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改随想

 芦苇片语馆藏 2013-04-03

课改随想

(2013-03-29 08:10:54)

 

 

 

课改随想

            课改随想

建始

最近走了几所学校,都在搞课改。所有学校的领导积极性都很高,派各级领导和老师外出学习,有的去的地方很多,学得很杂,有的学成了四不像,丢失了自己的东西。

课改,课改,课改的目的是什么?追风,跟潮流?都不是!是将精彩的生命还给学生,使学生学有所成。

有的学习别人的毛皮,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如邯郸学步;有的搞大跃进,连课改的含义都没搞清楚,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有的羡慕别人,苦于没有办法等等,热情高涨,激情澎湃。

课改没有必要轰轰烈烈,而是默默无闻,循序渐进地深入,从微改革入手,逐渐扩大范围。

课改改到深处,实际上是人的问题,人的积极性如何,人的情绪如何,人的兴趣如何,人的感觉如何?人心不齐,没有凝聚力,何谈课改!

要想搞课改,要在人事制度改革基础上进行,哪一所学校的课改成功,不是在一个良好的人事氛围中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人的观念和习惯,统一思想,铺垫基础。有的学校这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所以推进课改会遇到困难,步履维艰,反反复复。

搞课改,切忌认为是教师的事,首先是校长的事,再是领导班子的事,这群人先搞明白了,先统一思想,再去引领教师。而且领导要成为课改的引领者、率先者。甭管搞什么样的模式,要经得住论证和考验,而且有效,还不能成为教师的负担。教师需要什么,领导要搞清楚,要因势利导,强化与激励相结合,逐步推进,形成规模,全面铺开。

尤其公办校,不要羡慕私立校,更不能照搬私立校的经验,私立校有着与公立校不一样的体制,照搬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毁了前程,毁了课改,毁了学校,毁了教师,断送学生。

其实搞课改,是为教师搭建平台的好时机,打造教师队伍的好时机。在课改中,必须要树立典型、学科带头人,让这些教师一起引领全体教师,而逐渐形成一个有实力的教师队伍。不要怕教师反复,反复是正常的,课改就是在反复中成功的。

课改如雄鹰再生。

    鹰是寿命很长的动物,一般能够活到70岁,但是在它40岁的时候,自身功能下降,它的爪子很长,而且开始弯曲了,不再锋利。同时,它的羽毛开始丰厚,飞行高度、速度开始下降。它的捕食能力下降,将面临饿死的危险。于是,它便进行了150天的训练,它带上足够的食物,找一个山洞躲起来。先用石头把自己的爪子上的指甲砸下来。等待爪子恢复好,用锋利的爪子,把自己翅膀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来。然后,鹰还要等待,等待它新的羽毛生长出来以后,它的羽毛是非常轻盈的,它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恢复了,它的爪子也锋利了,它还可以继续翱翔30年。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改正自己的思维、观念和习惯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搞课改要学习鹰的精神,花大气力改变自己。转换思维方式,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促进课改走向成功。

我想起一个老师的比喻:现在的课程改革好比说一次森林之旅,课程改革的大军走进一座大森林,您看到的是高大,看到的是辽阔,看到的是深邃,享受到森林之旅的无限的风光。但是,你总得走出这座大森林,你不能老是在大森林里逗留。怎么走出大森林?

抓住两点,一、利用教学的原点:说课标、说教材,加强备课行为;二。抓住学生小组合作的机遇,和学生一起走出茂密的大森林。

课改改什么,改课堂教学中的过程、环节、细节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和学生共同走出课改的森林,也是快乐的、幸福的。

千万不要认为课改了,所有的课上的问题都交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大多在炒作,为自己的低水平找一块遮羞布,掩盖其低略的水平。像这样搞课改的学校,如果搞一下学生跟踪调查,就明白了,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又有多少学生成为博士、科学家。这样课改的学校早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如那些低俗的小品,随着人民素质的提高,鉴赏能力的提升,会逐步退出文艺舞台,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是必然。

国学大师梅贻琦先生说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反观今日师生之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去从游之义不綦[qí]远哉!学校就像水,老师和学生就像水中的鱼,大鱼带着小鱼游,是用了“濡染”的方法,所达到的效果就是“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了。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教研结合、教学相长、倡导自学、求实创新,梅氏特别强调了它通过师生交流、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

所以说,课改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抛弃,而要形成师生互动,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状态。

文化反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就在《代沟》一书中把前代人需要向后代人学习的这种文化传播方式称为后喻文化。所以,今天的每个成年人都需要清楚地意识到,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有师生共同参与的课改才是真正的课改,有教学研究的课改才是真正的课改,课改不是所谓的专家想象和炒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