空室为忠义祠,以定兴鹿太公正、忠节公善,继及夏峰先生,与三忠頡頏于中,余子列诸左右,忠肝义胆,既炳照于生前,复得萃临于奕(衣冀),准以古法,实无乖违。在天灵爽,当亦欣然也。然扶持正人,动捋虎尾,在人,为一生奇特事;在先生,则为余事。先生庐墓六年,着麻衣[22]以读《礼》,是立本于孝也;鹤书频下,终守白云,是进退有据也;睢州执弟子礼,得先生指授,以理学名臣,配圣庙,是师道立,成就天下之真儒也。夫孝廉、侠烈、隐逸三德备于一身,先生为何如人哉?然犹未足以尽先生正心诚意,全节完名,卧岩谷而师天下,其道尊矣!

祠续修于道光丙戌1826之秋,而讫工于冬。爰伐鹿门山中一片石,记述先生之峻德清风,使钦仰者知俎豆馨香非倖致,而出于世道人心之所不能已也!

 

 



[1]孙奇逢(1584—1675),明清之际学者。字启泰,一字钟元,世称夏峰先生。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万历举人。明亡隐居不仕。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为学“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初宗陆(九渊)王(守仁),晚倾慕朱熹理学,终于成为两派的调和论者。提倡不拘门户,重深造自得。著作有《理学宗传》、《读易大旨》、《四书近旨》、《夏峰先生集》等。

[2]程祖洛(?—1848),字问源,号梓庭,安徽歙县县城菏池人,清朝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任刑部主事,迁郎中。在职年月积久,升任内阁学士。后放外任,历官江西按察使,湖南、山东布政使。道光二年(1822),提升为陕西巡抚,不久调任河南。后来他又历任湖南、江西巡抚,道光十二年(1832),晋升闽浙总督,奉命查办浙江盐务,制定章程。台湾张丙、陈办等人起事,祖洛负责治办军需。事情平息后,他又前往台湾办理善后事宜改革军队编制,增强防守。上疏陈述福建吏治,认为只有先惩处不执行法令的官员,然后才能究治犯法、玩法的人。于是连续弹劾玩忽职守的管吏,整肃吏治。筹措加强沿海防务,修筑炮台。后辞去官职,道光二十八年病死。赠官太子太保,谥号简敬。

[3]容城:县名。在河北省保定市北部、拒马河流域。汉置县。

[4]刘因(1249—1293),宋元之际学者。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属河北)人。元世祖诏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即辞归。后更拒绝应聘,认为“非如此则道不尊”,但又肯定君臣大义“此理势之必然,亘万古而不可易。”工诗词,多伤时感事之作。著作有《静修集》。

[5]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河北容城人,明嘉靖进士。他在做兵部员外郎时,因写了《请罢马市疏》,受贬职处分,后再被起用,到职不足一月,又写成《请诛贼臣疏》,历数了严嵩五奸十大罪。后被严嵩投入刑部大狱,临刑前,留下名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干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时年40岁。死后12年,穆宗登基,赠他为太常寺少卿,谥号忠愍。此后400多年间,一些名人学者争相题诗作赋,称颂杨继盛的品德、风格。

[6] 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吴(今江苏苏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为福州推官,擢文选郎。以忤魏忠贤逮死狱中,年四十三。

[7] 魏大中(1575—1625),字孔时,号廓园,嘉善迁北区(今嘉善大舜乡)南早滨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工、礼、户、吏各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与杨涟、左光斗同死于狱中。著有《藏密斋集》。

[8] 杨忠愍祠位于焦山上,祠祀明代嘉靖进士杨继盛。杨忠愍,名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祖藉华阴人。明代时任南京吏产主事。因与投降派仇鸾为国事结怨,遭严嵩诬陷。嘉靖三十四年(1555),罗难回归故里,噌居东华洞修身养性,吟咏诗文,著有《杨忠愍公集》传世。当年,仇鸾犯罪,朝廷召回杨忠愍,任刑部员外郎等职。但又因他向皇帝上奏折劾权臣严嵩十大罪状,复被下狱致死,李榕《华岳志·记事篇》记述,杨忠愍被杀害的这一年,华岳、终南山鸣,如雷动,这是山悲其冤,为叫愍公鸣屈。

[9]左光斗(1575—1625),明安庆桐城(今属安徽)人,字遗直,号浮丘。万历中与杨涟同举进士。任御史时办理屯田,在北方兴水利,提倡种稻。光宗时与杨涟等力主移宫。天启四年(1624)任左佥都御史。杨涟劾魏忠贤,他参与其事,又亲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次年,与涟同被诬陷,惨死狱中。

