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料:聂海芬主办案件300余起判死刑

 窗前有树905 2013-04-03

资料:聂海芬主办案件300余起判死刑

原标题:和“重刑犯”玩暗战的女预审员

记者 杨丽 通讯员 谢佳 徐佳 郑朝晖

对面的她,穿着格子衬衫、鸡心领毛衣,咸菜绿的外套,白皮肤,月牙眼笑成一道弯月:“真没什么好说的。”

几番对话下来,就发现,眼前的女人,眼神犀利,心思缜密。

她说:“其实,我们的工作就是与人沟通。”

女性做这个,其实不占优势

20年前的聂海芬,梳着马尾辫,一抿嘴角就有两个酒窝。

审讯室里,一个犯罪嫌疑人见她,一乐,“你很像我的什么姐姐,还像……”。

这时候,聂海芬“出手”了,“你不要说了,你是不是说像你女朋友,像你妈也没用!”

她的眼一扫对方的脸,就能大致分析出对方属于哪种人。碰到倾诉欲特别强的犯罪嫌疑人,他想倾诉的时候,就让他倾诉;而有些滑头滑脑的人,就该立马打断。

“女性做这个,其实不占优势。首先,从这个审讯上来讲,你就可能没有一个男人坐在那里的威严,有一种兵临城下的感觉,反而让他觉得今天来了个女的,或许她好对付,这个时候,我就会很果断地打断。”

聂海芬这种气定神闲,伴随着很多次的“较量”。

这是一场心理上的“暗战”

在很多影视剧里,审讯场面都充斥着暴力,但在聂海芬看来,这是十分幼稚可笑的。她和她的团队,“玩”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暗战”。

“心理”上“镇住”对方。“不一定要吹胡子瞪眼睛,就能办好事,必须掌握到对方的心理变化,准确作出判断。”

比如碰到难缠的,可能几个月也不肯开口。

“其实,犯罪分子可能想,交代后就没命了,心里感到恐惧就索性拒绝讲了,但不是没有办法,我们还会收集到其他蛛丝马迹”,聂不慌,她有足够的办法和时间,可以把一个个证据,像珍珠一样串起。

聂海芬说:“现在的犯罪,有很多是临时起意、激情杀人……犯罪的诱因,很可能是难以化解的邻里纠纷,也可能是长期的家庭矛盾。”

曾有一个女杀人犯,令她至今想起来,仍很揪心——一个母亲亲手扼死自己的亲生儿子。

刚开始交手时,对方直着嗓子大喊大叫,死活不承认。但作为女人,聂海芬看得出眼前这个嚣张的女人,背后透露出的虚弱。

聂海芬开始在外围调查。

这个女人生活得并不如意,和前夫离婚后,儿子判给了前夫,但女人不放心,就把儿子又接到自己这里住;她也想再婚,但男友觉得她的儿子太调皮了。

终于,濒临崩溃的女人,把儿子带到孤山上,看着儿子淘气的样子,一气之下,伸手扼住了儿子的脖子……

“如果你不爱你的儿子,为什么还要把儿子接回来呢?”再次见面,聂海芬开门见山,直中对方心理“要害”,女人哭了,防线彻底崩溃,把整个犯罪过程,像倾诉一样,原原本本说了出来……

最后,聂海芬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但作为一个女人,聂海芬觉得不忍,她想过很多办法,希望“挽救”这个女人的命运,她找到远在俄罗斯边境做生意的女人的前夫,给他做工作,希望她前夫去请求法院“网开一面”。但法不容情啊!

这案子,让聂心里一想起来就揪心。

她说,其实透过这个案子,就看到了一个女预审员的缩影。

聂海芬 ,42岁,短发,一对深酒窝,月牙眼。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预审大队大队长。从警20年,她每天打交道的,往往是可能会被判“死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人们叫他们“死囚”。

她的工作,是揭露和证实他们的罪行,也就是审讯和调查取证。

2000年以来,她主办及牵头主办的杭州市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重特大案件达350余起,一审判处死刑的300余起,准确率达到100%。经她手装订的案卷材料可装满一间30平方米的房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