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洛藏戏

 民族地志 2013-04-03

青海果洛藏戏与青海其它地区的藏戏截然不同。青海果洛藏戏主要以演“格萨尔”史诗故事为主,亦称为果洛“格萨尔”藏戏。它源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左钦寺(也称大圆满寺),其寺历史悠久,尤以表演“格萨尔”藏戏闻名,其中与德格县相近的塞达县受其影响,也表演“格萨尔”藏戏,而青海果洛与其相邻,果洛格萨尔藏戏便由此传入。青海果洛“格萨尔”藏戏演出风俗与“格萨尔”说唱艺术一样,在青海果洛源远流长。只是“格萨尔”藏戏曾停演二十余年,在1980年前后,青海果洛恢复和重建格萨尔藏戏团23家,均以演“格萨尔传”故事为主,演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其中果洛州班玛县知钦寺、久治县阿索寺、德合龙寺“格萨尔”藏戏团,甘德县龙什加寺、龙恩寺、达日县查朗寺“格萨尔”马背藏戏团等藏戏的演出最具表演特色。每当春节期间,各寺活佛就端坐在寺前广场一侧廊檐下的法座上主持本寺格萨尔藏戏表演,各寺的格萨尔藏戏表演,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不断丰富探索与发展,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即保留了说唱文学的艺术形态。

青海果洛格萨尔藏戏演出特点分述如下:  

  一、演出时间。正月春节期间,主要是从初三开始至初七结束,共五天演出时间。

  二、演出地点。藏戏适于广场演出,一般是在寺内场地演出。有些寺院由于处在深山峡谷之中,很难找到一块平整阔地,所以演出地点经常选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尤其是马背藏戏,需要赛马以及在马背上完成唱念做打表演,因此以平坦开阔的草地作为演出舞台。

  三、观众。最初演出由于带有较强的自娱性,观众主要是寺内僧人。以后的藏戏影响逐步扩大,特别是80年代以后,附近群众纷纷前来寺内观看,同时,寺院藏戏走出寺内,参加艺术节或对外交流。

  四、演员。果洛格萨尔藏戏的演员全部由寺内僧人担任,俗人群众一概不参与。在演员的选择上,注重人的天赋,选择一些聪明伶俐、好学上进、长相端庄的僧人,女角则选择扮相漂亮的僧人男扮女装。

  五、剧目。均以《格萨尔传》史诗为主,由果洛各寺院的活佛依据《格萨尔传》和《格萨尔故事》节选改编,并由他们兼导演。主要有:《赛马称王》、《天岭卜筮》、《英雄诞生》、《十三轶事》、《霍岭大战》等剧目。

  六、服饰。角色服饰为两种,一种为藏族生活装,一种与汉族戏曲服装相似戏装,也称藏族古装。藏族生活装,也就是普通的藏服,藏袍短袄、藏靴等。藏族古装,男角服饰,一般是格萨尔、超同、贾察等君王大臣穿此装。据说是依照“格萨尔传”壁画或“格萨尔故事”制做的服饰,类似于羌姆服饰,亦与汉族戏曲“莽靠”相似,即身穿绣有各色图案的宽袖彩袍,着荷花状绣有五色彩线的披肩,背插五色彩旗,腰系绘有动物头像(一般为狮头或虎头)或威猛的愤怒明王面容,边缘绘头颅与火焰的宽带。女角都穿裙子、头戴龙凤冠,因是男扮女妆,还戴头套。因此,女装亦酷似汉族戏曲服饰。

  各角色之服饰均由寺内僧人自己制作,其造型来源:一是从西藏传来的模式;二是依据唐卡、壁画、佛像上的式样;三是借鉴汉族戏曲服饰。诸素材揉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造型。用料有布、织锦、皮革等,并装饰珍珠、玛瑙、宝石、羽毛等,做得既结实大方,又玲珑华贵,明光闪闪。

  七、化妆。青海果洛格萨尔藏戏化妆很具特色,演员不戴面具,一律根据人物面部化妆,形色酷似京剧脸谱,有的黑面粗须,正气威武;有的白脸秀眉,和善文静;有的慈善雄壮,气宇轩昂;有的膛目咧嘴,凶狠蛮横;有的白面白眉白须或黑脸黑眉黑须,或奸臣或妖魔; 有的滑稽可笑。值得指出的是,果洛格萨尔藏戏有一角色为“咒师”,在戏中为占卜卦算的巫师,一般头戴黑穗“咒师帽”(与羌姆咒师帽相同),黑穗将脸部遮住,或画成黑面黑发黑须脸谱。

  八、道具布景。果洛格萨尔藏戏中使用的道具比较少,主要有哈达、马鞭、刀、弓箭等有时在演出场地放置一长凳,为君王大臣之宝座。布景一般选依山旁林之地以山峦、草原为背景,真实地再现格萨尔邵除邪魔、解救黎民百姓之痛苦及赛马称王的剧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也有些寺院,除了寻找一块宽阔的草地之外,还置一面长方形的幕布,上面绘有格萨尔英雄像或画有山峦、草原、帐篷、牛羊等,放置草地作为广场舞台布景。

  九、唱腔。果洛格萨尔藏戏在演唱时有鼓、竹笛、唢呐、三弦琴、手风琴等伴奏以说唱为主,一边说唱一边表演,演唱风格独特。唱腔浑圆低沉,苍凉悠扬,大体上分为格萨尔调、诵经调、道歌调和民歌。格萨尔调与道歌调,浑厚而低沉,为王臣演唱的曲调。民歌曲调一般为妃、仙女演唱,其唱腔悠扬、婉转,具有浓郁藏族民间小调的敲味。

  十、道白。果洛格萨尔藏戏是叙事生诗形态,通篇都是唱词,没有一句道白(有些格萨尔剧目有少量对白)。在表演中,上场演员也一律不唱,唯有一人在演出前说唱整个剧情和完成所有角色的唱腔、独白对话,从开场白到剧情发展的全过程,直至结束,属于说唱表演。

  十一、音乐。音乐伴奏主要是打击乐有鼓一面、钱一副、锣一面。另外还有吹奏乐器,如唢呐两个、海螺一对、竹笛一个‘有条件的寺院还运用手风琴、电子琴、三弦琴伴奏。吹奏乐只有格萨尔王、大臣上场时才使用,其音调浓重低沉,以烘托场面显示英雄之威。值得指出的是,其他角色上场时,尤其是演员走圆场或起舞时,伴奏乐为竹笛、弦乐,犹如丝竹音乐,委婉、悠扬,类似于汉族戏曲音乐。

  十二、表演。青海果洛格萨尔藏戏的表演,可以说是一种哑剧表演,因为在格萨尔藏戏表演中,只有一位领唱者来演唱整个剧情和完成所有角色的独白、对话,而淮员扮演说唱中的角色并以哑剧表演完成史诗故事片断的演出,哑剧表演者是对领唱者说唱史诗故事的生动诊释。因此,它不是按戏剧舞台要求,把史诗改编成戏剧文学剧本进行戏剧演出,而是渗入了哑剧表演的史诗说唱。尽管“格萨尔”藏戏在演唱中,加强和丰富了某种描写性的舞蹈身段,如格萨尔赛马时的表演身段与珠牡敬献庆功酒时的身段,但剧本的唱词典雅,文学性和舞台戏剧性的结合也不够,因此,这种描写性的舞蹈身段,往往流于对典雅文词的图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