[10] 方善,字水若,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工山水、花鸟、佛像。

[11]定兴:县名。在河北省保定市北部。古迹有慈云阁、义慈惠石柱。

[12]祁州:州名。治今安国市。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县。

[13] 刁包(1603—1669),字蒙吉,号文孝先生,晚号用六居士,直隶祁州人。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家居教授。李自成犯州城,散家财纠众固守,城得不破。寻自成建伪号。授以官,包誓死拒。入清,不愿出仕,构谮室斋及肥遁逊亭,著书养母,凡二十余年。居母忧,哀毁卒。学者私谧文孝先生。包生平为学,一以明道为主,尤爱读高攀龙书。所著有《用六集》十二卷,《潜室剳记》二卷,《斯文正统》九十六卷,《四书翼注》十六卷,及《易酌》十四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14]辉县:市名。在河南省新乡市西北部、太行山南麓,邻接山西省。名胜古迹有百泉、白云寺、善济塔。

[15] 马光裕(1601—1671),字绳贻,号玉笱,别号止斋,清解州安邑(今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人,清初官吏、学者。顺治二年(1645)参加乡试,中举。顺治四年(1647)进士,次年授工部都水司主事。顺治六年(1649),光裕奉命管理卫河。卫河常有水患,两岸百姓深受其害。光裕到任后,亲历卫河各要口视察。主张疏浚,变河患为水利,特著《卫河图说林》,并亲率沿河各府、厅官员督导疏浚,河患大减,两岸部分农田得以灌溉。顺治九年(1652),光裕转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正遇朝廷会推大臣,他“侃侃持正,为公论所服,不久升任考功司员外郎。他在考功司“议天下官吏功罪,悉平心以处”,升任稽勋司郎中。在任职时,详考案牍,辑成《稽勋日抄》一卷,以便日后查核。同时,还写了《晋民三大苦》一疏,建议清廷废除苛捐杂税,实施与民休息的政策,恢复社会经济。顺治十三年(1656)正月,马光裕因职事勤慎被清廷命掌计典。不久,因母亲年高,辞职回籍奉养。光裕回籍后,创办育德书院,收品正好学青年入院。学院以崇正学、黜浮词”为办学宗旨,常对学生讲“为人品真乃有真学问”。康熙十年(1671),马光裕去世,时年70岁,遗著有《止斋集》、《庭训录》等。

[16]百泉:在河南省辉县市西北3公里苏门山下,卫河上源。因泉出无数,故名百泉。泉水汇聚为巨池。面积3.4万平方米。水深3米。清乾隆十五年(1750)大加修筑,绕岸砌石,南卧长桥。沿湖有卫源庙、白露园、灵源亭、涌金亭、喷玉亭、清辉阁,啸亭等古迹,及唐、宋以来石刻碑铭三百多种。建有石渠及电灌站。

[17] 汤斌(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县人,曾任陕西潼关道、江西岭北道、江苏巡抚、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他一生清正廉明,政绩斐然。

[18]东原:古地区名。《书·禹贡》:“东原厎平。”据郑玄注,即汉东平郡地,相当今山东东平、汶上、宁阳一带。

[19]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清代著名文学家,桐城文派创始人。散文严谨雅洁,不事雕饰。著作总名《方望溪全集》。其中有《周官司集注》12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疑》4卷、《春秋直解》2卷、《春秋通论》12卷、《春秋比事目录》4卷、《左传义法举要》、《删定荀子》、《删定管子》、《史记注补正》、《离骚正义》各一卷、《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其中《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辕马说》、《田间先生墓表》等都是不配的传世之作。所作奏疏,多为改革赋课,开水利,关切政民瘼,且祥陈良策。

[20]戢:收敛;收藏。

[21]获嘉:县名。在河南省新乡市西南部。古迹有齐州古城、武王庙、登觉寺。

[22]麻衣:麻布做成的衣服,旧俗用作孝服。

 

 

 

 ""

句读:

皆假于鹿职方善;继而佥院之交先生,则假于科都也。

皆假于鹿职方善继;而佥院之交先生,则假于科都也。

 

忠节公善,继及夏峰先生,与三忠頡頏于中,

忠节公善继及夏峰先生,与“三忠頡頏于中,

补注:

鹿伯顺,名善继(1575—1636,)字伯顺(或作百顺),直隶定兴人。仰慕王守仁的事功,天启时曾助孙承宗反击清军。后辞官家居,于清军攻定兴时抵抗而死。著有《四书说约》等。

 

小妞解读

 

   

