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北采茶戏

 民族地志 2013-04-02

粤北采茶戏

 

   粤北采茶戏是粤北地区小戏剧种,旧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大茶或“三脚班”,是在民间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戏流行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地区和东部的梅县、惠阳地区。原有南雄灯子、韶南大戏、连阳调子等3种流派,1950年后逐渐交融汇合,1959年统一称为粤北采茶戏。粤北采茶戏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旧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大茶或三脚班,以韶关市为中心,主要流行在粤北的南雄、始兴、曲江、仁化、乐昌、乳源、新丰、连平、和平、龙川、河源佛冈、清远、英德、连县、连南、连山等县,是广东六大剧种之一。

采茶戏是广东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产生于粤北客家地区,是在粤北山歌和民间山调的基础上,吸收赣南和湖南益州民间艺术精华创造而成的地方民间主要戏曲,流浪渊源可溯至唐宋,盛行于明代嘉靖期间以后,粤北采茶戏因多以旦、生、丑三脚色表演,俗称“三脚班”又叫“唱花鼓”“唱花灯”,音乐风格活泼明快以锣鼓管弦伴奏,唱腔音乐则主要融江本地的山歌调民间说唱和风俗音乐,唱腔分为:采茶戏、灯调、小调又因定弦不同而分为北,南两三分路,唱腔结构基本是曲牌联缀,后来双采用板式产业化的方法,产生散板、中板、快板等,现将收集传统剧目一百五十个,其中《补皮鞋》、《装面眉》、《阿三戏公爷》,是久演不衰,大众喜爱的传统剧目。

关于粤北采茶戏的来源,民间至今有几种说法:有的认为来自江西赣南的采茶戏,有的认为来自湖南道州的采茶戏,还有的则认为是由粤北本地的“花灯”“纸马”等民间歌舞发展形成的。戏曲专家认为,粤北采茶戏是在粤北山歌、山调和民间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吸取赣南和湖南益州民间艺术精华,创造而成的地方戏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