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氏孤儿案》:再大的悲剧也经不起乱炖

 山地之仔 2013-04-03

 

  “赵氏孤儿”还有个“案”?初在央视看到《赵氏孤儿案》这个剧的片头,以为并非元杂剧里的“赵氏孤儿”,而是某个有衙门办案年代的戏,借了《赵氏孤儿》的名头。看进去,才发现其实就是那部史上最大悲剧“赵氏孤儿”,而所谓“案”,不是包公案、铡美案这类吸引收视的青天老爷断案记,而是“拍案惊奇”那个被拍得当当响的台案。

《赵氏孤儿案》:再大的悲剧也经不起乱炖

  假使不了解《赵氏孤儿》的大爷大妈,先被这个“案”字吸引进去,哭天抹泪地看了起来,又加上吴秀波当之无愧的最红大叔的精彩演绎,也能被这部貌似很有品味的历史剧唬得一愣一愣的。毕竟,自从禁止宫斗,电视里好看的古装剧少多了。这部似乎包含了很多走红因素的戏按理说比那些天雷滚滚的打鬼子戏更有收视价值。可惜,现在的观众愣是不吃唬,忽悠到20多集,收视率还是没有忽悠上去,说明这个案子办得不怎么样。《赵氏孤儿案》为什么办得不那么顺溜?根源在于这个戏编得太长了。好比一块上佳的肋眼牛排,懂行的厨师直接将肉下锅煎到四五分熟,端上餐台,是份大餐;不懂的厨师想,就这么一块牛肉,不够吃啊,我弄一大锅水来熬汤吧,不行再加些红白萝卜、淮山玉米,整一大锅,那叫乱炖,端不上台面。

  最典型的剧情兑水表现,是在围绕婴儿的关键剧情之前,加了十多集赵朔与屠岸贾斗法的情节,斗法的核心思想是,赵朔与屠岸贾都很聪明、智谋超群,但是赵朔讲仁义,屠岸贾很奸诈。这些斗法的情节一大特点是全都慢得离奇,犹如生怕观众看不懂,把一个一个动作分解成慢镜头,每一个慢镜头都配上屠岸贾、程婴、赵朔关于奸诈或忠义的各种“摆事实讲道理”。其中最诡异的一个慢镜头是,赵朔救下卑南后,没有立刻带往宫中说明情况除掉屠岸贾,而是等着屠岸贾抓住程婴来要挟自己,其间种种“摆事实讲道理”,把人头都讲晕了,就是不干一个聪明人应该干的事儿。这个情节要说明的是,赵朔是为了仁义为了保护程婴,放弃了最后一个干掉屠岸贾的机会。可是看电视的人都知道,赵朔完全是笨死的啊。

  而在十三集起,赵朔死后,围绕三个婴儿(除元杂剧原著里的赵氏孤儿、程婴的儿子,编剧又增加了一个屠岸贾的儿子)的核心剧情开始,慢镜头的倾向就更加明显了,剧情漏洞多得像渔网。屠岸贾前一刻不顾妻子将死积极进取闯宫杀守卫苦口婆心长篇大论兢兢业业劝国君把赵氏孤儿杀了,后一刻在家中竟然就心灰意冷、对已经到手的孤儿看都不看一眼,就让仆从把婴儿丢到井里;仆从想救赵孤,却不把婴儿交给赶到井边的程婴,而是要辗转等程婴走后,自己再把婴儿送到程婴手里;最核心的杀婴部分,屠岸贾想弄明白婴儿到底是谁的,却不抓程婴的老婆宋香来问话,甚至程婴亲手摔死自己的婴儿后,宋香当众疯了,屠岸贾也没有对死去婴儿的身份产生一丝怀疑……

  一块上好的戏剧肋眼《赵氏孤儿》就这样被灌水成了一锅拖沓臃肿不知所云的乱炖。

   元杂剧《赵氏孤儿》确是一块中国古典悲剧中少有的戏剧肋眼,好肉,完整、鲜美又有劲道,符合世界级悲剧的一切特征。这种悲剧最大的特征是主人公被一种使命驱使,在种种无法扭转的特定情境和思维逻辑下,完成一整套宿命性的动作,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戏剧循环。在这里,主人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宿命的特定情境同样重要,任何单一的动作都无法推动悲剧的齿轮。以《赵氏孤儿》为例,主人公程婴的动机和使命是保护赵氏孤儿以洗雪赵氏灭门冤屈完成赵氏复仇大业,其特定情境是程婴为保护赵氏孤儿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儿子,结局是赵氏孤儿最终得以保全,最后完成了复仇。这样在规定情境里发生的悲剧,要求情节必须十分紧凑,不能有一丝漏洞,才能体现个体与环境冲突的激烈与完整。

  也正因为上述原因,《赵氏孤儿》这类戏剧最佳的改编是话剧,其次是电影,最次是电视剧。因为话剧的时空最为紧凑,人物关系也可以更加纯粹与抽象;电影的时空紧凑不成问题,人物关系则必然要更加复杂和具象一些;而电视连续剧,则时空无法紧凑,人物也必然拉拉杂杂,其改编难度之大,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赵氏孤儿》的改编历史也说明了这点,它的戏剧性在历史上的多次改编中不断加强。《左传》中有关赵氏孤儿的故事,主要是庄姬夫人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中增加了屠岸贾、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等人,但是在《史记》里,程婴和公孙杵臼是找了别人的孩子当了替死鬼;元代人季君祥第一次把《赵氏孤儿》改编为杂剧,大大加强了这个故事的戏剧冲突,为了“存赵孤”,让程婴献出了自己的儿子,被后人疑为带有“反元复宋”的政治意图,因为宋朝把赵朔一系定为赵宋的祖先。《赵氏孤儿》因其政治悲剧意味,除了受到中国文人的喜爱,也一贯被老外们欣赏。十八世纪时,伏尔泰曾经将它改成五幕剧本在欧洲出版,而英国剧作家威廉赫察特后来又将它改编为《中国孤儿》,影响过英国文化界。我观看过的话剧改编中,林兆华的改编(金海曙编剧)是最颠覆式的,在一系列牺牲后,赵氏孤儿得以保全,但是长大后的赵氏孤儿并不愿意复仇,他认为“不管有多少条人命,它跟我也没有关系”,这个颠覆让《赵氏孤儿》披上了双重的悲剧衣裳。

  因为《赵氏孤儿》的意识形态耐人寻味,迄今为止,有关《赵氏孤儿》的改编更多是从意识形态中加以扩充或颠覆,很少有人会将这部戏庸常化。

  电视剧也不是不能改。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回到最初,回到被高度戏剧化之前,用《左传》的故事做蓝本,这个故事有庸常的形态,以庄姬夫人为主角,其中有偷情、乱伦、密谋、反悔等等也看似合理的历史内容,这些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电视剧化;另一个办法是不要那么贪心,少拍几集,把三十几集的钱花在10集里面,肯定可以更精美更紧凑更好看。一头牛扔进大海里,不仅喂不饱全国的观众,牛也不见了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