    读《世界巨人百传——黄宗羲》时,看到这样的记载,当时的左都御史魏象枢曾说:“我平生希望见到却见不到的人有三个,那就是夏峰、梨洲和二曲”。夏峰就是孙奇逢,梨洲指黄宗羲,二曲指李颙。此三个并称为“清初三大儒”。史上名声较高的是黄宗羲,今人皆知;而孙奇逢,今人知之者甚微。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自号岁寒老人,原籍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清初迁至河南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定居,因此又被称为夏峰先生。他终身布衣,致力于学,著述甚丰,涉猎经学、理学、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爱国志士,被北方学者奉为泰山北斗。   

    孙夏峰与元初刘静修、明末杨继盛并称“容城三贤”,其声望高矣,声名远矣。他在明季以节侠闻。天启间魏阉窃柄,茶毒正人,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被诬下狱时,一般人多惧祸引避,夏峰与其友鹿伯顺倾身营救,义声动天下。与左忠毅、魏忠杰、周忠介是知交。“视其人之所友,则夏峰可知矣。”

    顺治六年己丑,清廷畿滋辅各地圈占,赏给旗员作采地。他的田园庐墓都被占去,举家避地“南徙至祈州”。暂流寓在河南辉县之百泉山—即夏峰。所以学者尊他为“夏峰先生”。后来有一位马光裕(字绳诒,别号止斋,官吏部郎中),把自己的田分送给他,他便在夏峰“疏篱敝席,兀然一榻”,躬耕终老。专注于讲学著书,“门弟子负笈数千百里来受教者无数 ”

   汤斌序《徵君文集》云:“当草昧初开,干戈未戢,人心几如重寐,赖先生履道坦坦,贞不绝俗,使人知正心诚意之学为兴朝理学之大宗。他的学问得力于阳明者最深,但他并无门户之见,对于程、朱、陆、王,各道其长而不讳其短,他从宗主王阳明到“不分门户”、“兼容并包”、“各取其长”、“皆供吾用”,对朱王之争采 取了“相互补救”、“朱王合一”的态度,从而为陷入困境的宋明理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他认为:“诸儒学问,皆有深造自得之处,故其生平各能了当一件大事。虽其间异同纷坛,辨论未已,我辈只宜平心探讨,各取其长,不必代他人争是非求胜负也。一有争是非求胜负之心,却于前人不相千,便是已私,便是浮气,此病关系殊不小。”  
  方望溪作先生《年谱》序云:“其行事或近于侠烈,而治身与心,则粹乎于先儒。”钱钟书先生对方苞的此评价稍不满意,但也足以说明夏峰先生的绝俗性情。侠烈,坚守自己本性节操;先儒,开辟当代儒学新境界,纪晓岚高赞:“奇逢行谊,不愧古人。其讲学参酌朱、陆之间,有体有用,亦有异於迂儒。故汤斌慕其为人,至解官以从之游。”他与黄宗羲一样,“不事王侯,持子凌之风节”。在明清两代,夏峰先生被荐举十一次,屡蒙诏书特征,皆“婉辞”“不就”。他八十一岁的时候(康熙三年),曾有人以文字狱相诬陷。他闻信,从容说道:“天下事只论有愧无愧,不论有祸无祸”。

    “十四年乙卯,捐馆舍,葬夏峰东原。” 雎州汤斌“约辉邑合卫郡绅耆、儒生,具牒籥督学使者,祀先生于百泉书院,是即所谓夏峰先生祠也”。梓庭(大观?)先生先闻夏峰祠堂“摧蚀于风雨,日就颓坏”,后见“祠后有空室数楹,为比邱积薪所”,又思“先生营救左、魏诸公,多义士,冒危险,忘身家性命,相与奔走络绎,皆以先生之心为心者也”,有感于“夫孝廉、侠烈、隐逸三德备于一身,先生为何如人哉?然犹未足以尽先生正心诚意,全节完名,卧岩谷而师天下,其道尊矣!”遂续修夏峰祠于道光丙戌(1826)之秋,刘大观代程梓庭作此《重修孙夏峰先生祠堂记》,“记述先生之峻德清风,使钦仰者知俎豆馨香非倖致,而出于世道人心之所不能已也!”生逢乱世,据此三德,格高矣!孝廉,人伦之本,体性之纲;隐逸,不求闻达,但守雅趣;能矢志不渝,侠烈哉!

    夏峰先生是一位有肝胆、有气骨、有才略的人。加以学养,越发形成他的人格至尊至贵,所以感化力极大,屹然成为北学重镇。

    《史记》载:“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时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周轻金薄禄,鄙侯弃相,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这种真诚率性,这份淡泊高远,只有孙夏峰与其相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